五色塚古墳
五色塚古墳 | |
---|---|
五色塚古墳/ごしきづかこふん gosikidukakofun | |
千壺古墳 | |
位置 | 兵庫縣神戶市垂水區五色山4丁目 |
規格 | 形狀:前方後圓墳 規模:墳丘長194.0m 高18.8m(後圓部) 墓室形態:(推定)豎穴式石室 |
建成時間 | 4世紀末-5世紀初 |
被葬者 | (傳)第14代仲哀天皇的偽陵 |
現狀 | 出土文物:圓筒埴輪、形象埴輪等 史跡指定:國家史跡「五色塚(千壺)古墳 小壺古墳」 |
五色塚古墳是位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垂水區五色山的一座古墳,呈前方後圓形。該古墓被指定為國家史跡,出土文物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和神戶市指定有形文化財。
該古墳是兵庫縣最大的古墳[注 1],建造時間推測為公元4世紀末至5世紀初(古墳時代中期),是日本最早進行修復整備的古墳之一。
概要
[編輯]五色塚古墳是一座巨大的前方後圓墳,位於日本兵庫縣南部,神戶市西部的垂水丘陵南端,建造地點能夠俯瞰明石海峽和對岸的淡路島。古墳名為「五色塚」或「千壺」,始見於江戶時代,其中「五色塚」之名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尚不清楚[注 2],而「千壺」之名則據說是源自墳丘上的埴輪群[1]。古墳所在區域雖然在戰前被保護為松林,但在戰中被砍伐用於採油等用途,戰後被開墾成耕地[1];此外,古墳的前方部有山陽本線和JR神戶線通過,周圍也修建了道路,因此古墳地貌如周濠(圍繞古墳的環濠)等也已改變。此古墳曾多次進行考古學挖掘調查,同時也進行了復原整修,是日本最早進行復原整修的古墳[2]。
古墳的墳形為前方後圓形,前方部分朝南。墳丘由3層築成[3],長194米,是兵庫縣最大的古墳[注 1](全國第40左右[4])。墳丘表面的每層都有圓筒埴輪列,每層斜坡上也鋪有石子。埴輪數量估計為2,200個,石子數量估計為230萬個(2,784噸),其中上層和中層的石子產自淡路島。墳丘周圍有內深、外淺的兩層周溝,內圈周濠中、墳丘的細腰部和後圓部的東北,有3個方形的島狀遺蹟。[3]埋藏設施尚不明確,推測為豎穴式石室。[5]
從古墳的形態和出土的土偶來看,其建造時間為公元4世紀末到5世紀初,處於古墳時代中期[6]。被葬者身份不明,可能是統治着明石海峽及其周邊的豪族首領。[4]建造過程中從明石海峽對岸的淡路島運來大量石材的事,與《日本書紀·神功皇后紀》中的內容相對應,這表明被葬者的統治地區可能延伸至淡路島。[5]此外,這座古墳的規模與當時的大和王權中的大王墓(佐紀古墳群)相媲美。然而,這個地區並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建造巨大的古墓,因此在建造過程中,可能存在來自大和王權中樞的強烈干預。[5][2]此外,由於當時大和王權的大王墓正在從大和(佐紀古墳群)轉移到河內(百舌鳥、古市古墳群),因此也有一種假設認為這種變化與大和王權中樞的變動有關[5]。
該古墳於1921年(大正10年)與小壺古墳一起被指定為國家史跡。[7]2012年(平成24年),出土品(圓筒埴輪群)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8]
來歴
[編輯]- 明暦3年(1657年)の『摂津名所図會』に、「五色塚」の名稱で図示[1]。
- 元祿11年(1698年)の『諸陵周垣成就記』に、「仲哀天皇陵土俗五色塚千壺と雲ふ」と記載(『兵庫縣史蹟名稱天然記念物調査報告書 第一輯』に引用、ただし「勤王文庫」所収原本に記載なし)[1]。
- 享保年間(1716-1736年)の『明石記』に詳述(寶暦12年(1762年)の『播磨鑑』にも引用)[1]。
- 1921年(大正10年)3月3日、國の史跡に指定[7]。
- 1965-1974年度(昭和40-49年度)、発掘調査・復元整備工事[6]。
- 1974年(昭和49年)5月22日、史跡範囲の追加指定[7]。
- 1975年度(昭和50年度)、管理事務所建設[9]。
- 1977年度(昭和52年度)、発掘調査・復元整備工事[9]。
- 1979年(昭和54年)7月2日、史跡範囲の追加指定[7]。
- 1982-1993年度(昭和57-平成5年度)、古墳周辺範囲確認調査(第2次-第12次調査)[3]。
- 2006年(平成18年)7月28日、史跡範囲の追加指定[7]。
- 2012年(平成24年)9月6日、出土品が國の重要文化財に指定[8]。
墳丘
[編輯]該古墳的規模如下(括號內為可靠性欠佳的估計值)[3]。
長度 | 後圓部直徑 | 腰部寬度 | 前方部寬度 | |
---|---|---|---|---|
上層 | 150.5m | 72.2m | 19.0m | 33.5m |
中層 | 171.0m | 100.0m | 37.0m | 53.7m |
下層 | 194.0m | 125.5m | 65.2m | (82.4m) |
該古墳是通過在下層通過挖掘土山、再在中層和上層填土堆積形成的。[5]以腰部東側的壕溝底部為基準,古墳高度為:後圓部18.8米、前方部前端13.0米。[3]該古墳的規格與奈良的佐紀陵山古墳(古墳長207米,位於日本奈良市)相當。[2]由於佐紀陵山型古墳和與之相似的前方後圓墳都分布在環畿內地區,因此有一種理論認為,這些古墳在建造時都位於畿內制的領域支配範圍內。[10]
在古墳周圍環繞着鎖孔形的周濠(不注水的空濠[6])。山陽電鐵本線和JR神戶線經過前方部前面,四周還鋪設有道路,因此周壕的整體面貌尚不清楚,但可以推測原始的周濠環繞整個古墳[5]。在前方部南側周濠,還發現了類似通道的遺蹟(土橋)。[6]另外在後圓部,還有環繞周濠更外側的周溝。[5]這條周溝在西側沿着小壺古墳的周濠外側變形,但不能確定這是否表明五色冢古古墳和小壺古墳是同時修建的,還後來修建其中一個古墳時變成了溝渠。[5]
周濠內,墳丘的腰部左右與後圓部東北的3個地方發現有方形的島狀遺蹟。[5]腰部左右的島狀遺蹟邊長20米。[3]後圓部東北的島狀遺蹟還出土了圓筒埴輪棺以及陪葬品。[5]這些島狀遺蹟用途不明,一種說法是腰部的遺蹟為祭壇,後圓円部東北的遺蹟為陪冢。[5]
-
後円部墳頂
-
後円部(前方部から望む)
-
前方部(後円部から望む)
-
くびれ部東側島狀遺構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史跡五色塚古墳小壺古墳 発掘調査・復元整備報告書 2006,第13-32頁.
- ^ 2.0 2.1 2.2 岸本道昭 2015,第152-161頁.
- ^ 3.0 3.1 3.2 3.3 3.4 3.5 史跡五色塚古墳小壺古墳 発掘調査・復元整備報告書 2006,第43-78頁.
- ^ 4.0 4.1 パンフレット「史跡 五色塚古墳 小壺古墳」。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史跡五色塚古墳小壺古墳 発掘調査・復元整備報告書 2006,第285-300頁.
- ^ 6.0 6.1 6.2 6.3 兵庫県史 考古資料編 1992,第420-422頁.
- ^ 7.0 7.1 7.2 7.3 7.4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国指定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8.0 8.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国指定 出土品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9.0 9.1 史跡五色塚古墳小壺古墳 発掘調査・復元整備報告書 2006,第33-42頁.
- ^ 下垣仁志による説(菱田哲郎『古代日本國家形成の考古學』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7年、p. 74より)。
- ^ 1.0 1.1 兵庫県における主な古墳は次の通り。
- ^ 「五色塚」の名稱の由來について、発掘調査・復元整備報告書では次の諸説を挙げる (史跡五色塚古墳小壺古墳 発掘調査・復元整備報告書 2006,第13-32頁) 。
- 壺(埴輪)に5色の花を生けて葬儀をしたとする説(『播磨鑑』)
- 埴輪を甑(こしき)と見て「コシキツカ」と呼んだとする説
- 葺石の多色を表現したとす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