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古契科夫
外觀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古契科夫 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Гучко́в | |
---|---|
陸軍與海軍部部長 | |
任期 1917年3月2日—1917年4月29日 | |
總理 | 李沃夫王公 |
繼任 | 亞歷山大·克倫斯基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62年10月14日 莫斯科 |
逝世 | 1936年2月14日(65歲) 法國巴黎 |
國籍 | 俄羅斯 |
政黨 | 十月黨 |
專業 | 政治家 |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古契科夫(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Гучко́в,1862年10月14日—1936年2月14日),俄國十月黨政治人物,國家杜馬主席,二月革命後的臨時政府首任陸軍與海軍部部長。
出身於莫斯科一個工廠主家庭,母親為法國人。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歷史與人文科學,又赴德國柏林學習政治經濟學。在蒙古、西伯利亞騎馬旅行。繼承家產成為一個大資本家、一家保險公司老闆。布爾戰爭中志願參戰,並被英軍俘獲。日俄戰爭中,以俄羅斯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身份參加了戰地救護。在俄國1905年革命中,古契科夫認為俄國立憲民主黨過於教條化與全球化。1906年10月,創建了俄國十月黨,主張溫和自由主義並捍衛沙皇君主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以俄國紅十字會身份工作,又出任軍工委員會負責人,組織大企業主配合戰爭物資生產。
1917年二月革命中,親赴普斯科夫勸說沙皇退位。第一屆臨時政府中,任陸海軍部部長。主張「把世界戰爭進行到徹底勝利」。[1]其強硬態度激起彼得格勒士兵與工人的騷亂,1917年4月29日被迫下台。隨後支持科爾尼洛夫的軍事政變。
十月革命後,向白軍提供雄厚的財力支持。蘇俄內戰結束後,移民法國。
參考文獻
[編輯]- ^ 威廉·亨利·张伯伦:《1917至1921年的俄国革命》,伦敦1935年版,第1卷,第444页。中译本:《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第239-240页,邵鼎勋译,文生校。. [2013-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