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義
劉昌義(1905年—1994年)號彥峯,河北高陽人。中華民國軍事人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第二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2]。
生平
[編輯]中華民國11年(1922年)在河北保定參軍,後轉入馮玉祥部隊,畢業於洛陽軍事學校高級班,在北伐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任聯絡員。中華民國18年(1929年),劉昌義由副旅長升任新兵師師長。中華民國19年(1930年)秋,馮玉祥被蔣介石擊潰,劉昌義所部瓦解,劉昌義本人移居天津,創辦民光報。中華民國22年(1933年),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抗日同盟軍,劉昌義被任命為第四十六師師長,在山西晉城、河北邯鄲一帶召集舊部抗日[2][1]。
中華民國26年(1937年),第二次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劉昌義在張家口組織義勇軍展開游擊戰。張家口失守後,他隨劉汝明部沿太行山退到河南沁陽。1938年出任豫北別動軍司令。中華民國29年(1940年)春,劉昌義在河南溫縣附近假裝向日偽軍投降,又突然反擊,消滅日偽軍600餘人,並俘獲日偽軍將領多名,受到重慶國民政府獎勵。政府將其所部改編為暫編第十五軍,晉升他為中將軍長。中華民國33年(1944年)5月,日軍進攻河南中部,暫編第十五軍在黃河南岸中牟一帶抵擋日軍。中華民國34年(1945年)1月,蔣介石調任他為第十九集團軍副司令兼渦北挺進軍總指揮[1][2]。
中華民國35年(1946年)初,他從駐地徐州與劉雲昭來到上海拜會李濟深。1947年3月,擔任淮海綏靖區副司令。1948年1月擔任第七綏靖區副司令,後又擔任第一綏靖區副司令。隨著中華民國的戰局惡化,第一綏靖區司令部遷至崇明,劉昌義以治病為由,暫住上海新亞飯店。中華民國37年(1948年)10月下旬,劉昌義會見了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派來的軍事特派員王葆真,王葆真勸說劉昌義參加民革。同年11月16日,劉昌義加入民革[1][2]。
中華民國38年(1949年)5月16日,第五十一軍大部被滅,軍長王秉鉞被俘,湯恩伯任命劉昌義接任第五十一軍軍長。5月23日,陳大慶將所部全部撤至蘇州河以北,組成北兵團,並讓劉昌義擔任淞滬警備副司令兼北兵團司令。5月26日,劉昌義向中共投降,所部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編[1]。
1950年舟山戰役時,他參與協助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的工作。之後他擔任中國人民救濟總會上海分會顧問,第一、二屆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一至四屆上海市政協委員,第二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第五、六屆委員,第七、八屆監察委員,民革上海市委會委員、常委[1]。1985年8月19日,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劉昌義頒發了起義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