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北朝散郡侯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魏前期的爵位均為虛爵,分為正爵、假爵兩類,正爵可世襲,假爵不可世襲,追贈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襲。道武帝登國元年(386年)始賜五等爵,天賜元年(404年)規定侯為第三品[1][2][3]。北魏前期尚存關內侯、關中侯等晉制爵位。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廢除假爵,改置開國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襲。開國侯為實封,享有食邑,侯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等官。開國郡侯、開國縣侯的封地分別改郡太守、縣令為。散侯為虛爵,無封國、食邑和官屬。舊有爵位公降為散侯,侯降為散伯。太和十八年(494年),制定租稅分食制,開國侯四分食一。太和二十年(496年),廢除開國郡侯。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制定的《後職員令》規定開國縣侯為第二品,散侯為從第二品,歸義侯、率義侯、順義侯、朝服侯等名號侯為從第五品[1][4]。自孝明帝孝莊帝以來,出現了一地累封的現象,內史、相制度漸廢[5]

北齊爵制基本沿襲北魏、東魏之制,廢除散郡侯。開國縣侯為實封,從第二品,侯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四令(典書、典祠、學官、典衛令)、四長(陵、廟、食官、廄牧長)、典府丞、執書、謁者、舍人等官。散縣侯為虛爵,第三品。名號侯位於開國縣男與鄉男之間。[6]

西魏北周對爵制進行了大幅改革,廢除了散爵,但開國爵卻走向虛散化,國官大量減省,食邑虛指,只有寄食別地者才享有實封收入。[7]

下表列出北朝散郡侯列表

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編輯]

牂牁侯

[編輯]
牂牁侯(492年—?)[8]
以開建五等,由牂牁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牂牁侯 元天琚 492年—? 牂牁公拓跋比陵子
2 牂牁侯 元延伯 元天琚子

齊郡侯

[編輯]
齊郡侯(492年—?)[9]
以開建五等,由齊郡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齊郡侯 崔敞 492年—? 齊郡惠公崔衡子

湘東侯

[編輯]
湘東侯(492年—?)[10]
以開建五等,由湘東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湘東侯 樓干 492年—? 湘東莊公樓真子

常山侯

[編輯]
常山侯(492年—?)[11]
以開建五等,由常山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常山侯 樓干 492年—497年

華山侯

[編輯]
華山侯(492年—?)[12]
以開建五等,由華山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華山侯 王祖念 492年—? 華山公王嶷子
2 華山侯 王慶鍾 王祖念子
貪穢無行,坐事爵除

東安侯

[編輯]
東安侯(492年—?)[13][14]
以開建五等,由東安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安侯 惠侯 刁遵 492年—516年 東安簡公刁雍子
2 東安侯 安憲先生 刁沖 刁遵孫

敦煌侯

[編輯]
敦煌侯(492年—528年)[15]
以開建五等,由敦煌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敦煌侯 恭侯 李茂 492年—502年 敦煌宣公李寶第二子
2 敦煌侯 李靜 ?—520年 李茂子
3 敦煌侯 李遐 ?—528年 李靜子
封盧鄉縣開國伯

河東侯

[編輯]
河東侯(492年—?)[16]
以開建五等,由河東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東侯 薛胤 492年—499年 河東康公薛初古拔子
2 河東侯 薛裔 薛胤子
3 河東侯 薛孝紳 薛裔子
伏誅,爵除

南郡侯

[編輯]
南郡侯(492年—?)[17]
以開建五等,由南郡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郡侯 毛泰寶 492年—? 南郡康公毛猛虎子
2 南郡侯 毛乾祐 毛泰寶子

酒泉侯

[編輯]
酒泉侯(492年—?)[18]
以開建五等,由酒泉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酒泉侯 唐欽 492年—496年 酒泉宣王唐和子
2 酒泉侯 唐景宣 唐欽子

晉昌侯

[編輯]
晉昌侯(492年—?)[19]
以開建五等,由晉昌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晉昌侯 唐玄達 492年—?
2 晉昌侯 唐崇 唐玄達子

帶方侯

[編輯]
帶方侯(492年—?)[20]
以開建五等,由晉昌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帶方侯 羅伊利 492年—? 帶方恭公羅敦子
2 帶方侯 羅阿奴 羅伊利子
3 帶方侯 羅殺鬼 羅阿奴子

河東侯

[編輯]
河東侯(492年—?)[21]
以開建五等,由河東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東侯 薛世遵 492年—? 河東文公薛虎子子
2 河東侯 薛忱 薛世遵子

武昌侯

[編輯]
武昌侯(492年—550年)[22]
以開建五等,由武昌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昌侯 許元康 492年—? 武昌簡公許安仁子
2 武昌侯 許廓 許元康子
3 武昌侯 許子躬 ?—550年 許廓子
齊受禪,爵例降

咸陽侯

[編輯]
咸陽侯(492年—?)[23]
以開建五等,由咸陽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咸陽侯 高忱 492年—? 咸陽文公高允子
2 咸陽侯 高貴賓 高忱孫

山陽侯

[編輯]
山陽侯(492年—?)[24]
以開建五等,由山陽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山陽侯 呂興祖 492年—500年 山陽莊公呂羅漢子

東平侯

[編輯]
東平侯(492年—?)[25]
以開建五等,由東平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平侯 畢義允 492年—? 東平公畢眾敬曾孫
2 東平侯 畢僧安 畢義允子

陳留侯

[編輯]
陳留侯(492年—?)[26]
以開建五等,由陳留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陳留侯 武康公 李崇 492年—525年 陳留公李誕子
2 陳留侯 烈公 李神軌 ?—528年 李崇子

東平侯

[編輯]
東平侯(492年—?)[27]
以開建五等,由東平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平侯 馮脩 492年—?

北平侯

[編輯]
北平侯(492年—?)[28]
以開建五等,由北平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北平侯 馮風 492年—?

上黨侯

[編輯]
上黨侯(492年—550年)[29]
以開建五等,由上黨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上黨侯 王諶 492年—?
2 上黨侯 王翔 王諶子
3 上黨侯 王超 王翔子
4 上黨侯 王景覽 ?—550年 王超子
齊受禪,爵例降

彭城侯

[編輯]
彭城侯(492年—?)[30]
以開建五等,由彭城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彭城侯 張宗之 492年—496年
2 彭城侯 張襲 ?—532年 張宗之兄子

隴東侯

[編輯]
隴東侯(492年—?)[31]
以開建五等,由隴東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隴東侯 張慶 492年—?
2 隴東侯 張迥洛 張慶子

安定侯

[編輯]
安定侯(492年—?)[32]
以開建五等,由隴東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定侯 抱嶷 492年—?
2 安定侯 馮次興 抱嶷養子
3 安定侯 抱老壽 抱嶷從弟

宕昌侯

[編輯]
宕昌侯(492年—?)[33]
以開建五等,由宕昌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宕昌侯 王遇 492年—?
2 宕昌侯 王厲 王遇弟子

北魏宣武帝始賜爵

[編輯]

常山侯

[編輯]
常山侯(500年—504年)[34]
以前後軍功,由廣武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常山侯 元英 500年—504年
進封中山郡王

北魏孝明帝始賜爵

[編輯]

彭城侯

[編輯]
彭城侯(515年—529年)[35]
由彭城公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彭城侯 李諧 515年—529年 彭城公李平子
有罪,爵除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魏書 卷一百一十三 官氏志九第十九》
  2. ^ 張鶴泉. 北魏前期虛封爵的等級問題[J]. 社會科學戰線, 2014(1).
  3. ^ 張鶴泉. 北魏假爵制度考[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5):52-59.
  4. ^ 張鶴泉. 論北魏實封爵的實行及其爵位等級的確立[J]. 河北學刊, 2013, 33(6):62-68.
  5. ^ 《魏書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內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莊,寇難紛糾,攻伐既廣,啟土逾眾,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
  6. ^ 《隋書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7. ^ 王安泰:《再造封建——魏晉南北朝的爵制與政治秩序》
  8. ^ 《魏書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從駕南征,拜後將軍,尋降公為侯,除西中郎將。」
  9.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長子敞,字公世,襲爵,例降為侯。」
  10.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子干,襲,降爵為侯。」
  11.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賜爵常山公……後例降為侯。」
  12.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例降爵為侯。」
  1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diaoyong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4. ^ 《魏書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沖以嫡傳祖爵東安侯。」
  15.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世祖深相器異,禮遇甚優,賜爵姑臧侯。」
  16.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屬開革五等,降公為侯。」
  17. ^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例降為侯。」
  18. ^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後降爵為侯。」
  19. ^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太和十六年,降爵為侯。」
  20.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後依例降為侯。」
  21.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長子世遵,襲爵,例降為侯。」
  22. ^ 《魏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子元康,襲爵,後降為侯。」
  23. ^ 《魏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後例降爵為侯。」
  24.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後例降爵為侯。」
  25.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子義允,襲祖爵東平公,例降為侯。」
  26. ^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後例降為侯,改授安東將軍。」
  27.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脩降為侯。」
  28.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高祖親政後,恩寵稍衰,降爵為侯。」
  29.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例降為侯。」
  30.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又例降為侯。」
  31.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襲爵,降為隴東公,又降為侯。」
  32.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後降爵為侯。」
  33.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例降為侯。」
  34. ^ 《魏書 卷十九下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下》:「以軍功拜吏部尚書,以前後軍功進爵常山侯。」
  35. ^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受父前爵彭城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