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津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津渡曾是位於中國重慶市合川區的一條輪渡線,又稱烏木灘渡,後也稱鴨嘴車渡,北接合陽城烏木灘渡口,南接南津街南津渡口,設於原渝南公路92公里至93公里處跨涪江運行,全線520米,曾是通過船夫划船的人渡,解放後開始車渡,現時已廢止,曾構成「合川八景」之一的「涪江晚渡」之景。[1][2][3]

基本情況[編輯]

南津渡北岸烏木灘屬於險灘,卵礁石河床,槽深0.8米,寬15米,彎曲半徑230米[4],該處北岸是一個200多米長的平坦河壩,但枯水期河床變化會導致船隻擱淺,而洪水後淤積泥沙達1米厚,不適應中水位渡運工作,後中水位渡運改至現釣魚城街道鴨嘴渡口過河,即涪江水位4米以下或15米以上於烏木灘航行,4至15米間於鴨嘴渡口航行。其中烏木灘渡口曾實行鐘擺渡,即用兩根纜索系定渡船,操縱其來回擺動靠岸渡人渡車,當時由人工在碼頭搬動絞盤,收短一根船繩使得船頭上翹,與河床產生15至25度夾角,此時船受衝力自動向對岸行進,到達時松絞盤,使另一船頭上翹船即到岸。[1]

歷史沿革[編輯]

南津渡最早可追溯至清朝,自合陽城建設起即設立,是合川重要過江通道,清代合川詩人張乃孚曾評價此渡景色「綠播風細細,白石水粼粼」;光緒14年前南津渡為義渡,後改為小船運營,常勒索旅客;光緒17年,合州知州設局管理南津渡,恢復義渡。[2][5]

民國13年,川軍陳書農師師部駐合川,徵用渡船,架設浮橋;民國20年,駐軍撤走,因無人打理,渡船最後僅剩14隻;民國29年,原義渡會蘇漢臣整理田產重新恢復義渡。[2]

解放後,1951年,義渡歸南津鎮公所管理,1953年起由合川市渡口管理委員會管理,賣票收費以維持運營,後分別轉國營合川縣運輸公司一站駁渡隊、城關搬運站駁渡隊、城關渡口管理委員會、合川縣管理所、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局南充養護四總段、四川省江津專區養路段等管理。[1][2]

1956年起北岸渡口中水位時期改至鴨嘴渡口,全線1500米,後又於烏木灘渡口與南津街渡口間設浮橋渡河,通行效率明顯提升。1958年10月至1961年12月,南津渡曾通宵運營。[1][2]

1971年,合川區涪江一橋建成通車,南津渡隨即廢止。[1][3]

2020年9月10日至2021年3月30日期間,因合陽嘉陵江大橋全封閉維修,城區交通阻塞,合川區在城北管驛門渡口(位於鴨嘴渡口稍北)和城南華帝王朝停靠點(位於原南津渡口稍東)開通過臨時的輪渡,基本複製了原南津渡的路線,輪渡每日從07:00到19:00開行,在早中晚高峰執行半小時一班,其餘時間段一小時一班。[6]

交通流量[編輯]

南津渡曾統計日渡千人,1956年統計時,年總渡運量3824977人次,日均10625人次。[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重慶市地方志編篡委員會. 公路运输志-第二章 公路建设-第四节 桥梁、隧道、立交桥、车渡. 重庆市志 第五卷. 成都: 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4. ISBN 7-5616-2208-2. 
  2. ^ 2.0 2.1 2.2 2.3 2.4 2.5 合川市地方志編篡委員會. 合川县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512. ISBN 7-220-03040-1. 
  3. ^ 3.0 3.1 合川炸掉一座桥打开一片天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4. ^ 重慶市合川區交通局; 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重庆市合川区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7~2020年). 2009. 
  5. ^ 井径东出县 山河古合州 ——名人诗作绘成合川古诗地图_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 www.hc.gov.cn. [2022-07-22]. 
  6. ^ 重庆市合川区交通局关于水上巴士临时运行的通告(一)_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 www.hc.gov.cn. [202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