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市第一高級中學
此條目或其章節極大或完全地依賴於某個單一的來源。 (2014年3月1日) |
衛輝市第一高級中學 | |
---|---|
地址 | 衛輝市道西街東頭路北200米 |
座標 | 35°24′42″N 114°04′25″E / 35.41167°N 114.07361°E |
其它名稱 | 衛輝市第一中學 |
類型 | 省級重點高中 |
創辦日期 | 1902年 |
創始人 | 於滄瀾 |
學區 | 中國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 |
校長 | 任延宇 |
副校長 | 肖培聯 |
職員人數 | 315人[1] |
年級 | 三年制 |
學生人數 | 3458 |
校訓 | 見賢思齊 日新月異 |
學校網址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27075716/http://whsyz.com/default.aspx |
衛輝市第一高級中學簡稱衛輝市第一中學或者衛輝一中,位於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道西街東頭路北200米,校址原來為明清衛輝府署、民國河北道署所在地。截至2014年有教職工315人,教學班60個,在校生3458名,建學歷史超過110年。
學校歷史
[編輯]學校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當時衛輝知府於滄瀾奉光緒帝詔興學,將原來衛輝府的淇泉書院辦成中學堂於汲縣(衛輝市前身,1988年汲縣改名而來)城內。1913年(民國2年),遵照當時河南省教育司指令,改名字為河南省立汲縣中學,建教學樓一座,上下兩層共四個教室,是最早的新式教室。1921年(民國10年),更名為河南省立第十二中學。1933年(民國12年),又改為河南省立汲縣初級中學。1936年(民國25年),與省立第二女子中學合併,女生另院授課,校牌加注「第二院」以示區別。 1937年(民國26年)蘆溝橋事變後,學校南遷,當時校長袁汝驤率領師生先後到許昌,後轉禹縣(今河南許昌市禹州市)。1945年日軍投降後,在汲縣舊址復校。1947年豫北「四•一」戰役後學校遷至鄭州郊區南曹、薛店、朱屯借民宅授課,鄭州解放前夕還有部分師生遷至開封以及浙江金華。1948年(民國37年)11月汲縣縣城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陷,中國共產黨政府接收學校,將公立汲縣中學以及私立的豫北、衛濱、正德、正源、普慶、樂天中學等七所中學併入,合併成新的太行公立衛輝中學。1949年(民國38年)秋,平原省建立,學校更名為平原省立衛輝中學。1952年平原省撤銷後,重新改為為河南省立汲縣中學,1956年又改稱河南省汲縣第一中學,1988年汲縣撤縣建市,學校更為今名。2002年學校舉行了百年校慶。2005年,獲得首批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的稱號[2][3]。
學校資源
[編輯]截至2014年,學校有計算機房4個,電腦500多台,圖書館藏書11萬冊,其中工具書1400冊,電子圖書10萬冊,配有教工閱覽室和學生閱覽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4]。
名人故事
[編輯]1901年(清光緒27年),由於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西逃,後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經由西安迴鑾北京,曾在此設行宮居住。1986年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視察新鄉,為新鄉、汲縣兩級政府專門撥款進行建設[4]。
教學名師及著名校友
[編輯]名師
[編輯]監督石秉鈞、耿春宴為日本留學生,學監暴式彬(字質夫)、教員劉純仁(字粹軒)、張希聖(字宗周)、井偉生(字俊起)為清末舉人[5][6]。
范文瀾[7](1893—1969)中共中央委員, 歷史學家, 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1年在河南省立汲縣中學(現衛輝一中)任教,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知名校友
[編輯]方心芳[12](1907—1992)工業微生物學家,微生物研究所創始人,1924年就讀於省立汲縣中學(現衛輝一中)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李春昱 [13](1904-1988)構造地質學家,1921年畢業於省立汲縣中學(現衛輝一中),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高為炳 [14](1925—1994)航空航天專家,四十年代就讀於省立汲縣中學(現衛輝一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崔俊芝 [15](1938— )計算數學、計算力學與軟件工程專家,1957年畢業於汲縣中學(現衛輝一中),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6];
淇泉書院軼事
[編輯]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院址位於衛輝府署西院。二十世紀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地廢科舉辦學堂,淇泉書院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制為新式學堂——衛輝府官立中學堂。
公元2009年春,衛輝一中綠化校園時,在3號教學樓前發現四通清代石碑,碑刻記錄的均為官紳向書院捐資助學的功德,這四通碑刻中,道光三十年(1850)《糜郡尊增加膏火碑記》、同治四年(1865)《書院重立碑記》、同治八年(1869)《書院捐廉加添膏火碑記》三通所載事件記錄了一段軼事:道光三十年(1850),衛輝知府糜宣哲(字崧甫)卸任時,個人向淇泉書院捐制錢一千串作為助學基金,放入當鋪,用所得利息,增加生員、童生資助名額,加添每人每月的膏火費(上學的費用),補助書院辦學經費等。咸豐七年(1857),尚國鈞任汲縣知縣後,因公挪用了糜知府捐贈的款項,一直未歸還。同治二年(1863),知府楊維翰到任後得知此事,委派專人追繳才得以照舊加添膏火。同時,知府楊維翰諭令,嗣後無論府縣,即便有萬分緊急軍務,一概不准提用。如果商人(從事金融業的當鋪主)允許挪用,則拿該商人是問。同治八年(1869)春,知府楊維翰向書院捐款一千串,依照糜知府舊例加添膏火。只可惜助學章程剛剛定下來,未來得及舉行「首發式」,楊知府便「以積勞終於府署」即逝於任上[18]。
從以上軼事可以看出當地注重教育的傳統作風。
參考文獻
[編輯]- ^ [1][永久失效連結]
- ^ 卫辉一中官网. [2014-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2).
- ^ 卫辉一中概述. [2014-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 ^ 4.0 4.1 衛輝一中概述2[永久失效連結]
- ^ 衛輝一中概述3[永久失效連結]
- ^ 衛輝一中概述4[永久失效連結]
- ^ 范文瀾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 ^ 衛輝一中概述5[永久失效連結]
- ^ 知名校友聶真[永久失效連結]
- ^ 嵇文甫[永久失效連結]
- ^ 尹達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 ^ 方心芳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 ^ 李春昱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 ^ 高為炳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 ^ 崔俊芝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 ^ 衛輝一中院士風采[永久失效連結]
- ^ 知名校友劉知俠[永久失效連結]
- ^ 淇泉書院軼事[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