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頻
性別
出生1972年(51—52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
居住地 美國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程度山東大學 文學碩士
職業性別研究學者,記者
活躍時期1995 - 現在
知名於中國女權運動

呂頻(1972年)是中國女權主義行動家,中國新生代女權運動推行者。[1][2]她是《女聲》電子報主筆人,「女權之聲」創始人,時評作者,性別研究學者。[1][3]她目前生活在美國。[4]

早年經歷[編輯]

呂頻1972年1月13日出生在中國山東省[1]1987年,15歲的呂頻考上了山東大學[3]

2019年6月4日呂頻發表推文提到,在1989年她選擇了第一個致力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運動的男朋友。[5]

1994年,她獲得了山東大學中文碩士學位;畢業後,她加入了《中國婦女報》。[3]

當呂頻意識到北京專制政權比想象當中的更穩定時,她退出了《中國婦女報》,創立了《女聲網》[5]

職業生涯[編輯]

1995年,呂頻在《中國婦女報》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採訪在北京舉行的第四次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6]

1996年,呂頻和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婦女傳媒監測網絡,專門關注媒體和性別。[7]

2003年3月起,呂頻擔任甘肅省漳縣副縣長。[3]2004年,呂頻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3]

婦女傳媒監測網絡[編輯]

1996年3月, 呂頻與「首都女記者協會」其他同事一起成立了女性非政府組織「婦女傳媒監測網絡」。[8]「婦女傳媒監測網絡」是中國大陸第一個關注女性議題的新媒體平台,創辦旨在消除媒體報道中的性別歧視,促進對於婦女議題的報道,實現婦女權利[9][10]該組織創辦了《女聲》電子報、「女聲網」、「女權之聲微博、「女權之聲微信公眾號、以及在豆瓣知乎網易騰訊等平台的自媒體賬號。[11]該組織發展成為中國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女權傳播與倡導機構。

《女聲》電子報[編輯]

2009年9月,婦女傳媒監測網絡創刊女性主義周刊《女聲》電子報。通過報道和分析國內外發生的熱門女性時事,以及分享各地婦女權利的行動來替女性發聲。[9]呂頻為其主筆。[12][13] 2011年「女聲網」上線,同時將已經發出的148期《女聲》上傳,讓網民免費閱讀下載。據呂頻的不完全統計,《女聲》的郵件讀者約有千人,發布網站有7個,並擁有至少兩千到一萬名讀者。[9]

女權之聲」微博號[編輯]

2010年,婦女傳媒監測網絡加入社交媒體,創立「女聲報」新浪微博號,並在2011年4月改名為「女權之聲」。[12]呂頻為其創始人和主編,另有編輯者熊婧。[12][14] 2018年3月9日,女權之聲微博號被封,當時該帳號擁有超過18萬名關注者。[12][13][15] 女權之聲編輯部在3月12日發表公開聲明,稱已將三八節期間發布的帖子又重新發布在網上,並將採取一切合法手段取回賬號。[16]呂頻也撰文《女權不死》,解釋為何女權之聲編輯要繼續鬥爭。她聲稱「是為整個中國女權社群盡一份責任」。[17]

女權主義行動[編輯]

2008年汶川地震,為了讓政府能夠對災害中可能被忽視的婦女權益提起重視,呂頻起草了一份《關注災區婦女的需求和權利[18]》的倡議書。

2012年起,她為一群在北京廣州以及中國其他城市活動的青年女權主義者提供支持,這些年輕人所組成的網絡被稱為「青年女權行動派」,她們所發起的「占領男廁所」、「受傷的新娘」、「光頭抗議教育不平等」等公開活動使女權主義的主張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1]

2015年3月5日,呂頻來到紐約參加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的年會。3月6日和7日,中國警方在北京、廣州、杭州拘捕五位女權人士王曼韋婷婷鄭楚然李婷婷武嶸嶸(「女權五姐妹」事件),理由是她們試圖組織反對公車性騷擾的活動,是為「女權五姐妹」案。曾與「女權五姐妹」一起工作的呂頻被中國警方認為是「幕後黑手」之一,當年4月,警察也闖入了呂頻北京的家。呂頻不得不滯留美國。[1]

目前,呂頻在美國進行的女權活動包括:通過講座與展覽傳播中國女權行動主義的理念、與國際上的女權主義者共同活動、初步嘗試在美國為中國女權活動籌款等。[1]

2015年起,呂頻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訪學。2017年起,呂頻在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就讀性別研究。[1] 2020年起,呂頻開始在羅格斯大學政治學系攻讀「婦女與政治」方向博士學位。

雖然呂頻被媒體在報道中稱為中國青年女權行動界的精神領袖[2],但她表示自己並非「領袖」,也不接受「女權運動權威」這個頭銜。[19]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羅四鴒2017年2月7日. 与“直男癌统治”对抗:中国女权在纽约.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7-02-08 [2019-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4) (中文(簡體)). 
  2. ^ 2.0 2.1 伍勤. 女权主义在中国:音量刺耳是应对装聋作哑的 - 书评 - 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2). 
  3. ^ 3.0 3.1 3.2 3.3 3.4 闾丘露薇对话吕频:污名女权主义的根源是害怕权利. lady.163.com. [2019-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4. ^ “米兔在中国”和中国女权运动(系列报道8/8)专访:“公共空间在关闭,但我们还在顽强地存在”——中国女权活动家吕频 - 贴心姐妹网 - For an equitable and inclusive world,建设一个平等和包容的世界. www.lovingsister.com.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5. ^ 5.0 5.1 中国女权运动的历史描述. Twitter. [202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6. ^ Feminism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a: an Interview with Lü Pin (Part One of Three). China Change. 2019-08-26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3). 
  7. ^ 張岩松. 本土另类媒体的传播实践与发声:以《女声》个案为例 --传媒--人民网. media.people.com.cn. 人民網研究院.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1). 
  8. ^ 馮媛. 中国新闻界成立妇女传媒监测网络--《新闻三昧》1998年03期. www.cnki.com.cn. 《新聞三味》. [2020-05-30]. 
  9. ^ 9.0 9.1 9.2 高曉虹 (編).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5(上). 北京. 2017 [2020-05-30]. ISBN 756571934X. 
  10. ^ 女声网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NGO名录-公益组织名录-NGO中心-中国发展简报网站. 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30). 
  11. ^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女权之声-NGO名录-公益组织名录-NGO中心-中国发展简报网站. 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12. ^ 12.0 12.1 12.2 12.3 【女权史上的今天】2018年3月9日:“女权之声”微博、微信帐号被封. Matters.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4) (中文(繁體)). 
  13. ^ 13.0 13.1 鄒蘊. 「女权之声」被消音的100天. theinitium.com.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14. ^ 狄雨霏. 中国女权组织“女权之声”微博账号被禁言.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7-02-23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中文(簡體)). 
  15. ^ 揚帆. 中国“女权之声”微博、微信同时被封. Radio Free Asia.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4) (中文(中國大陸)). 
  16. ^ 女權之聲編輯部. 女权之声就封号敬告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及广大读者书. 中國數字時代.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17. ^ 呂頻. 女权不死-女权之声编辑为何要继续斗争. China Channel.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18. ^ 关注灾区妇女的需求与权利 由汶川地震引发建议-搜狐新闻. news.sohu.com. 2008-06-10 [2020-05-30]. 
  19. ^ 呂頻. 吕频:假女权真网暴,公号“哲学社”诽谤黑文真相. Matters. 大兔. [2020-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