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外國文學 (俄文雜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外國文學
類型月刊雜誌
主編亞歷山大·利維爾甘特
創刊日1955年7月
語言俄文
總部 俄羅斯莫斯科
ISSN0130-6545
網站網站

外國文學(俄語:Иностра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是蘇聯俄羅斯的文學藝術月刊雜誌。1955年創刊。

歷史[編輯]

1891年至1916年,俄羅斯帝國出版有《外國文學通訊》[1]。蘇聯早期出版有《世界革命文學》(1931年-1932年)和《國際文學》(1933年-1943年)。

《外國文學》於1955年7月創刊,作為蘇聯作家協會機關刊物[2],主要介紹外國文學及理論。1957年9月,《外國文學》出版了中國文學專號,並刊載了周恩來的題詞[3]

1990年6月,根據新頒布的《蘇聯報刊與其他大眾傳媒法》[4],《外國文學》變為獨立的出版物,不再是蘇聯作家協會的機關刊物。

刊載的作品[編輯]

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的《麥田捕手》,哈波·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威廉·福克納的《墳墓的闖入者》和《喧嘩與騷動》,威廉·戈爾丁的《尖頂教堂》,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川端康成的《山之音》,多克托羅的《拉格泰姆時代》,斯蒂芬·金的《再死一次》,愛德華·阿爾比的《貝西·史密斯之死》,歐仁·尤內斯庫的《犀牛》等。

歷任主編[編輯]

任期 姓名
1955年-1963年 亞歷山大·恰科夫斯基
1963年-1969年 鮑里斯·留里科夫
1969年-1970年 康斯坦丁·丘古諾夫(代理)
1970年-1988年 尼古拉·費德林
1988年-1990年 欽吉斯·艾特瑪托夫
1990年-1993年 弗拉基米爾·拉克申
1993年-2005年 阿列克謝·斯洛韋斯寧
2005年-2008年 阿列克謝·米赫耶夫
2008年- 亞歷山大·利維爾甘特

參考資料[編輯]

  1. ^ Фанайлова Е. Н. Советское окно в мир. 50-летие журнала «Иностра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Радио «Свобода». 2005-10-14 [201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2. ^ 禾木. 苏联文学报刊一瞥. 蘇聯文學. 1981, (2): 141–144. 
  3. ^ 简讯. 人民日報. 1957-09-05: 6. 
  4. ^ 论《苏联报刊与其他大众传媒法》特色. 人民網. 2014-04-16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