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外國墳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外國墳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人們對上海市境內的外國人公墓的統稱。這些墓地後來都改造成了公園。[1]

山東路外國墳山[編輯]

山東路外國墳山位於今山東中路九江路漢口路之間。1844年,外僑在上海組織一家公墓公司集資購進漢口路四川路一塊土地,後來林特賽洋行將位於山東路的一塊14畝土地與其交換,公墓地點於是搬到了山東路,當時山東路外國墳山的英文名叫做Shangtung Road Cemetery。由於這裡安葬的寧波籍海員較多,該墓地又被人們叫作寧波墳山。1952年,墳地被剷平,改建為山東路體育場,1976年又改建為黃浦體育館。[2]

八仙橋外國墳山[編輯]

八仙橋外國墳山位於現今淮海中路嵩山路。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購進了位於上海公共租界西界外的一塊約40畝土地建立公墓,工部局還在公共租界西南角的八仙橋築了一條通往墓地的小道,名字叫做Cemetery Road,中文名就叫墳山路,它大致相當於現今的龍門路淮海中路的東段。[2]

1855年初,法國軍隊鎮壓盤踞在上海縣縣城的小刀會,交戰時法軍陣亡13人,上海法租界當局就在新北門的北側建了一個紀念墓,該墓被叫做法兵墓。1900年,八仙橋外國墳山被劃入上海法租界,法兵墓遷入八仙橋外國墳山。[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這塊墳地改建為淮海公園[3]

浦東外國墳山[編輯]

浦東外國墳山又稱陸家嘴外國墳山海員公墓,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由基督教海員布道會建於1860年(一說1867年)。1957年,上海將陸家嘴外國墳山改造成浦東公園,占地面積約142畝,而浦東公園內仍保留一塊地作為墓地,上海市民政局將市內其他地方的外國墳山內的僑民屍骨遷葬到浦東公園境內[1]。現改為濱江大道[2]

靜安寺外國墳山[編輯]

靜安寺外國墳山位於現今南京西路南、華山路東、延安中路北。英租界工部局大約在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前後在租界外購得一塊土地建造墳山,英國及其他外國人之遺體埋葬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建為靜安公園[2]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書名: 《街道背後 海上地名尋蹤(續篇)》 作者: 薛理勇著 當前第:151頁
  2. ^ 2.0 2.1 2.2 2.3 2.4 旧上海的“外国坟山”. 《新民晚報》8.25 薛理勇. 
  3. ^ 细数旧上海的四大“外国坟山”. 新民網.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