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蘇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奎蘇鎮
坐標:43°31′58″N 93°25′24″E / 43.53288°N 93.42333°E / 43.53288; 93.42333座標43°31′58″N 93°25′24″E / 43.53288°N 93.42333°E / 43.53288; 93.42333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人口
 • 總計6,635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新疆時間UTC+6
行政區劃代碼65 05 21 103
電話區號+86 (0)902

奎蘇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奎蘇」系蒙古語「腹臍」,因村西的山丘位於巴里坤山和莫欽烏拉山之間形似腹臍而得名。

地理[編輯]

奎蘇鎮位於巴里坤盆地東部,東連伊吾馬場、紅星一牧場、伊吾縣,南以巴里坤山與哈密市為界,西鄰紅山農場、良種場、大河鎮、三塘湖鄉,總面積4 645.63平方千米。鎮政府設在奎蘇村。鎮南接巴里坤山,北連天山支脈莫欽烏拉山,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1 782~1 882米。地表水資源量8 800萬立方米。有大小水溝12條,其中長年有水7條,季節性有水5條,徑流量較大的有柳條河、烏溝、奎蘇溝、李家溝。屬典型溫帶大陸冷涼氣候,年均氣溫0℃,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零下41℃。平均無霜期98天,最長114天,最短80天。年降水205~120毫米,年蒸發量1 621.7毫米。

歷史[編輯]

清乾隆年間移民屯田形成村莊,民國時期屬永豐鄉所轄。1950年隸屬東區,1953 年為奎蘇區。1956年撤區建奎蘇鄉,轄4個高級社,1958年更名為東風人民公社。1961年,自治區農墾廳以奎蘇公社為基 礎建立奎蘇農墾總場。1962年初,撤農墾總場,設為奎蘇公社。文化大革命時為東風公社,1980年恢復奎蘇公社。1984年為奎蘇鄉。2001年10月撤鄉建鎮,為奎蘇鎮。

經濟[編輯]

奎蘇鎮經濟以農業為主,2010年末總播地面積1.84萬公頃,以種植小麥、馬鈴薯、大麥、冷涼性大路蔬菜為主。天然草場7 679公頃。在鎮的東面有柳條河水庫,東南有烏溝水庫。共有機電井112眼,提水量1 696.3萬立方米。1985年,奎蘇鄉有奎蘇煤礦、化工廠、綜合加工廠、建築隊等鄉鎮企業,2010年之前先後改制。哈巴公路經過鎮政府通往縣城與哈密,各個行政村與鎮政府之間有鄉村柏油道路貫通。2010年,有小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有1所鄉級農牧民技術學校。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室7個。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國家、自治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境內有水泉溝、烏溝等風景區,有距今3 100~3 300年的南灣村古墓群、清代烽燧、石屹塔遺址等古蹟,是夏季旅遊觀光避暑的勝地。

人口[編輯]

1978年,奎蘇人民公社轄9個生產大隊30個生產小隊,有常住人口15 305人。1985年有常住人口14 962人,其中哈薩克族1 008人、蒙古族19人、其他少數民族60人。2010年,轄區戶籍總人口2 583 戶10 452人,其中少數民族1 708人。

行政區劃[編輯]

奎蘇鎮下轄以下地區:[2]

奎蘇村、​南灣村、​二十里村、​三十戶村、​上沙河沿村、​樓房溝村、​柳溝村、​板房溝西村、​板房溝東村、​拐把頭村和廟爾溝村。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