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刪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孔子刪詩孔子刪定《詩經》,孔子刪詩說即認為孔子刪定《詩經》的說法。「孔子刪詩」是《詩經》學史上的重要公案,最早由《史記》記載,後有唐代孔穎達懷疑《史記》記載。對於孔子是否刪詩,宋代以後爭論不息,至今無定論。[1]

歷史[編輯]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衽席。」孔安國《尚書序》記載:孔子「刪詩為三百篇」。

宋代朱熹[2]也基本肯定此說法。唐代孔穎達[3]、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方玉潤[4]等皆懷疑此說。《左傳》中記載孔子不到10歲時就有了定型的《詩經》,公元前544年魯樂工為吳公子季札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5]。或認為《詩經》為各諸侯國協助周王室採集,之後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參與了整理的過程。[6]

參考[編輯]

  1. ^ 曹建國. 《诗》本变迁与“孔子删诗”新论. 文史哲. 2011, (1): 93-99. 
  2. ^ 《詩集傳·序》:「孔子生於其時,既不得位,無以行勸懲黜陟之政,於是特舉其籍而討論之。去其重複,正其紛亂,而其善之不足以為法,惡之不足以為戒者,則亦刊而去之,以從簡約,示久遠,使夫學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師之而惡者改焉」
  3. ^ 《毛詩正義·〈詩譜序〉疏》:「如《史記》之言,則孔子之前,詩篇多矣,案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孔子所錄不容十分去九,馬遷言古詩三千餘篇,未可信也。」
  4. ^ 《詩經原始·自序》:「樂傳既久,未免殘缺失次,不能不與樂官師摯輩審其音而定之,又何嘗有刪《詩》說哉?」
  5. ^ 「季札觀樂」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對此記載,皮錫瑞據《周禮·春官·太師》賈公彥疏引鄭眾《左氏春秋注》雲「傳家據已定錄之」,認為「傳者從後序其序,則據孔子定次追錄之,故得同正樂後之次第也」(《詩經通論》)
  6. ^ 論語‧子罕》記載孔子曾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