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寧佑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寧佑廟碑
北京市大興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瀛海鎮忠興莊村西側變電站內
分類古遺址
時代
編號1-?
認定時間1985年

寧佑廟,又稱安佑廟,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鎮忠興莊,是南苑的土地廟。

簡介

[編輯]

寧佑廟位於大興區忠興莊變電所院內,晾鷹台以北3公里處。[1]日下舊聞考》卷七十五《國朝苑囿南苑二》記載:[2]

寧佑廟,山門三楹,大殿三楹,後殿五楹,東西御書房各三楹。(《南苑冊》)臣等謹按:寧佑廟在晾鷹台北六里許,雍正八年建,大殿奉南苑安禧司土神像,恭懸世宗御題額曰:「薫風布澤」,皇上御題額曰:「福疆蕃育」。山門內碑亭一,恭勒御製海子行詩,詩載前卷。 乾隆四十一年御製寧佑廟瞻禮詩:海子居中地,靈祠奉祀虔。(是廟建於雍正己酉年,祀海子土地之神。)來瞻仲春月,建置卅餘年。松已龍鱗作,碑新虬篆鐫。(寺前碑亭刻辛卯海子行,詳敘南苑顛末。)安輿頻奉豫,益壽祝綿綿。

其中提到的《御製海子行》,見《日下舊聞考》卷七十四《國朝苑囿南苑一》:[2]

乾隆三十六年御製海子行:元明以來,南海子周環一百六十里,元明諸家記載並稱海子周圍一百六十里,今繚垣故址劃然實按之,不過百二十里耳。七十二泉非信征,日下舊聞稱,有水泉七十二處,近經細勘,則團河之泉可指數者九十有四,一畆泉亦有二十三泉,較舊數殆嬴其半。稗野無征,大率類是。五海至今誠有此舊稱,三海今實有五海子,但第四第五夏秋方有水,冬春則涸耳。諸水實為鳯河源,藉以蕩渾防運。穿海子內泉源所聚,曰一畝泉,曰團河,而瀦水則有五海子。考一畝泉在新衙門之北,曲折東南,流經舊衙門南,至二閘。涼水河自海子外西北來,入苑匯之,其水發源右安門外之水頭莊,東流折而南入海子北牆,至此又南流。五海子之減水自西南注之,乂東南流出海子東牆,過馬駒橋張家灣入運。團河在黃村門內,導而東南,流徑晾鷹台,南過南紅門。五海子之水自北注之,又東流出海子東南,是為鳯河,東流歷東安武清境至天津之雙口,與永定河會,渾水藉此盪漾,乃成清流,又東至韓家樹入大清河,又東至西沽入運,雖五海子之水與涼水河、團河時相灌輪,而二河正流仍各判別,若玉泉則由昆明湖逹於長河,穿禁城出東南流為通惠河,至通州入運,並不經行海子,與一畝泉、團河渺不相渉。綜而論之,通惠河源在北,入運最近;涼水河源居中,入運次近;鳯河源在南,入運最遠。源委秩然不紊。前代著述家未加稽考,率以玉泉牽附海子,支離可笑,因詳訂之。歲久淤閼事疏治,無非本計廑黎元。蒲葦戟戟水漠漠,鳧雁光輝魚蟹樂。亦弗恆來施矰繳,徒說前朝飛放泊。迤南有台高丈余,晾鷹猶踵前明呼。其顛方廣不十丈,元院何以容仁虞。(吳偉業《梅村集》雲,晾鷹台,元之仁虞院也。今台基宛然尚存,其顛不及十丈,勢不可以建院。即雲台或傅院,而旁近皆曠地,杳無院址可征,髣髴其謬不待辨矣。)二十四園冺遺蹟,(偉業又言明置二十四園,明時較元更近,豈有二十四處澌滅無存若此,且不能一舉其名耶?)耕地牧場較若畫,是何有於國用資。裕陵詔諭量斯窄,所存新舊兩衙門。中官爾日體制尊,一總督更四提督。(見明朝宮史,有如是夫勢焰熏內虛外,怨禍來乍。)大軍曾此經南下,(我朝太宗文皇帝時,六師既圍燕京,分兵南下,道經海子,如入無人之境。舊傳曾於此中射黃羊鹿兔。)閹逃不知何所之。縱橫路便黃羊射,勝朝廡殿但存名。(在新舊兩衙門之間,相距各十餘里。)頹坦落桷理榛荊,葺為駟廐飛龍牧。時得良騎出駿英,沿其成例海戶守。芻蕘徃焉雉兔否,設概聽之將無禽。(苑中鳥獸,皆馴豢之物,豈能任游手弋獵,竟無典守。向以子輿氏文囿之喻,不免過情,設果聽民盡取,久之將無雉兔,所為盡信書不如無書。曾有詩紀及此,然雖有禁制,亦豈如孟子所云殺麋鹿者如殺人之罪乎,如殺人罪則何有少時習獵,歲歲來獵。余亦復攄吟裁五十年,忽若一瞥,電光石火誠迅哉。)即看平原雙桞樹,疊為賓主凡幾度。(苑中有雙桞,其一先萎,補植之,拱把矣。其一復繼焉,萎補相踵,撫而增懷,緣起並悉。昔所為賦。)世間萬事付不知,風擺長條祗如故。

寧佑廟現存漢白玉石碑一座。該碑通高4.92米,碑身高3.60米,碑首刻有四龍盤頂。該碑陽面(南面)碑額刻有篆書「御製」二字,碑身陽面四周陰刻有菱形的花邊,碑文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御製海子行》。碑陰刻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御製寧佑廟瞻禮詩》。該碑現為大興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