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 (蠢朋克專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家庭作業
蠢朋克錄音室專輯
發行日期1997年1月20日 (1997-01-20)
錄製時間1994–1996
錄音室蠢朋克工作室(巴黎)
類型芝加哥浩室法國浩室泰克諾迪斯科
時長73:53
唱片公司維京唱片索瑪唱片
製作人托馬斯·本高特蓋-馬努爾·德霍曼-克里斯托
蠢朋克專輯年表
家庭作業
(1997年)
發現
(2001年)
收錄於家庭作業的單曲
  1. Da Funk
    發行日期:1995年[1]
  2. Indo Silver Club
    發行日期:1998年2月26日 (1998-02-26)
  3. Around the World
    發行日期:1997年4月7日 (1997-04-07)
  4. Burnin'
    發行日期:1997年9月15日 (1997-09-15)
  5. Revolution 909
    發行日期:1998年2月16日 (1998-02-16)

家庭作業》(英語:Homework)是法國電子音樂二人組蠢朋克的首張錄音室專輯,由維京唱片索瑪唱片於1997年1月20日發行。該專輯後來於 1997年3 月25日在美國發行。作為二人在大型唱片公司的第一個項目,他們製作了專輯中的曲目,但沒有計劃發行它們,但在最初考慮將它們作為單獨的單曲發行後,最後他們認為這些材料已經足夠好而作為一張專輯發行。 家庭作業專輯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對法國浩室音樂的關注重視和影響。這張專輯在 14 個國家上榜,在法國專輯榜上排名第 3,在美國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排名第150名,在 英國專輯榜 上排名第 8。其中Da FunkAround the World成為美國「Billboard」熱舞俱樂部表演排名第一的單曲,後者在 告示牌百大單曲榜 上排名第 61 位。 截至2001年2月,該專輯在全球已售出超過200萬張,並獲得多項金認證白金認證。這張專輯被譽為法國浩室的經典之作,並對舞曲音樂產生了重大影響。[2]

背景和錄製[編輯]

1993 年,托馬斯和蓋在歐洲迪士尼銳舞派對上向DJ斯圖爾特·麥克米倫英語:(Stuart Macmillan) 演示了他們的電子音樂[3] 包括歌曲「Alive」在內的錄音帶內容由 索瑪唱片於 1994 年 4 月 11 日在單曲The New Wave(新浪潮)中發行,索瑪唱片是一家由MacMillan 樂隊Slam多個DJ人物於 1991 年共同創立的蘇格蘭 泰克諾浩室音樂唱片公司。 1995 年,他們在索瑪唱片旗下發行了《Da Funk》和《Rollin' & Scratchin'》[4][5][6]

我們擁有比金錢更多的控制權。 你不可能得到一切。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想要錢的社會,所以他們無法控制。 我們選擇了。 控制就是自由。 人們說我們是控制狂,但控制就是在不控制他人的情況下控制自己的命運。
–托馬斯本高特,關於二人組的創造性控制和自由[7]

蠢朋克單曲的日益受到歡迎導致了唱片公司的之間的競購戰,最終兩人在1996年簽下維京唱片公司[8][9]

索瑪唱片公司的理查德·布朗 (Richard Brown) 注意到了他們的離開,他確認「我們顯然對將他們輸給維珍唱片公司感到難過」 但他們有機會做大,這是他們想要的,而樂隊在推出兩首單曲後有這樣的機會並不常見。我們為他們感到高興。」 1996 年,Virgin 與 B 面「Musique」一起重新發行了「Da Funk」,即發行「Homework」的前一年。 本高特後來表示,B 面「從來沒有打算出現在專輯中,事實上,『Da Funk』作為單曲的銷量比《Homework》還要多,所以無論如何,擁有它的人比他們擁有它的人要多。[10] 已經出現在專輯中。它基本上是用來使單曲成為雙功能。」 這張專輯是在蠢朋克位於巴黎的蠢朋克工作室中混音和錄製的。它由倫敦 The Exchange工作室的Nilesh Patel製作母帶。

本高特表示,「為了獲得自由,我們必須能夠控制。為了能夠控制,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所做的事情提供資金。主要的想法是自由。」 Daft Punk 與「Da Funk」音樂視頻的導演 斯派克·瓊斯 討論了他們的方法。 他指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他們想要的方式。而不是,『哦,我們與這家唱片公司簽約了,我們必須使用他們的計劃。』」 他們想確保自己永遠不必做任何會讓他們在創作音樂時感到沮喪的事情。」 儘管維京唱片公司擁有蠢朋克錄音材料的獨家發行權,但二人組仍然通過 Daft Trax 廠牌擁有他們的母帶唱片。[11]

音樂[編輯]

主題[編輯]

蠢朋克製作了《家庭作業》中的曲目,但沒有發行專輯的計劃。本高特表示,「本來應該只是一堆單曲。但我們在五個月的時間裡做了很多曲目,我們意識到我們有一張很好的專輯。」[12] 兩人設定了曲目的順序,以覆蓋兩張黑膠唱片的四個面[13]。霍姆-克里斯托評論道:「沒有預定的主題,因為所有曲目都是在我們安排專輯順序之前錄製的。我們的想法是通過按照我們的方式安排歌曲來使歌曲變得更好;使其作為一張專輯更加均勻 」。[13]本高特解釋說,「Homework」這個名字與「我們在家裡製作唱片這一事實有關,成本非常低,非常快,自發地,試圖做一些很酷的事情」。[14]

音樂作品組成[編輯]

Daftendirekt」是在比利時根特錄製的現場表演的節選;它作為 Daft Punk 現場表演的介紹,並被用來開始專輯。[15]該表演在首屆 I Love Techno 活動中進行,該活動是由 Fuse 和 On the Rox,1995 年 11 月 10 日。Homework 的下一首歌曲「WDPK 83.7 FM」是對美國 FM 廣播的致敬。下一首歌曲「Revolution 909」反映了法國政府對舞曲音樂的立場 .「Revolution 909」之後是「Da Funk」,它帶有放克和酸音樂的元素。根據博卡拉頓新聞的安德魯·阿什的說法,這首歌的創作「依靠有彈性的放克吉他來傳達其愚蠢樂趣的信息」 Bangalter 表示,《Da Funk》的主題涉及到一種簡單、不尋常的元素的引入,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元素變得可以接受並令人感動。Slant 雜誌的 Sal Cinquemani 稱讚這首歌「不屈不撓」,Consumable Online 的 Bob Gajarsky 稱其為「 樂隊Chic(大約是《美好時光》,無聲樂)與 90 年代電子樂形式的一次美妙邂逅」。 《Phoenix》結合了福音音樂和浩室音樂的元素。 兩人認為《Fresh》輕鬆活潑,結構滑稽。 Stylus 雜誌的伊恩·馬瑟斯 (Ian Mathers) 批評了這首歌,稱其「僅僅因為背景中聽到的海浪拍打聲就感覺不像海灘」。

單曲「Around the World」受到了 Gershon Kingsley 的熱門歌曲「Popcorn」的影響。[16] BBC Music 的克里斯·鮑爾 (Chris Power) 將其稱為「十年來最引人注目的單曲之一」。他表示,這是「最容易理解的傻朋克聲音的完美例子:迪斯科後的布吉貝斯線,極簡主義的合成鍵盤旋律和單一的、令人厭煩的堅持鈎子」。[17]

歌曲「Teachers」是對 Parris Mitchell 歌曲「Ghetto Shout Out!!」的即興演繹,該歌曲於 1995 年在 Dance Mania 上發行。[18] 這首歌曲是向 Daft Punk 的 house 音樂影響力致敬,其中包括未來的合作者 Romanthony、DJ Sneak 和 Todd Edwards。

歌曲「Oh Yeah」由 DJ Deelat 和 DJ Crabbe 演唱。 「Indo Silver Club」收錄了 Karen Young 的「Hot Shot」樣本。[19] 最後一首歌曲「Funk Ad」是「Da Funk」的反轉片段。[13]

推廣與發布[編輯]

包裝[編輯]

封面和內封的藝術作品由蠢朋克構思,並由藝術家兼電影製片人 Nicolas Hidiroglou 拍攝。他通過維京唱片公司的關係認識了這對二人,並回憶說,他花了一周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幅作品。蓋之前設計了Daft Punk 字標,這是繡在緞面夾克背面的徽標正面圖像的基礎。[20] 該徽標的變體將繼續成為 Daft Punk 所有錄音室專輯的封面圖像,直到 2013 年《隨機存取記憶》為止。

為了製作內折頁照片,班加特在他家的桌子上擺放了代表曲目標題的各種物品。 [21] 他指出,許多作品都反映了 Daft Punk 的影響,包括: DJ Funk錄音帶;一張帶有海灘男孩標誌的卡片; Kiss巡演海報;以及巴里·曼尼洛 (Barry Manilow)主演的 1970 年代合輯唱片。 其他紀念品包括雷克斯俱樂部 (Rex Club) 的代幣,該俱樂部位於巴黎,是傻朋克 (Daft Punk) 首次以 DJ 身份進行表演的地方。 桌子後面的牆上有一張霍姆-克里斯托作為二人組第一支樂隊Darlin'的成員唱歌的照片,以及霍姆-克里斯托小時候的肖像旁邊的 Darlin' 標誌。 [22]

內頁備註中二人組的黑白照片由 Philppe Lévy 拍攝。 [23] 它是在 1996 年威斯康星州舉辦的Even Furthur活動中拍攝的,當時是 Daft Punk 在美國的首次現場表演。 [24] 其他藝術作品和專輯布局由 Serge Nicholas 完成。 [23]

曲子[編輯]

該專輯收錄了對法國浩室音樂[25]和全球舞曲音樂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單曲。 [26] 專輯中的第一首單曲「Alive」作為B面收錄在1994年4月發行的單曲「The New Wave」中。 專輯的第二首單曲是「Da Funk」;它最初由 Soma 於 1995 年發行,並於 1997 年 1 月由 Virgin Records 重新發行[27] 它成為兩人在公告牌熱舞/俱樂部播放排行榜上的第一首單曲。 [28] 這首歌在英國[29]和法國排行榜上排名第七。 [30] 第三首單曲《Around the World》獲得了評論界和商業上的成功,成為Billboard熱門舞曲/俱樂部播放排行榜上第二位排名第一的單曲, [28]並在澳大利亞排名第 11 位, [31]在英國排名第五[32] ,在Billboard Hot 100中排名第 61。 [33] 2011 年 10 月, 《NME》將《Around the World》列入「過去 15 年 150 首最佳曲目」排行榜第 21 位。 [34] 專輯的第四首單曲是"Burnin";它於 1997 年 9 月發行,在英國最高排名第 30。 [32] 《家庭作業》的最後一首單曲是"Revolution 909"。 它於 1998 年 2 月發行,在英國排名第 47 位[32] ,在Billboard熱舞/俱樂部播放排行榜上排名第 12 位。 [33] 在收錄到《家庭作業》之前,《Indo Silver Club》作為單曲在 Soma Quality Recordings 廠牌上分兩部分發行。 [35] 這首單曲的包裝上沒有藝術家的署名[35] ,並且被認為是由不存在的製作人 Indo Silver Club 創作的。 [36]

1999年,兩人發行了一個視頻集,其中包含專輯中曲目和單曲的音樂視頻,名為「DAFT:關於狗、機器人、消防員和西紅柿的故事」 。 雖然它的標題來源於視頻中狗(「Da Funk」和「Fresh」)、機器人(「環遊世界」)、消防員(「Burnin'」)和西紅柿(「909革命」)的出現,但連貫的情節並不將其情節聯繫起來。 [37]

銷售量[編輯]

蠢朋克希望大部分唱片都印在黑膠唱片上,而不是光盤上,因此最初只印製了 50,000 張 CD 格式的專輯。這張專輯上映後,銷量迅速上升,從而讓銷商紛紛加快生產以滿足需求。 這張專輯在全球 35 個國家發行, [26]Billboard 200排行榜上最高排名第 150 位。 《家庭作業》於 1997 年 4 月 27 日首次登上澳大利亞專輯榜;它在那裡停留了 8 周,最高排名為 37。在法國,這張專輯排名第三,並在排行榜上停留了 82 周。 到1997年10月,這張專輯在全球已售出22萬張。 [38] 1999年,該書在法國因銷量超過10萬冊而獲得金獎。 2001年7月11日,這張專輯被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認證為金唱片,在美國銷量達到50萬張。據Billboard報道,據 Virgin Records 稱,截至 2001 年 2 月,該專輯已售出 200 萬張[39] 截至 2007 年 9 月,美國已售出 605,000 份[40]

評論反應[編輯]

專業評分
評論得分
來源評分
AllMusic5/5顆星[41]
Robert Christgau(choice cut)[42]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4/5顆星[43]
Entertainment WeeklyB+[44]
The Guardian4/5顆星[45]
Los Angeles Times2.5/4顆星[46]
Muzik10/10[47]
NME7/10[48]
Pitchfork7.6/10 (1997)[49]
9.2/10 (2018)[50]
Q (雜誌)4/5顆星[51]

《Homework》專輯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對法國進步浩室音樂的關注, [52]並引起了人們對法國浩室音樂的關注。 [25]《鄉村之聲》報道,這張專輯復興了浩室音樂,並脫離了歐洲舞曲模式。 [53]《你死前必聽的 1001 張專輯》一書中,評論家亞歷克斯·雷納 (Alex Rayner) 表示, 《Homework》將既定的俱樂部風格與大節拍的「新興折衷主義」聯繫在一起。 他認為這證明了「舞曲不僅僅是藥丸和鍵盤預設」。 [54] Clash「家庭作業」描述為「處於分裂主流接縫邊緣的新興運動」的可訪問性的切入點。 [55] 2009 年, IGN的布萊恩·林德 (Brian Linder) 將《Homework》描述為二人組第三佳專輯。 他將他們利用獨特的技巧將 house、techno、acid 和 punk 音樂風格融入到唱片中的方式稱為「突破性的成就」。 [56] eMusic的 Hua Hsu 對此表示同意,並稱讚《Homework》通過「多年來對最優秀的 house、techno、elek 和 hip-hop 唱片的仔細研究」而捕捉到了「發現和探索的感覺」。 [57] 大衛·布朗 (David Browne) 在《娛樂周刊》上撰文表示,兩人知道如何使用「他們俏皮、嘻哈的環境技術」來製作這張專輯。 他將《家庭作業》稱為「機器人的理想迪斯科」。 [44] AllMusic的肖恩·庫珀稱這張專輯「幾乎可以肯定是經典」和「必不可少」。 [41]

BBC Music的 Chris Power 將Homework's「少即是多」壓縮方法比作「對調頻廣播電台的聲音致敬」,這些廣播電台「滿足了傻朋克年輕時的痴迷」。 [58] 《Slant》雜誌的 Sal Cinquemani 寫道,「雖然有些曲目比靈巧更愚蠢」,但如果沒有「Da Funk」,像The Avalanches這樣的最新開創性歌曲就不可能存在。 [59] 《Stylus》雜誌的伊恩·馬瑟斯 (Ian Mathers) 指出,「《家庭作業》中有一個無可挑剔的經典作品的核心,隱藏在僅僅是好的作品之中,當你在他們首張史詩般的無精打采的輪廓中看到如此經典的首張作品時,很難不去欣賞。」感到沮喪。」 [60] 《滾石》雜誌給予這張專輯三顆星(滿分五顆星)的評價,並評論道:「這對二人組最重要的、決定職業生涯的洞察力是,迪斯科第一次出現的問題不是它愚蠢,而是它還不夠愚蠢。」 [61]滾石雜誌《Homework》列為「史上最偉大的 30 張 EDM 專輯」榜首,同時肯定蠢朋克的首張專輯「純粹是突觸調整的才華」。 [62] 根據《鄉村之聲》的斯科特·伍茲的說法,隨着《家庭作業》的發行,「傻朋克撕開了創意下水道的蓋子」。 [53][63]Pitchfork的回顧性評論中,拉里·菲茨莫里斯 (Larry Fitzmaurice) 給它打了 9.2 分(滿分 10 分)。 他表示:「《 Homework》在 Daft Punk 的專輯中仍然是獨一無二的,這張唱片也為兩人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基礎——他們取得了巨大成功,並且仍在向流行偶像邁進,建立在魔術般的能力上,能夠扭轉過去的舞曲音樂的形狀類似於看似未來的東西。」 [50]相比之下,鄉村之聲羅伯特·克里斯特高 (Robert Christgau)將《Da Funk》稱為「精選剪輯」, [64]表示「專輯中的一首好歌不值得你花時間或金錢」。 [65] Drop-D 雜誌的 Darren Gawle 也給出了負面評論,稱「 Homework是幾個聽起來很業餘的 DJ 的作品」。 [66]

曲目列表[編輯]

全碟作曲:托馬斯•本高特和蓋-馬努爾·德霍曼-克里斯托 
曲序曲目時長
1.Daftendirekt2:45
2.WDPK 83.7 FM0:28
3.Revolution 9095:26
4.Da Funk5:30
5.Phoenix4:57
6.Fresh4:03
7.Around the World7:10
8.Rollin' & Scratchin'7:28
9.Teachers2:53
10.High Fidelity6:03
11.Rock'n Roll7:33
12.Oh Yeah2:03
13.Burnin'6:53
14.Indo Silver Club4:35
15.Alive5:15
16.Funk Ad0:51
總時長:73:53

榜單成績[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Rewind: Daft Punk - Da Funk · Single Review. Resident Advisor. [1 March 2021]. 
  2. ^ Fitzmaurice, Larry. Homework. Pitchfork. Condé Nast. [2 December 2018]. 
  3. ^ Collin, Matthew (August 1997). "Do You Think You Can Hide From Stardo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6 October 2015.. Mixmag. Retrieved 6 March 2007.
  4. ^ The New Wave (專輯注釋). Daft Punk. Soma Quality Recordings. 5 024856 620149.
  5. ^ James (2003), p. 273.
  6. ^ Daft Punk in Glasgow: Slam on 'the two quiet wee guys' who used to crash on their sofa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7 February 2021., Jules Boyle, Glasgow Live, 24 February 2021
  7. ^ Moayeri, Lily. Punk As They Wanna Be. Yahoo. 9 June 2007 [11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9 June 2007). 
  8. ^ [1]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3 August 2012.
  9. ^ Woholeski, Peter (May 2001). "One More Time: Four Years After Its Filter Filled Splashdown, Daft Punk Retirns With Discovery – Complete with House Beats, Disco Sweeps and, Yes, Plenty of Vocoder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2 August 2001. . DJ Times. Retrieved 5 May 2007.
  10. ^ sic
  11. ^ Moayeri, Lily. Punk As They Wanna Be. Yahoo. 9 June 2007 [11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9 June 2007). 
  12. ^ James (2003), p. 269.
  13. ^ 13.0 13.1 13.2 Warner, Jennifer. "Interview with Daft Punk"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0 July 2014. . p. 3. DMA. About.com. Retrieved 30 March 2007.
  14. ^ Nickson, Chris. Daft Punk: Parlez-vous da funk?. CMJ New Music Monthly (46) (CMJ Network). June 1997: 10 [31 January 2013]. ISSN 1074-6978. 
  15. ^ 家庭作業專輯注釋維京唱片公司
  16. ^ Interview at Mixmag 1997
  17. ^ BBC
  18. ^ Galil, Leor. The Return of Dance Mania Records. Chicago Reader. 23 May 2013 [8 Sept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9 September 2018). 
  19. ^ 家庭作業專輯注釋
  20. ^ "909HomeworkArt"The story behind the cover artwork for Daft Punk's 'Homework'. 909originals.com. 20 January 2021 [23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9 April 2021). 
  21. ^ The story behind the cover artwork for Daft Punk's 'Homework'. 909originals.com. 20 January 2021 [23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9 April 2021). "The story behind the cover artwork for Daft Punk's 'Homework'".
  22. ^ Turner, Dave. Daft Punk's iconic 'Homework' gatefold sleeve explained. Mixmag. 20 January 2017 [9 April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November 2020). 
  23. ^ 23.0 23.1 Homework (liner notes).
  24. ^ Matos, Michaelangelo. Discovery: The Oral History of Daft Punk's First American Show. Spin. 13 May 2013 [23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9 April 2021). 
  25. ^ 25.0 25.1 James (2003).
  26. ^ 26.0 26.1 RFI Music – Biography – Daft Punk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3 August 2012.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
  27. ^ Da Funk – Single by Daft Punk, [2021-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 March 2021) (美國英語) 
  28. ^ 28.0 28.1 Daft Punk Album & Song Chart History. Billboard. [29 April 2012]. 
  29. ^ "Archive Chart"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5 June 2020. UK Singles Chart.
  30. ^ "Lescharts.com – Daft Punk – Da Funk"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2 November 2012. (in French).
  31. ^ "Discography Daft Punk"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5 March 2012..
  32. ^ 32.0 32.1 32.2 "DAFT PUNK"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8 June 2012..
  33. ^ 33.0 33.1 "Daft Punk Album & Song Chart History".
  34. ^ Tim Chester.
  35. ^ 35.0 35.1 Indo Silver Club (專輯注釋).
  36. ^ Silcott, Mireille (3 April 1997).
  37. ^ Deming, Mark. Daft Punk: D.A.F.T. – A Story About Dogs, Androids, Firemen, and Tomatoes (2000). Allmovie. [24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October 2012). 
  38. ^ Reighley, Kurt. Let's Go Discotheque – A Survey of French Dance Music. CMJ New Music Monthly (50) (CMJ Network). October 1997: 22 [31 January 2013]. ISSN 1074-6978. 
  39. ^ Paoletta, Michael. Virgin's Hitmakers Daft Punk Return. Billboard 113 (8). 24 February 2001: 15 [31 January 2013]. ISSN 0006-2510. 
  40. ^ Cohen, Jonathan. One More Time: Left for dead by many. Billboard 119 (35). 1 September 2007: 32 [31 January 2013]. ISSN 0006-2510. 
  41. ^ 41.0 41.1 Cooper, Sean. Homework – Daft Punk. AllMusic. [1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6 June 2012). 
  42. ^ Christgau, Robert. Robert Christgau: CG: Daft Punk. robertchristgau.com. [6 January 2023]. 
  43. ^ Larkin, Colin. Daft Punk. The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 5th concise. Omnibus Press. 2011. ISBN 978-0-85712-595-8. 
  44. ^ 44.0 44.1 Browne, David. Homework. Entertainment Weekly. 23 May 1997 [1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6 November 2016). 
  45. ^ Bennun, David. Hip to the trip. The Guardian. 24 January 1997. 
  46. ^ Romero, D. James. In Brief. Los Angeles Times. 15 June 1997 [21 January 2023]. 
  47. ^ Bush, Calvin. Daft Punk: Homework (Virgin). Muzik. February 1997, (21): 58. 
  48. ^ Dalton, Stephen. Daft Punk – Homework. NME. 18 January 1997 [26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October 2000). 
  49. ^ Schreiber, Ryan. Daft Punk: Homework. Pitchfork. [1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March 2008). 
  50. ^ 50.0 50.1 Fitzmaurice, Larry. Daft Punk: Homework. Pitchfork. 2 December 2018 [2 Dec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 December 2018). 
  51. ^ Daft Punk: Homework. Q. April 1997, (127): 120. 
  52. ^ Carr, Eric. Staff Lists: Top 100 Albums of the 1990s. Pitchfork. 17 November 2003 [11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February 2012). 
  53. ^ 53.0 53.1 Woods, Scott. Underground Disco?. The Village Voice (New York). 5 October 1999 [10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9 January 2015). 
  54. ^ Rayner, Alex (2006).
  55. ^ Younis, Reef. Classic Albums: Daft Punk – Homework. Clash. 15 February 2012 [2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February 2012). 
  56. ^ Linder, Brian. Daft Punk: Worst to Best. IGN. 1 May 2012 [23 Octo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September 2012). 
  57. ^ Hsu, Hua. Daft Punk, Homework. eMusic. 8 May 2011 [1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9 October 2014). 
  58. ^ Power, Chris. Review of Daft Punk – Homework. BBC Music. BBC. 5 January 2010 [1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4 April 2013). 
  59. ^ Cinquemani, Sal. Daft Punk: Homework. Slant Magazine. 2 November 2002 [1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June 2013). 
  60. ^ Mathers, Ian. Daft Punk: Homework – Playing God. Stylus Magazine. 9 May 2005 [1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9 May 2012). 
  61. ^ Wolk, Douglas. Brackett, Nathan; Hoard, Christian , 編. The New Rolling Stone Album Guide 4th. Simon & Schuster. 2004: 207. ISBN 0-7432-0169-8. 
  62. ^ The 30 Greatest EDM Albums of All Time. Rolling Stone. 2 August 2012 [4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5 August 2012). 
  63. ^ Woods, Scott (5 October 1999).
  64. ^ Christgau, Robert. Consumer Guide. The Village Voice (New York). 27 January 1998 [28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15 August 2013). 
  65. ^ Christgau, Robert. Key to Icons. RobertChristgau.com. [11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November 2012). 
  66. ^ Gawle, Darren. CD Review: Raft Punk, 'Homework'. Drop-D Magazine. Drop-D Digital Publishing. 20 June 1997 [1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3 August 2009). 
  67. ^ "Daft Punk – Homework". Australiancharts.com. Hung Medien.
  68. ^ "Daft Punk – Homework". Norwegiancharts.com. Hung Medien.
  69. ^ "Charts.nz – Daft Punk – Homework". Hung Medien. Retrieved 30 May 2012.
  70. ^ "Daft Punk – Homework" (in Dutch). Dutchcharts.nl. Hung Medien.
  71. ^ "Daft Punk - Homework" (in German). Austriancharts.at. Hung Medien.
  72. ^ "Daft Punk – Homework" (in Dutch). Ultratop.be. Hung Medien.
  73. ^ "Daft Punk – Homework" (in French). Ultratop.be. Hung Medien.
  74. ^ "Daft Punk Chart History (Canadian Albums)". Billboard. Retrieved 30 May 2012.
  75. ^ "Daft Punk: Homework" (in Finnish). Musiikkituottajat. Retrieved 30 May 2012.
  76. ^ "Daft Punk – Homework". Lescharts.com. Hung Medien.
  77. ^ "Daft Punk – Homework". Swedishcharts.com. Hung Medien.
  78. ^ "Daft Punk | Artist | Official Charts".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79. ^ "Daft Punk排行榜歷史(Billboard 200)". Billboard. Retrieved 30 May 2012.
  80. ^ Jaaroverzichten 1997. Ultratop. [7 Sept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October 2019). 
  81. ^ Rapports Annuels 1997. Ultratop. [7 Sept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6 November 2019). 
  82. ^ Jaaroverzichten – Album 1997. dutchcharts.nl. [7 Sept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September 2019). 
  83. ^ Year in Focus – European Top 100 Albums 1997 (PDF). Music & Media. Vol. 14 no. 52. 27 December 1997: 7 [2 March 2021]. 
  84. ^ Top de l'année Top Albums 1997. Syndicat National de l'Édition Phonographique. [7 Sept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August 2020) (法語). 
  85. ^ Top Selling Albums of 1997. The Official NZ Music Charts. [2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May 2017). 

相關圖書[編輯]

相關鏈接[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