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庫勒爾定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文學中,德沃庫勒爾定律(英語:de Vaucouleurs' law,也稱為德沃庫勒爾輪廓),描述了橢圓星系的表面亮度 隨遠離中心的距離 的變化:[1]

通過定義 為含有一半光度的等照度線的半徑(即該半徑內部貢獻一半星系亮度),德沃庫勒爾定律可寫成:

式中 處的表面亮度。注意到

德沃庫勒爾定律是塞西克定律的特例,對應塞西克指數 n=4 的情形。 一些密度定律(包括Jaffe輪廓和Dehnen輪廓)在投影到天空平面後,可近似得到德沃庫勒爾定律。

這一定律以熱拉爾·德沃庫勒爾的名字命名,由德沃庫勒爾於1948年首次提出。[2][3]

參考資料[編輯]

  1. ^ Recherches sur les Nebuleuses Extragalactiques
  2. ^ Gerard Henri de Vaucouleurs (1918 - 1995).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1996. 
  3. ^ Gerard De Vaucouleurs. 2015-01-15 [2017-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3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