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鎮 (福州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梅花鎮
坐標:26°00′52″N 119°40′26″E / 26.0144°N 119.67402°E / 26.0144; 119.6740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
政府駐地梅城桃源村梅峰路4號
面積
 • 總計16 平方公里(6 平方英里)
人口
 • 戶籍人口(2019年末)15,564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350508
電話區號+86 

梅花鎮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下轄的一個

歷史沿革[編輯]

古稱梅花坊,開發於唐,發展於宋元,改稱方桂鄉新開里。 明清時期,為二十四都梅花城,設千戶所。 民國時期,設梅花鎮。 解放初期,曾先後劃歸長樂第三區金峰鎮、長樂第六區潭頭鎮、長樂第九區梅花鎮。 1958年,屬金峰公社。 1961年10月,由金峰公社析出成立梅花公社。 1978年2月,由原梅花公社析出文嶺公社(今文嶺鎮),梅花公社改稱梅花漁業公社。 1984年,恢復鎮建制。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編輯]

梅花鎮地處長樂區東北部,東距台灣海峽馬祖列島14海里與之隔海相望,南臨文嶺鎮,西與金峰鎮毗鄰,北臨閩江口。行政區域總面積1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編輯]

梅花鎮地處閩江口南岸突出部梅花水道人海口處,為海丘陵地貌。主要山脈有將軍山、龜山、火焰山、大王山、王厝山等。境內最高峰將軍山,海拔73.5米。

氣候[編輯]

梅花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溫和,雨量充沛。

水文[編輯]

梅花鎮地下水資源屬沿海山甲角基岩裂隙水及砂地孔隙水,年淡水量為4.50萬噸。

自然災害[編輯]

梅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海嘯。

自然資源[編輯]

梅花鎮多級海蝕岩有賦詩山礁、鱷魚礁、龜山礁、沙峰角礁、七星礁、鰲峰礁等以及閩江攜帶泥沙沉積發育成相當典型的新月形海積相階地。

行政區劃[編輯]

2011年末,梅花鎮共轄6個村委會,分別是:

梅城村、梅新村、梅南村、梅東村、梅西村、梅北村。

截至2021年10月,梅花鎮轄5個社區、1個行政村。

人口[編輯]

2011年末,梅花鎮轄區總人口15991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 截至2017年末,梅花鎮戶籍人口13318人。 截至2019年末,梅花鎮戶籍人口15564人。

經濟[編輯]

綜述[編輯]

2011年,梅花鎮財政總收入702.00萬元。其中,國稅451.0萬元,地稅251.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660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50.0元。 2019年,梅花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農業[編輯]

2011年,梅花鎮水產品捕撈量達10.30萬噸,總產值2.40億元。漁業以海洋捕撈、淡水蝦、日本鰻魚養殖,以及傳統的梅花蟶等貝類種養殖加工為主。水產品產值產量均占長樂區水產品產值產量的70.0%以上。

工業[編輯]

2011年,梅花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20億元。初步形成水產品精深加工、水產品冷凍冷藏、飼料加工、塑製品漁網具、紡織經編生產加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

交通運輸[編輯]

2011年,梅花鎮峽梅公路直穿鎮區銜接鎮區主幹道,梅峰路、梅濱路與海濱路八一八西路交叉環繞,路網總長度3400米,寬為7-10.5米,建有臨時停車場1個、車位30個、閩運公交車32部,短途載客營運麵包車95輛。

社會事業[編輯]

文化事業[編輯]

2011年末,梅花鎮農村綜合文化站1個,農民閱覽室、農家書屋7個,藏書3萬多冊,電影院1家,民間文化藝術促進會1家,梅壺文化經濟交流中心1個,農民文化宣傳隊5個,民間刺繡、剪貼、雕刻等各類傳統工藝人員100人。

教育事業[編輯]

2011年末,梅花鎮有農村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幼兒園2所,在校生共計1325人,教職工130人。

醫療衛生[編輯]

2011年末,梅花鎮有農村衛生院1所,病床位20張,村級醫療診所6個,各類醫護人員35人。

社會保障[編輯]

2011年末,梅花鎮設有地質災害避災點8個,城鎮醫保、新農合醫保參保率98.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梅花鎮有郵政分局1家,聯通、移動電信通訊公司3家,寬帶網絡覆蓋率達到41.0%,電話手機人均占有量1部以上。

基礎設施[編輯]

給排水 2011年末,梅花鎮有自來水廠1座,年抽取地下水4.2萬噸,生產能力2000噸/日。

風景名勝[編輯]

梅花鎮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蔡夫人廟、明朝抗倭海降城遺址、梅花古城一明抗倭英雄林位宮、清道光年間梅花鄉約所4處,其他風景名勝區有吳航十二景之一「梅城弄笛」圖說、宋代兵部尚書林采所題「龍東石」等。

其他[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未實際控制的東沙鄉(現由中華民國控制,改其名為莒光鄉)屬於本鎮所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