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公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公則(445年—505年),字君翼天水郡西縣(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人,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軍事人物、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楊公則之父楊仲懷參加豫州刺史殷琰之亂,劉勔討伐,楊仲懷在橫塘戰死。楊公則跟隨楊仲懷在軍中,抱着父親的遺體,氣絕良久,劉勔把楊仲懷的首級還給了楊公則。楊公則徒步背負父親遺體,歸葬鄉里,從此有名。初任員外散騎侍郎,梁州刺史范柏年推薦他為宋熙郡太守,兼白馬戍主。

氐人李烏奴作亂,攻打白馬。楊公則長期固守,矢盡糧絕而城陷。楊公則罵聲不絕,李烏奴認為他是壯士,厚遇楊公則。楊公則假裝接受李烏奴的籠絡,想要圖謀他,計劃敗露,單騎逃歸。梁州刺史王玄邈把這件事報告,蕭道成褒美楊公則,以楊公則擔任晉壽郡太守,楊公則統治清廉。

永明年間,楊公則擔任鎮北長流參軍,轉任扶風郡太守。因母親去世辭官。雍州刺史陳顯達起為寧朔將軍,楊公則復領太守。490年(永明八年),荊州刺史蕭子響作亂,楊公則率軍進討。亂平,轉任武寧郡太守。在任七年,資無擔石,百姓稱便。入朝為前軍將軍。499年(永元元年),南康王蕭寶融擔任荊州刺史,楊公則為西中郎中兵參軍。500年(永元二年),蕭衍起兵,蕭穎冑協同蕭衍,以楊公則為輔國將軍、西中郎諮議參軍,中兵參軍如故,率軍東進。湘州行事張寶積發兵自守,未知所附,楊公則軍至巴陵,回師南討。楊公則大軍抵達白沙,張寶積驚恐,至軍門,歸降楊公則,湘州平定。

501年(永元三年),和帝蕭寶融即位,楊公則任持節、都督湘州諸軍事、湘州刺史。蕭衍率軍抵達沔口,魯山城主孫樂祖、郢州刺史張沖繼續抵抗蕭衍。楊公則率湘州軍至夏口與蕭衍本軍會合。荊州諸軍受楊公則節度,宗室蕭穎達等都歸屬楊公則屬下。楊公則進為征虜將軍、左衛將軍,持節、湘州刺史如故。

郢城平定,蕭衍命全軍即日東進。楊公則受命為先鋒,連戰連勝抵達建康。楊公則號令嚴明,秋毫不犯。蕭衍大軍抵達新林,楊公則把陣地從越城改到領軍府壘北樓,與建康南掖門相對。經常登樓觀察戰況,城中射弩,矢貫胡床,左右大驚失色。楊公則學劉邦之語「幾中吾腳」,談笑如初。蕭寶卷選拔勇士夜間襲擊楊公則陣地。楊公則軍中驚擾,楊公則堅臥不起,然後命令迎擊,蕭寶卷軍撤退。楊公則所率士兵多湘州人。性怯懦,建康城內人請示。每次擊,都是先攻打楊公則陣地。楊公則獎勵湘州兵士,於是多獲勝利。建康城平定後,周邊治安惡化,城內出門的經常被剝奪。楊公則率麾下軍,列陣東掖門,護衛公卿士庶,出城者多依賴楊公則的營寨。進號左將軍,持節、湘州刺史如故。

建康被攻克,楊公則赴任湘州,徵用的湘州士兵都可以回鄉。502年(天監元年),進平南將軍,封寧都縣侯。湘州戰亂多年,民眾流散,楊公則輕刑薄斂,不久,戶口充復。為政雖無威嚴,但保持清廉、慎重的態度,官民大喜。湘州以賄賂求得州職之風橫行,楊公則到任,改變習慣,任用州郡名族人材。蕭衍以為楊公則治理諸州的模範。

504年(天監三年),召還為中護軍,轉任衛尉卿,加散騎常侍。505年(天監四年),梁朝計劃北伐,楊公則假節先駐洛口。楊公則受命後患病,對親人說:「昔廉頗馬援以年老見遺,猶自力請用。今國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驅,方於古人,見知重矣。雖臨途疾苦,豈可僶俛辭事。馬革還葬,此吾志也」,於是登舟赴任。到達洛口,壽春士女歸降南梁之人數千戶。北魏豫州刺史薛恭度派遣長史石榮為前鋒接戰,楊公則斬石榮,追擊北至壽春,去城數十里才返軍。楊公則在軍中病故。享年六十一歲。追贈車騎將軍,諡號烈。

[編輯]

  • 楊瞟(嗣爵,有罪剝奪爵位)
  • 楊眺(庶長子,讓爵,楊瞟被貶後,歷數年而受爵)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梁書/卷10》,出自姚思廉梁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南史·卷55》,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