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斯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游斯丁

殉教者游斯丁(英語:Justin Martyr,天主教慣譯猶斯定),是公元2世紀基督教的護教士之一,於公元165年前在羅馬殉教。天主教相信他是哲學家的主保聖人[1]正教會普世聖公宗也尊他為聖人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失傳,但有兩篇護教書和一段對話倖存下來。 第一篇護教書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它熱情地捍衛了基督徒生活的道德性,並提供了各種倫理和哲學的論據,說服羅馬皇帝安東努斯放棄對教會的迫害。 此外,他還主張許多歷史上的希臘哲學家(包括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他對他們的作品都有很好的研究)說成是不知情的基督徒。

生平[編輯]

游斯丁生於撒馬利亞的弗拉維亞-尼阿波利斯(Flavia Neapolis,即今天的納布盧斯[2](一說生於示劍[3]),父親是一位富有的希臘人,因此十分嚴謹地訓練兒子學習希臘的規矩和學問。他的祖父巴基烏斯(Bacchius)有一個希臘名字,而他的父親普里斯庫斯(Priscus)有一個拉丁語名字,這使得人們猜測他的祖先可能在尼阿波利斯建立後不久就定居在那裡,或者說他們是羅馬派到那裡的外交官的後裔[4]

游斯丁父母親是希臘人,乃是外邦異教徒[5]。年輕時熱心研讀哲學,曾在當時仍流行的斯多亞學派門下受教,後來轉向亞裏斯多學派,最後醉心於柏拉圖學派。[6]他開始學斯多葛的道理,後來覺得不滿足就轉去研究柏拉圖的學說,直到把柏拉圖的學說看為真理。可以看出遊斯丁是一個熱愛學習,熱愛和真理的人。游斯丁信主前的相關資料相當稀少[7],據說他信主的經歷非常奇妙。

有一天,當游斯丁在海邊默想思考問題的時候,剛好遇見一位神秘老人,經過與神秘老人一番交談後,那位老人不客氣地指出他的哲學問題與弱點,幷引導他認識舊約所應許要來的彌賽亞已經降臨在地上,那位神秘的老人與他傳講福音過後,游斯丁就悔改相信耶穌。游斯丁雖然悔改相信基督教,但他幷沒有放棄以前所苦修的哲學,他以前原本想藉著學習哲學尋找真理,他悔改相信耶穌後,便認定基督教才是「那真正的哲學"。據說,他雖然改信基督教後,他還是仍然穿戴哲學教師的制服,到處演講及傳講主耶穌基督的福音。[8]

他為首批歸信於基督教的外邦知識份子,精通斯多噶主義亞里斯多德主義畢達哥拉斯主義,對柏拉圖主義也有涉獵。他非常的熱愛古典哲學,尤其是相信柏拉圖所說的「永恆的理型就是上帝蘇格拉底就像亞伯拉罕一樣,是基督降生之前的基督徒。」[需要解釋][9]

在《對話》的開篇中,[10] 游斯丁描述了他的早期教育,他說,他最初的學習讓他不滿意,因為他們沒有提供一個信仰體系,不能給年輕的學生提供神學和形而上學的啟發。他說,他首先嘗試了一個斯多葛哲學家的學校,他無法向他解釋上帝的存在。然後,他又去聽了一位柏拉圖派的哲學家講課,但因為這位哲學家太過急於收費而被推掉了。後來,他又去聽了一位畢達哥拉斯哲學家的課,這位哲學家要求他先學音樂、天文學和幾何學,他不願意這樣做。後來,他遇到了一位最近在他的城市裡定居的柏拉圖派思想家,便信奉了柏拉圖主義。

而對非物質事物的感知完全壓倒了我,思想的沉思給我的心靈插上了翅膀,所以過了一會兒,我想,我已經變得聰明了;而這就是我的愚蠢,我期待着立刻仰望上帝,因為這就是柏拉圖哲學的結局。[10]

此後的一段時間,他在海邊附近偶遇一位老人,可能是敘利亞的基督徒[11]與他進行了一次關於上帝的對話,他說先知的見證比哲學家的推理更可靠。這個老人在與他討論了神和其他高深莫測的事之後,就建議他嘗試走另外一條尋求真理的道路。他告訴游斯丁,古代先知對神的了解遠比當代的哲學家更多,他勸游斯丁去讀讀他們的著述。游斯丁接受了這個建議,在舊約聖經的先知書中找到了自己一直以來尋求的真理,其內容指向的是基督以及基督教真理[12]

早在這個時代之前,就有一些人,比那些受人尊敬的哲學家更古老,他們是公義的,也是上帝所愛的人,他們用神的靈說話,預言了將要發生的事情,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他們被稱為預言家。這些人既看見了真理,又向人宣布了真理,既不敬畏人,也不懼怕人,不為榮耀的欲望所影響,只說他們所看見的和他們所聽見的,被聖靈充滿了的事。他們的著作至今仍在流傳,讀過他們的著作的人,在認識事物的開始和結束,以及哲學家應該知道的事,只要他相信他們,就會得到很大的幫助。因為他們在他們的論文中沒有使用證明,因為他們是真理的見證人,高於所有的證明,值得相信;那些已經發生的事件和正在發生的事件,迫使你同意他們所做的言論,雖然,事實上,他們有資格因他們所行的神跡而歸功於他們,因為他們都讚美造物主,萬物的神和父,並宣布他的兒子,他所派遣的基督。那些被謊言的不潔之靈所充滿的假先知們,既沒有做過,也沒有做過,只敢行一些奇妙的事,目的是為了使人驚奇,榮耀錯誤的靈和魔鬼。但求你在萬事之上,求你打開光明之門;因為這些事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的,只有上帝和他的基督所傳授的人有智慧。[10]

「霎時,一道火焰從我心靈深處點燃,一股對先知與基督的愛流涌溢,他們所傳講的才是萬物肇始與終結的最古老、最真實的解釋,這是哲學家們都該知道的,因為他們被聖靈充滿,榮耀了造物真主,萬物的神與父,並宣告真神之子耶穌基督。我發現唯獨這種哲學才是穩妥而有益的。」[3]

被這位老人的論點所感動,游斯丁放棄了他以前的宗教信仰和哲學背景,選擇將自己的生命重新獻給神。早期基督徒的禁慾生活和殉道者的英雄榜樣,使他的新信念得到了支持,他們的虔誠使他相信基督教教義在道德和精神上的優越性。因此,他決定他唯一的選擇是在全國各地旅行,傳播基督教作為「真正的哲學」的知識。他的皈依通常被認為是在以弗所發生的,[13][14]不過其實有可能是在從敘利亞巴勒斯坦行省英語Syria Palaestina到羅馬路上的任意一處。[15]

然後他以哲學家的身份四處遊學。在安東努斯-皮烏斯統治時期(138年-161年),他來到羅馬,創辦了自己的學校。他是第一個嘗試將信仰及理性綜合的神學家,也為基督教的教義等來辨護。 塔提安是他的學生之一。[16]馬可·奧勒留統治時期,他與犬儒哲學家克雷森斯英語Crescens the Cynic發生爭執後,據塔提安(《致希臘人的講話》19)和尤西比烏斯HE IV 16.7-8[需要完整來源])說,他被後者向當局告發。游斯汀與六位同伴一起被朱尼烏斯·魯斯蒂克斯英語Junius Rusticus審判,他在163年-167年期間擔任城市長官,游斯丁和六人被斬首。有說法說具體年代是公元165年前後被羅馬奧里略皇帝處死殉道。[17]。雖然他死的確切年份並不確定,但可以合理地以魯斯提庫斯(Rusticus)的省長任期(他在162年和168年執政)為準。他的殉難在法庭審判有記錄流傳可考。

在羅馬以北幾英里的Sacrofano的施洗者聖約翰教堂聲稱有他的遺物。[18]位於馬耳他瓦萊塔的1592年教皇令建的耶穌會教堂也擁有這位聖人的遺蹟。[19]

還有一種說法是,游斯丁的遺物被安葬在馬里蘭州的安納波利斯。在意大利的動亂時期,一個擁有他的遺體的貴族家庭於1873年將其遺體送到巴爾的摩的一位神父處保管。遺體在聖瑪麗教堂里展示了一段時間後,又被鎖起來保管。1989年,經教廷的批准,遺體被重新發現,並在聖瑪麗教堂進行了妥善安葬。[20]

1882年,教皇利奧十三世為他的節慶日舉行了彌撒和公祭,他將其節慶日定為4月14日,[21]。根據是弗洛魯斯殉道記中所載的他去世後的一天。 但由於這個日期往往和逾越節慶祝活動重合,因此,1968年的節慶日被移至6月1日,至少從9世紀起,拜占庭儀式就一直在這一天慶祝他[22]

著作[編輯]

Iustini opera, 1636

其著作甚豐,目前還遺留下來僅有:

  • 《第一護教辭》(Apologia I)於115年間完成,為寫給羅馬君王圖拉真、其諸子嗣及政要的公開信件,說明基督教不當受到政府及教外人士的批評。
  • 《第二護教辭》(Apologia II)接著前本著作,為投訴予羅馬元老院的信件。他直言假如基督徒有罪,應該公開審訊,證實有罪才可定案,而不可只因其身份就加以定罪。其內容中也大略解釋基督教的聖禮和崇拜。[23]
  • 《與特來弗對話錄》(Dialogue with Trypho)是現存游斯丁著作中最長的一篇:於135年發生的,155年始被記錄下來,其中提及游氏與一位名叫特來弗的猶太拉比來爭辯有關耶穌是否就是舊約聖經所提及的彌賽亞關鍵版德菲利普 · 博比洪在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論復活》(de resurrectione)殘片。[24]

軼事[編輯]

游斯丁年輕的時候,熱衷於鑽研哲學。初學斯多葛的道理,覺得不滿足就轉而研究柏拉圖之學說,直到將之視為真理。他喜歡模仿哲學家的樣子,穿著哲學家的制服。一天他在海邊行走,巧遇一位正在等船的老者,就和他交談。老人告訴他:「研究哲學無法明白真理,若要明白真理就要考查聖經。」其後游斯丁即去研究聖經,並常與信徒往來,敬佩基督徒因基督的名而甘心被殺。他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大受感動,決心作一位基督教的哲學家

游斯丁是在馬可·奧里略皇帝在位時與其他六位信徒同時遇害的。當受審之時,法官要求他們將所信的道說出來,於是游斯丁用了幾句簡明的話,說明了基督教的信仰。法官問:「你是基督徒嗎?」他回答是。法官再問:「你這自稱博學的人,在我打你、殺你以後,你猜自己能上天堂嗎?」游斯丁回答說:「我對此深信不疑。」 [25]

參考文獻[編輯]

  1. ^ 《圣犹斯定》. [201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1). 
  2. ^ Craig D. Allert, Revelation, Truth, Canon, and Interpretation: Studies in Justin Martyr's Dialogue With Trypho, page 28 (Leiden, Brill, 2002). ISBN 90-04-12619-8
  3. ^ 3.0 3.1 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
  4. ^ Reinhold Plummer,Early Christian authors on Samaritans and Samaritanism, Mohr Siebeck, 2002 p.14.
  5. ^ 陶理(Dowley, Tim),《基督教二千年史=自第一世紀至當代》,李伯明、林牧野合譯(香港:海天書樓,1997)94。
  6. ^ 呂沛淵,《先賢所信早期教會史話》(臺北市:歸正出版社,2012),136。
  7. ^ 奧爾森(Roger E. Olson),《神學的故事》,吳瑞誠、徐成德譯(新北市:校園出版社,2002),68。
  8. ^ 呂沛淵,《先賢所信早期教會史話》(臺北市:歸正出版社,2012),36-7。
  9. ^ 陶理博士著,李伯明'林牧野 《基督教二千年史》,(香港:海天書樓,1997),94
  10. ^ 10.0 10.1 10.2 Justin Martyr. 2–8. Justin Martyr's Dialogue with Trypho.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11. ^ Oskar Skarsaune, The proof from prophecy: a study in Justin Martyr's proof-text tradition:text-type, provenance, theological profile, Brill, 1987 p.246.
  12. ^ 簡明教會歷史
  13. ^ J. Quasten, Patrology, Volume 1: The Beginnings of Patristic Literature (Allen, TX: Christian Classics, 1983), p.197.
  14. ^ Plummer, 2002 p.15.
  15. ^ Skarsaune, The proof from prophecy,pp.245–6 and notes 1 and 2.
  16. ^ Marian Hillar, From Logos to Trinity: The Evolution of Religious Beliefs from Pythagoras to Tertullian, page 13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1-107-01330-8
  17. ^ 麥可.柯林斯、馬修.普瑞斯,《基督教的故事》,謝青峰、李文茹,(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2005),46
  18. ^ Sacrofano – Church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 "...the bones of St. Justin are preserved in a great urn under the coloured marble high altar, built in 1515." [1]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3 March 2013.
  19. ^ Wikipedia article on Church of the Jesuits.
  20. ^ 存档副本.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21. ^  Lebreton, Jules. St. Justin Martyr. Herbermann, Charles (編). 天主教百科全書 7.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0 [2 November 2013]. 
  22. ^ Calendarium Romanum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1969), p. 94
  23. ^ 華爾克,《基督教會史》,謝受靈、趙毅之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5),80-1。
  24. ^ 盧龍光、曹偉彤、周永健等,《基督教聖經與神學詞典》,(香港:漢語聖經協會有限公司,2003),308。
  25. ^ 馬雅各,《教會人物》,(香港:道聲出版社,197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