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湮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湮滅(英語:Annihilation)是指當物質和它的反物質相遇時,會發生完全的物質-能量轉換,轉為能量(如以光子的形式)的過程,又稱互毀相消對消滅[1][2]

湮滅過程遵守愛因斯坦質能關係式E=mc2以及動量守恆[3]其中E為湮滅產生能量,m為參與的正物質和反物質湮滅前總靜止質量,c為光速≈3x108米/秒。舉例來說,二分之一克反物質湮滅所產生的能量大約與廣島市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相當(即是一克反物質湮滅所產生的能量約為20-30千TNT當量,或者是大約200億千卡)。

一個正電子和一個電子碰撞後湮滅,通過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這一過程仍然滿足電荷守恆定律,因為湮滅前後電荷總和保持為零。

產生波色子

[編輯]

例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Kragh, H. Quantum Generations : A history of physic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2022-01-20]. ISBN 0-691-01206-7. 
  2. ^ Antimatter.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3 Septem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3 August 2008). 
  3. ^ The Standard Model – Particle decays and annihilations. The Particle Adventure: The Fundamentals of Matter and Force.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17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