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耿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耿豪(506年—550年),本名令貴鉅鹿郡(今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人,北魏、西魏官員。

生平[編輯]

耿豪的祖先躲避劉淵石勒的戰亂定居遼東,因而在前燕做官。耿豪的曾祖耿超率領部眾歸附北魏,因此在神武川安家[1][2][3][4][5]

耿豪年少時粗率豪放,有武藝,喜歡憑氣勢壓過別人。賀拔岳西征關中時,招引耿豪在帳內任職。賀拔岳被害後,耿豪歸附宇文泰,因為武勇受到宇文泰看重。耿豪也自認為侍奉了合適的主人。耿豪跟隨宇文泰討伐侯莫陳悅、迎接魏孝武帝元修,記錄前後功勞,封原平縣子[4][5],食邑三百戶,出任寧朔將軍奉車都尉。耿豪升任征虜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侯,增加食邑七百戶。耿豪又跟隨宇文泰俘虜竇泰收復弘農,耿豪衝鋒陷陣,加前將軍中散大夫沙苑之戰,耿豪殺傷敵人非常多,鮮血把盔甲衣服都染紅了。宇文泰見到後感嘆說:「令貴勇武猛悍,所向無敵,看看他的盔甲衣服,足以作為驗證,不用計算他砍下多少首級。」[6]耿豪於是進爵為公,增加食邑總計一千五百戶。耿豪出任鎮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南郢州刺史[7][3]

大統九年(543年),耿豪跟隨宇文泰參加邙山之戰,耿豪對部下說:「大丈夫遇到敵人,必須右手拔刀,左手持長矛,直刺猛砍,切莫皺眉怕死。」於是狂呼着獨自沖入敵陣,敵人鋒刃交加,當時人都認為耿豪已經陣亡。不久耿豪又奮力揮刀殺了回來。這樣連續作戰幾個回合,抵擋耿豪的敵人,相繼死傷。耿豪又曾對身邊的人說:「我哪裡喜歡殺人?但壯士消滅賊人,不得不如此。如果不能殺賊,又不被賊所傷,與那些隨眾人空發議論的文人有什麼區別?」[8]邙山之戰中,西魏大軍失敗,各位將軍都沒有戰功,只有耿豪和太子武衛率王胡仁、都督王文達努力奮戰,都有特殊的功勞。宇文泰於是賞賜三人布帛二千匹,讓三人自己去分。西魏回軍後,耿豪等三人都拜官上等州的刺史,擬定將雍州岐州北雍州三州授予三人,但是三州優劣差別很大,就讓三人抽籤定選。結果王胡仁得到雍州,王文達得到岐州,耿豪得到北雍州。宇文泰賜王胡仁名勇,賜耿令貴名豪,賜王文達名傑,以表彰他們的功勞[9][10][11]。大統十三年(547年),朝廷論耿豪前後的戰功,進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食邑總計一千八百戶。大統十五年(549年),耿豪獲賜姓和稽氏,進位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12][3]

耿豪性格兇猛強悍,說話大多無禮。宇文泰愛惜他作戰勇猛,經常格外寬容他。耿豪也自以為氣概超過眾人,一貫不為人所屈服。李穆蔡祐當初與耿豪同時加授開府,但後來的職位都比耿豪高。耿豪心有不平,對宇文泰說:「我在外面聽到人們的議論,說我勝過李穆、蔡祐。」宇文泰問:「為什麼這樣說?」耿豪答道:「人們說李穆、蔡祐,是丞相的胳膊,耿豪、王勇,是丞相的咽喉脖子。因為咽喉脖上長在上面,所以勝過李穆和蔡祐。」耿豪的粗豪,都像這樣。大統十六年(550年),耿豪去世,虛歲四十五。宇文泰悲痛惋惜,朝廷贈予耿豪原本的官職,加朔州刺史。耿豪的兒子耿雄繼承爵位,位至大將軍[13][14]

家庭[編輯]

父親[編輯]

兒子[編輯]

  • 耿雄,隋朝使持節、上大將軍、四州八鎮諸軍事、蘭州刺史、海安郡開國公[4][5]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29》,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66》,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耿豪,鉅鹿人也。本名令貴。其先避劉、石之亂,居遼東,因仕於燕。曾祖超,率眾歸魏,遂家於神武川。
  2. ^ 《周書校勘記·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一0》:遂家於神武川 北史卷六六耿豪傳無「神」字。
  3. ^ 3.0 3.1 3.2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耿豪,鉅鹿人也,本名令貴。其先家於武川。豪少粗獷,有武藝,好以氣陵人。賀拔岳西征,引為帳內。岳被害,歸周文,以武勇見知。豪亦自謂所事得主。從討侯莫陳悅及迎孝武,錄前後功,封平原子。沙苑之戰,豪殺傷甚多,血染甲裳盡赤。周文嘆曰:「令貴武猛,所向無前,觀其甲裳,足以為驗,不須更論級數也。」進爵為公。後周文戰芒山,豪謂所部曰「大丈夫除賊,須右手拔刀,左手把矟,直斫直刺,慎莫畏死。」遂大呼獨入,敵人鋒刃亂下,當時咸謂豪歿。俄然奮刀而還。戰數合,當豪前者死傷相繼。又謂左右曰:「吾豈樂殺人,但壯士除賊,不得不爾。若不能殺賊,又不為人所傷,何異逐坐人也!」周文嘉之。拜北雍州刺史,賜姓和稽氏。進位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4. ^ 4.0 4.1 4.2 4.3 王其禕 傅清音,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隋开皇十年<耿雄墓志>释读——兼谈耿氏赐姓和稽与刘氏赐姓侯莫陈之族属》, 《陝西歷史博物館論叢》 (25輯), 2012年, (25輯): 228–235 [2021-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5. ^ 5.0 5.1 5.2 5.3 周曉薇,王其禕. 《贞石可凭 新见隋代墓志铭疏证》. 北京市: 科學出版社. 2020年8月: 155–161. ISBN 978-7-03-063746-8 (中文(繁體)).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征虜將軍武川耿令貴殺傷多,甲裳盡赤,泰曰:「觀其甲裳,足知令貴之勇,何必數級!」
  7. ^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豪少麄獷,有武藝,好以氣凌人。賀拔岳西征,引為帳內。岳被害,歸太祖,以武勇見知。豪亦自謂所事得主。從討侯莫陳悅及迎魏孝武,錄前後功,封平原縣子,邑三百戶,除寧朔將軍、奉車都尉。遷征虜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侯,增邑七百戶。從擒竇泰,復弘農,豪先鋒陷陣,加前將軍、中散大夫。沙苑之戰,豪殺傷甚多,血染甲裳盡赤。太祖見之,嘆曰:「令貴武猛,所向無前,觀其甲裳,足以為驗,不須更論級數也。」於是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戶。除鎮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南郢州刺史。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貴,大呼,獨入敵中,鋒刃亂下,人皆謂已死,俄奮刀而還。如是數四,當令貴前者死傷相繼。乃謂左右曰:「吾豈樂殺人!壯士除賊,不得不爾。若不能殺賊,又不為賊所傷,何異逐坐人也!」
  9. ^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是役也,大軍不利,唯勇及王文達、耿令貴三人力戰,皆有殊功。太祖於是賞帛二千匹,令自分之。軍還,皆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擬授勇等,然州頗有優劣,又令探籌取之。勇遂得雍州,文達得岐州,令貴得北雍州。仍賜勇名為勇,令貴名豪,文達名傑,以彰其功。
  10. ^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大軍不利,唯胡仁及王文達、耿令貴三人力戰,皆有殊功。軍還,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擬授胡仁等。然州頗有優劣,文令探籌取之。胡仁遂得雍州,文達得岐州,令貴得北雍州。仍賜胡仁名勇,令貴名豪,文達名傑,以彰其功。
  1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丞相泰求自貶,魏主不許。是役也,魏諸將皆無功,唯耿令貴與太子武衛率王胡仁、都督王文達力戰功多。泰欲以雍、岐、北雍三州授之,以州有優劣,使探籌取之。仍賜胡仁名勇,令貴名豪,文達名傑,用彰其功。
  12. ^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九年,從太祖戰於邙山,豪謂所部曰:「大丈夫見賊,須右手拔刀,左手把矟,直刺直斫,慎莫皺眉畏死。」遂大呼獨入,敵人鋒刃亂下,當時咸謂豪歿。俄然奮刀而還。戰數合,當豪前者,死傷相繼。又謂左右曰:「吾豈樂殺人,但壯士除賊,不得不爾。若不能殺賊,又不為人所傷,何異逐坐人也。」太祖嘉之,拜北雍州刺史。十三年,論前後戰功,進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戶。十五年,賜姓和稽氏,進位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13. ^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豪性兇悍,言多不遜。太祖惜其驍勇,每優容之。豪亦自謂意氣冠群,終無所屈。李穆、蔡祐初與豪同時開府,後並居豪之右。豪意不平,謂太祖曰:「外聞物議,謂豪勝李穆、蔡祐。」太祖曰:「何以言之?」豪曰:「世言李穆、蔡祐,丞相臂膊;耿豪、王勇,丞相咽項。以咽項在上,故為勝也。」豪之麄猛,皆此類。十六年,卒,時年四十五。太祖痛惜之,贈以本官,加朔州刺史。子雄嗣,位至大將軍。
  14. ^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豪性兇悍,言多不遜,周文惜其驍勇,每優容之。豪亦自謂意氣冠群,終無所屈。李穆、蔡祐初與豪同時開府,後並居豪之右。豪不能平,謂周文曰:「人間物議,謂豪勝李穆、蔡祐。」周文曰:「何以言之?」豪曰:「人言李穆、蔡祐是丞相髆髀,耿豪、王勇,丞相咽項,以在上,故為勝也。」豪之粗猛皆此類。卒,周文痛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