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薛聰 (北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薛聰(?—?),字延智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出自河東薛氏西祖第三房,北魏官員。

生平

[編輯]

薛聰品行方正有為政的見識,善於顯示自己的風格文采,不隨便與人交往。即便是在人看不見的房間,也終日矜持端莊,見到他的人無不肅然起敬。薛聰博覽群書,精力過人,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研究了解,更加擅長詞藻辯駁和應對。薛聰的父親薛破胡去世後,薛聰在墳墓旁修建房屋守孝,哭泣的聲音感動了路人。薛聰對兄弟的情誼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別嚴格,弟弟們即便成婚做官,常常也免不了棍罰,對待薛聰恭敬而嚴肅。薛聰還沒到二十歲,就被州府徵召擔任主簿[1]

太和十五年(491年),薛聰以著作佐郎起家官。當時魏孝文帝元宏留心于氏族,審定管秩品級,士大夫的起家官優等的也不過是奉朝請,薛聰起家就擔任著作佐郎,當時的輿論很羨慕他。薛聰後升任治書侍御史,凡是彈劾的人,即便是豪強也不迴避,魏孝文帝有時要寬恕某人,薛聰據理爭辯。魏孝文帝經常說:「我看見薛聰都不能不害怕,何況其他人呢?」從此權貴外戚都不敢妄動。薛聰屢次升任直閣將軍,兼任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依然擔任直閣將軍[2][3][4]

薛聰很收魏孝文帝的信任,對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備的能臣,對內把他視為可靠的心腹。親信的禁衛軍,都委任薛聰為總管,所以太和年間,薛聰一直兼任直閣將軍。群臣下朝之後,薛聰總是陪伴魏孝文帝身邊,談話直到夜深人靜,時政得失,他都參與謀劃,時常勸諫魏孝文帝的過失,所進諫的事大多被皇帝採納,他穩重沉着細密,外人無法窺探行跡。魏孝文帝想要提升薛聰的官職與品位,他堅決推辭不接受。魏孝文帝很理解他的意思,對他說:「愛卿內在的爵位自然很高,本來就不是用塵世間的爵位使之榮耀。」薛聰又出任羽林監[5][4]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薛聰跟隨魏孝文帝南征,兼任御史中尉。等到魏宣武帝元恪即位,薛聰出任都督輔國將軍齊州刺史,執政簡約平靜。薛聰後在齊州去世,官吏百姓懷念他,留下薛聰的坐榻來保留過去的恩情。朝廷贈予薛聰征虜將軍華州刺史,諡號簡懿侯。西魏廢帝元欽二年(552年),重新贈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延州刺史[6][3]

其他

[編輯]

北史》記載魏孝文帝曾經與朝臣議論天下姓氏門地人物,開玩笑的對薛聰說:「世人都說河東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嗎?」薛聰回答說:「臣的遠祖薛廣德世代在漢朝做官,當時人稱之為漢人。臣的九世祖薛永隨着劉備進入川蜀,當時人稱之為蜀人。臣現在侍奉陛下,是胡虜而不是蜀人。」魏孝文帝拍手笑着說:「你自己說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挖苦朕呢。」薛聰因此扔掉手中的戟出去了。魏孝文帝說:「薛羽林監喝醉了。」[7]司馬光考證後採用了元行沖後魏國典》的記載,認為與魏孝文帝發生類似對話的是薛宗起而不是薛聰[8]

家庭

[編輯]

父親

[編輯]
  • 薛破胡,北魏河東郡太守、仇池都將

兄弟

[編輯]

兒子

[編輯]
  • 薛景茂,北魏司州記室從事、猗氏令
  • 薛孝通,東魏中書侍郎、常山郡太守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聰字延智。方正有理識,善自標緻,不妄游處。雖在暗室,終日矜莊,見者莫不懍然加敬。博覽墳籍,精力過人,至於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詞辯占對,尤是所長。遭父憂,廬於墓側,哭泣之聲,酸感行路。友於篤睦,而家教甚嚴,諸弟雖昏宦,恆不免杖罰,對之肅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
  2.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太和十五年,釋褐著作佐郎。於時,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優者不過奉朝請,聰起家便佐著作,時論美之。後遷書侍御史,凡所彈劾,不避強御,孝文或欲寬貸者,聰輒爭之。帝每云:「朕見薛聰,不能不憚,何況諸人也?」自是貴戚斂手。累遷直閣將軍,兼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直閣如故。
  3. ^ 3.0 3.1 《魏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長子聰,字延智。有世譽。累遷治書侍御史、直閣將軍,為高祖所知。世宗踐阼,除輔國將軍、齊州刺史。卒於州。贈征虜將軍、華州刺史。
  4. ^ 4.0 4.1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齊紀六》:治書侍御史薛聰,辨之曾孫也,彈劾不避強御,帝或欲寬貸者,聰輒爭之。帝每曰:「朕見薛聰,不能不憚,何況諸人也!」自是貴戚斂手。累遷直閣將軍,兼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帝外以德器遇之,內心以膂為寄,親衛禁兵,悉聰管領,故終太和之世,恆帶直閣將軍。群臣罷朝之後,聰桓陪侍帷幄,言兼晝夜,時政得失,動輒匡諫,事多聽允;而重厚沉密,外莫窺其際。帝欲進以名位,輒苦讓不受。帝亦雅相體悉,謂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榮也。」
  5.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聰深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內以心膂為寄。親衛禁兵,委總管領,故終太和之世,恆帶直閣將軍。群臣罷朝之後,聰恆陪侍帷幄,言兼晝夜,時政得失,預以謀謨,動輒匡諫,事多聽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窺其際。帝欲進以名位,輒苦讓不受。帝亦雅相體悉,謂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榮也。」又除羽林監。
  6.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二十三年,從駕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齊州刺史,政存簡靜。卒於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遺愛。贈征虜將軍、華州刺史,諡曰簡懿侯。魏前二年,重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延州刺史。
  7.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帝曾與朝臣論海內姓地人物,戲謂聰曰:「世人謂卿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聰對曰:「臣遠祖廣德,世仕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帝撫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復苦朕。」聰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監醉耳。」其見知如此。
  8. ^ 《資治通鑑考異·卷六》:北史薛聰傳為羽林監。帝會與朝臣論海內姓地人物,戲謂聰曰:『人謂卿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聰對曰:『臣遠祖廣德,世事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帝撫掌笑曰:『卿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復苦朕!』聰因投囀而出。帝曰:『薛監醉耳。』其見知如此。」今從元行沖後魏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