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虎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虎賁,又稱虎賁軍虎賁郎,是中國古代君王的禁軍的一種,類似現今的憲兵(在牧野之戰時也有擔任過突擊部隊的角色),創立於西周,其部隊稱為虎賁軍,一般由虎賁中郎將統領,主要負責執行護送保衛君王等任務,唐代為避唐太祖李虎諱,改作武賁

沿革

[編輯]

早期泛指

[編輯]

據《周禮》記載:「有虎賁氏,掌領虎士八百人,軍旅會同,君宿於外,則守王閑。」,先秦至漢初「虎賁」一詞泛指精銳武士,其中「賁」通義「奔」,意指其有如老虎的奔走。據傳王莽輔政時,以古有勇士孟賁,所以改奔為賁。漢武帝建置北軍校尉時,其中之一為虎賁校尉,主要掌管戰車部隊,同樣是用虎賁勇猛迅速之意,但是這仍不同於後來確立的虎賁軍的概念。

建置確立

[編輯]

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微服出巡期間,詔隴西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始開始設置期門[1]當時期門並沒有特定編制人員,最多可至千人,以期門僕射領,秩比千。西漢末年,漢平帝元始年間,乃將期門更名為虎賁郎,並設置虎賁中郎將為統領,比二千石,建制與地位都得到了確立。東漢初年,期門之稱曾再次出現,不過很快又被虎賁替代。

漢制,天子有虎賁作為衛兵,而王侯則有名為旅賁的衛兵,而權臣如受「九錫」,其中之一就是虎賁衛士。

凡是虎賁中郎、虎賁侍郎、虎賁郎中、節從虎賁者,都是父死子繼。如果其父是因君王而死者,或是功臣賢人之子,亦可為虎賁郎,得以貼身宿衛君王,類似一種家族榮譽。唐朝之後廢除。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漢書·東方朔傳》

來源

[編輯]
  • 蔡質漢儀》:「虎賁千五百人,戴鶡尾,屬虎賁中郎將。」又云:「舊選羽林為旄頭,被髮先。 」
  • 通典》職官志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