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諾伊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諾伊斯
市政廳
市政廳
諾伊斯 旗幟
旗幟
諾伊斯 徽章
徽章
諾伊斯的位置
地圖
坐標:51°12′01″N 6°41′38″E / 51.2003°N 6.6939°E / 51.2003; 6.6939
國家 德國
聯邦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
面積
 • 總計99.48 平方公里(38.41 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67.5 公尺(221.5 英尺)
最低海拔30 公尺(100 英尺)
時區CETUTC+01:00
 • 夏時制CESTUTC+02:00
郵政編碼41460-41472
電話區號02131, 02137, 02182
政府地址Markt 2
41460 Neuss
網站www.neuss.de

諾伊斯(Neuss)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一座城市,坐落在萊茵河下游的西岸,與杜塞爾多夫相望,是諾伊斯萊茵郡最大的城市。諾伊斯的人口在1963年超過10萬,成為大型城市[註 1],它也是德國面積最大的縣城。諾伊斯以它的古羅馬歷史、萊茵河港口和諾伊斯射擊節(Neusser Bürger-Schützenfest)而聞名,在1984年慶祝建城2000周年。

地理

[編輯]

諾伊斯坐落在萊茵河下游的西岸,與杜塞爾多夫相望,埃爾夫特河(Erft)在此匯入萊茵河。海拔最高67.5米,最低位置在港口入口處,海拔30米。諾伊斯市南北向最長距離為13.2千米,東西向最長距離為12.8千米。

歷史

[編輯]

諾伊斯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16年,古羅馬士兵就在埃爾夫特河匯入萊茵河處建造了一座木質的堡壘。據推測,凱爾特人曾經在如今的諾伊斯地區居住,這裡的地理優勢明顯,一方面位於一條重要陸路的終點,這條道路從被愷撒征服的高盧一直通往萊茵河,另一方面又處於交通便利的水路,包括萊茵河、埃爾夫特河、利珀河(Lippe)、魯爾河(Ruhr)和武珀河(Wupper)。

公元1世紀中期古羅馬士兵在埃爾夫特河河口附近建築了一座石質軍營(Castra Novesia),可容納6500名士兵,在軍營附近則建立起來戰壕和一座戰地城市,供士兵的家人居住,以及其他商人、旅館主和軍械工人工作。公元2世紀初軍隊撤走後成為居民區,又逐漸建造了防波堤和教堂等建築。

1190年諾伊斯第一次正式被官方稱為城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授予諾伊斯關稅自由,1200年左右建築起5扇城門的城牆,1209年Quirinus-Münster大教堂奠基。由於諾伊斯在1474年至1475年間抵抗了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的長期占領,作為獎賞,腓特烈三世皇帝又授予諾伊斯鑄幣權、使用紅色印章的權利,諾伊斯同時成為一座漢薩同盟城市,並擁有了新的城徽,這些獎賞在諾伊斯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1583年至1588年科隆戰爭的戰敗和1586年的一場大火使得諾伊斯一切盡失。

1794年至1814年諾伊斯被拿破崙占領,1816年成為普魯士一個縣的首府。19世紀,諾伊斯建造了萊茵河上的鐵路橋,連通了萊茵河右岸的杜塞爾多夫和整個鐵路網,加上萊茵河港口的建成,使得諾伊斯經歷了新的經濟復甦。

友好城市

[編輯]

經濟

[編輯]

諾伊斯的經濟支柱產業主要是港口工業、加工業和服務業。港口主營煉油和集裝箱貨物運輸,以前曾經重要的農業機械製造現在已經不存在。2003年起,諾伊斯港和杜塞爾多夫港統一由一家企業管理,駐地在諾伊斯。除了港口外,城市南部還有大規模的工業區,主要為鋼鐵、鋁製品和紙張加工業,以及食品工業。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技、物流和貿易逐漸贏得更大的比重。諾伊斯的鐵路也在城市經濟中起很大的作用,使得與杜塞爾多夫國際機場的空中交通樞紐連接便利。2005年諾伊斯居民的平均購買力是德國平均水平的116%,2006年12月統計的失業率為7.9%。

外部連結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1887年國際統計會議的定義,「大型城市」為人口超過100,000的城市。其它可參考德國城市列表 (按人口排列)

參考文獻

[編輯]
  • Erich Keyser (Hrsg.): Rheinisches Städtebuch, Band III. 3. Teilband aus Deutsches Städtebuch. Handbuch städtischer Geschichte. Im Auftrage der Arbeitsgemeinschaft der historischen Kommissionen und mit Unterstützung des Deutschen Städtetages, des Deutschen Städtebundes und des Deutschen Gemeindetages, Stuttgart 1956
  • P. Stenmans u.a.: Neuss im Wandel der Zeiten. 1970
  • H. Chantraine, M. Gechter, H. G. Horn: Das römische Neuss. 1984, ISBN 3-8062-0356-3
  • Christian Wierstraet: Die Geschichte der Belagerung von Neuss 1474-1475. 2000, ISBN 3-9801-2946-2
  • Der Kampf um Neuss behandelt die Belagerung von Neuss 1474/75, 2002, ISBN 3-9347-9402-5
  • Novaesium, Buchserie verschiedener Autoren zur Geschichte von Neuss
  • Helmut Wessels: Neuss und St. Quirin zu Fuß - 3 Rundgänge durch das mittelalterliche Neuss. 2004, ISBN 3-7616-1801-8 (engl. ISBN 3-7616-1956-1)
  • Karl Remmen: Neuss - die Stadt auf den sieben Hügeln. Libelli Rhenani Bd. 3, 2. Aufl., 2004 (Diözesan- und Dombibliothek Köln)
  • Max Tauch: Quirinus von Neuss. 2000, ISBN 3-8790-9692-9
  • Frank Kurella: Neuss im Mittelalter (Comic). 2004, ISBN 3-0001-5068-4
  • Albert Mathias Kreuels: Unkenrufe aus der Provinz. ISBN 3-89102-171-2
  • Albert Mathias Kreuels: Kleines Neusser Heimatbuch
  • Andrea Niewerth/Christoph Roolf: Zwangsarbeit in Neuss während des Zweiten Weltkriegs (1939 - 1945), (= Dokumentationen des Stadtarchivs Neuss 7), Neuss 2005
  • Tilman Röhrig: Die Ballade vom Fetzer, Bergisch-Gladbach 2005, ISBN 3-404-1532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