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香港雜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雜記中國第一本用漢字書寫,而且專門描寫香港的書,作者是陳鏸勛。於清朝末年出版。光緒二十年(1894年),香港中華印務總局印刷了本書的仿聚珍板。這本書敘述了香港當時的狀況,並且講述了開港史。共十二章,分別是:地理形勢、開港來歷、國家政治、稅餉度支、中西船務、中西商務、中西醫所、民藉練兵、街道樓房、水道暗渠、華英書塾、港則瑣言。本書引用了英國人沙拔的日記,亦有自己的實地考察,也引用了香港政府的統計情況。本書誕生之時,香港只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昂船洲。而新界,包括新九龍。由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九龍司管轄。

現狀[編輯]

仿聚珍板現在保存於香港大學,書中稱有15張插圖,香港大學版本缺圖,圖書館亦有流傳影印本。1996年,中國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有《嶺南叢書》,其中有《香港雜記》,把該書用簡體字重排,名為《香港雜記(外二種)》,文字亦由直書改為橫書。由莫世祥校注。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