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砂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砂丸
概觀
擁有國Japanese Ensign日本
擁有者大阪商船
製造廠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
動工1936年6月
下水1936年12月
服役1937年5月20日
結局1956年解體
技術數據
全長150.06公尺
全寬18.5公尺
吃水7.508公尺
動力蒸汽渦輪發動機2台,12,641匹馬力(最大),11,000匹馬力(計畫)
最高速度服務船速:15.34節,極速:20.15節
載重容積901名

高砂丸平假名たかさごまる)是大阪商船的客貨船,名稱取自於台灣舊名「高砂」。

概要

[編輯]

台灣航線的歷史

[編輯]

甲午戰爭結束後,大阪商船迅速考慮開闢一條來往台灣的路線,並派遣員工到達,並增加了資本以為開闢路線做準備,因此向台灣總督府方提交了開線申請。最終總督府則下令在明治29年(1896年)4月17日補助大阪商船,命令其開設神戶基隆間的命令航路,由神戶出發,經由鹿兒島、沖繩等地到基隆,而大阪商船則引入大型通客貨船,供連結日本內地與台灣的海運航線使用。

建造

[編輯]

繼1933年,首艘帝國針對台灣航線而自行建造的純國產船舶高千穗丸服役之後,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大阪商船在1937年(昭和12年)再次向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訂購了全新的客貨輪—「高砂丸」,這是當時神戶—基隆航路中最新、最大型也是航速最高的船隻,船隻全長150公尺、排水量9,315噸,最高航速更達到20.2節,設計者同由和辻春樹日語和辻春樹設計。 相較於高千穗丸,高砂丸不僅提高了船艏的傾斜角度以減少阻力,雙煙囪的外型更是它與其他船隻差異最大之處,自1937年5月20日處女航以來,高砂丸即服務於神戶基隆航線,每月3班往返。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歸因船舶運營會成立。大阪商船的神戸・基隆直航則交由運營會移管,1941年(昭和16年)11月,高砂丸被日本海軍徵用,成為台灣與日本間的軍用運輸船隻,提供每個月三個往復的海運服務。隔年則加入日本聯合艦隊,陸續參與各個大小戰役,並開始擔任重要的醫療船任務。

遣返時代

[編輯]

1945年(昭和20年)日本投降後,倖存的高砂丸與另一艘客貨輪「興安丸」成為復員輸送艦,一同在中國及蘇聯等地,負責進行各個日本兵員與僑胞的「日僑遣送」任務,直到1953年(昭和28年)遣返任務結束後停泊在廣島因島日語因島沖,1956年(昭和31年)出售給名村造船所,並在同年3月23日在大阪堺港解體拆除。

高砂丸題材的作品

[編輯]

(電影中登場的高砂丸,依其外型應為大阪商船內台航路橫濱高雄航線的客貨船「高雄丸」)

関連項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大阪商船『內台連絡航路定期表 昭和十六年一月 - 三月』No.127、大阪商船、1940年。
  • (Issuu) SS-177, USS PICKEREL. Historic Naval Ships Association
  • (Issuu) SS-255, USS HADDO. Historic Naval Ships Association
  • 財団法人海上労働協會(編)『復刻版 日本商船隊戦時遭難史』財団法人海上労働協會/成山堂書店、2007年(原著1962年)。ISBN 978-4-425-30336-6
  • 防衛研究所戦史室編『戦史叢書13 中部太平洋方面陸軍作戦(2)ペリリュー・アンガウル・硫黃島』朝雲新聞社、1968年。
  • 木俁滋郎『寫真と図による 殘存帝國艦艇』図書出版社、1972年。
  • 山高五郎『図説 日の丸船隊史話(図説日本海事史話叢書4)』至誠堂、1981年。
  • 野間恆、山田廸生『世界の艦船別冊 日本の客船1 1868~1945』海人社、1991年。ISBN 4-905551-38-2
  • 木俁滋郎『日本潛水艦戦史』図書出版社、1993年。ISBN 4-8099-0178-5
  • 松井邦夫『日本・油槽船列伝』成山堂書店、1995年。ISBN 4-425-31271-6
  • 野間恆『商船が語る太平洋戦爭 商船三井戦時船史』野間恆(私家版)、2004年。
  • 林寛司(作表)、戦前船舶研究會(資料提供)『戦前船舶 第104號・特設艦船原簿/日本海軍徴用船舶原簿』戦前船舶研究會、2004年。
  • 松井邦夫『日本商船・船名考』海文堂出版、2006年。ISBN 4-303-12330-7
  • 船舶技術協會『船の科學』1979年9月號 第32巻第9號
  • 海人社『世界の艦船』2001年12月號 No.590
  • 野間恆『商船三井船隊史 1884-2009』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