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濁齒內爆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濁齒內爆音是一種輔音,其發音方式為舌葉與上齒相接觸、同時聲門關閉的狀態下,讓喉頭位置下降,從而產生氣流。與此同時,舌葉突然離開上齒而發出的一種輔音。國際音標中以 /d̻/ 來表記此音。

發音特徵:

  • 調音方法是閉塞,通過阻礙空氣在聲道流動來調音。這意味着在發音時,氣流被完全阻塞,形成一個塞音。
  • 調音部位是齒,即舌尖抵住上齒齦脊調音。
  • 發聲類型是濁音,表示發音時聲帶顫動。
  • 口腔輔音是屬於口音,調音時空氣只從口裡流出。
  • 中央輔音是在調音時,氣流在口腔的中央流過舌面,而不是從兩側流過。
  • 氣流機制是內爆音,發音時,聲門向下壓迫出肺部空氣並控制氣流。由於其為濁音,聲門並沒有完全關閉,允許一股氣流從肺中流出。

這樣的音素在自然語言中並不是很普遍,但在一些語言中確實存在。例如,地道的阿非利卡語言如扎爾語(Zulu)和喀麥隆的班圖語(Bantu)中就包含有濁齒內爆音。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扎爾語中的 "d" 音,它是一個濁齒內爆音,發音時舌頭頂部與上顎的齒齒牙接觸,同時聲帶振動並且空氣由口腔向內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