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虎尾溪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虎尾溪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water.tku.edu.tw/mapdata/%E5%8C%97%E6%B8%AF%E6%BA%AA%E6%B5%81%E5%9F%9F.htm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91602/http://www.water.tku.edu.tw/mapdata/%E5%8C%97%E6%B8%AF%E6%BA%AA%E6%B5%81%E5%9F%9F.htm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1日 (三) 20:49 (UTC)
在1898年的《臺灣堡圖》上,石榴班庄與海豐崙庄交界的溪流標示為「石榴班溪」。
在1921年的《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上,該溪西側出現了新聚落「林子頭」,而且相較於石榴班聚落,新聚落更接近溪流。值得注意的是,地圖中「石榴班溪」標示的位置往下游移至該溪與石榴班聚落北側另一支流滙合處以下,似乎暗示著「石榴班溪」所指為何有所變化。
在1985年的《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上,該溪改標示為「林子頭溪」,上游梅子溪口以南標示為「埤子頭溪」,而前述石榴班聚落北側溪流標示為「石榴班溪」,均以最接近的聚落為名。然而自此,「石榴班溪」所指為何便開始有了爭議。
今日主管河川的經濟部水利署正式文件一直沿用1898年的《臺灣堡圖》的標示方式,將石榴班聚落與林子頭聚落/海豐崙聚落之間的溪流標為「石榴班溪」。例如省道台3線的該溪橋梁標示為「石榴班橋:石榴班溪」。在該署的水利地理2D/3D整合圖台也是如此,圖中「石榴班溪」的河段起點在古坑鄉新莊聚落東北側的圳頭坑溪與黃德坑溪滙流處,終點為縱貫線鐵路橋下游不遠處的大埔溪滙流處,以下標為「虎尾溪」;不過大埔溪下遊河段卻也標示為「石榴班溪」,可能是「酌量配合民情」。
然而,內政部的《雲林縣斗六市行政區域圖》卻採用1985年《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的標示方式,將該河段標為「林子頭溪-埤子頭溪」,而將石榴班聚落北側的溪流標為「石榴班溪」。
其實經濟部水利署在2002年出版的《梅林溪治理規劃報告(湖山水庫下遊河道)》2-1頁有描述出此一問題:「本計畫治理河段公告之名稱與當地居民所稱之河段有所差異,當地居民所稱之石榴班溪係為大埔溪,梅林橋上游稱為梅林溪,梅林橋下游至大埔溪匯流口稱為林子頭溪,而公告之石榴班溪係包含林子頭溪與埤子頭溪。」不過其中梅林橋以下至埤子頭溪匯流口河段在前述內政部地圖上仍標為「梅林溪」,而非此報告所述的「林子頭溪」,其餘大致相符。倒是Google Map標示方式與報告中所述當地居民稱呼方式完全相符。
針對水利署公告名稱與當地居民認知上的差異,該報告僅表示:「本計畫治理河段名稱採用已公告之名稱為主」。--Kolyma(留言) 2019年9月21日 (六) 06:42 (UTC)
上述相關河道各常用圖資標示如下:
河道 (由下游至上游) |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地理2D/3D整合圖台 | 內政部斗六市/古坑鄉行政區域圖 | Google Map |
---|---|---|---|
斗六東溪河口-海豐崙溪河口 | 虎尾溪 | (無) | 虎尾溪 |
海豐崙溪河口-石榴班北側支流河口 | 虎尾溪 | (無) | 林仔頭溪 |
石榴班北側支流河口-埤頭東西兩側支流滙流處 | 石榴班溪 | 林子頭溪 | 林仔頭溪 |
埤頭東西兩側支流滙流處-石仔坑溪河口 | 石榴班溪 | 埤子頭溪 | 埤仔頭溪 |
石仔坑溪河口-黃德坑溪河口 | 石榴班溪 | 圳頭坑溪 | 圳頭坑溪 |
黃德坑溪河口以上 | 圳頭坑溪 | 圳頭坑溪 | 圳頭坑溪 |
埤頭東西兩側支流滙流處-梅林橋 | 梅林溪 | 梅林溪 | 林仔頭溪 |
梅林橋以上 | 梅林溪 | 梅林溪 | 梅林溪 |
石榴班北側支流河口 - 石榴班聚落北緣河口 | *石榴班溪(異溪同名) | 石榴班溪 | 石榴班溪 |
石榴班聚落北緣河口-外湖溪河口 | 大埔溪 | 石榴班溪 | 石榴班溪 |
外湖溪河口以上 | 大埔溪 | 大埔溪 | 大埔溪 |
--Kolyma(留言) 2019年9月23日 (一) 15:36 (UTC)
「虎尾溪」河段起點
[編輯]在1898年的《臺灣堡圖》上,「虎尾溪」標示的第一個字大約在施瓜藔與虎尾溪(聚落)連線中點,其上游不遠約在施瓜藔與朱丹灣連線中間分義為兩支流:北側支流主要源自濁水溪分流及今斗六東溪,但皆無標示;南側支流在其南側有分別流經朱丹灣及海豐崙的兩條無名小支流注入,再往上游不遠處的河段就有標示「石榴班溪」。
在1905年的《日治十萬分一臺灣圖》,在上述北側支流上明確標出「虎尾溪」,標示的第一個字在濁水溪分流及今斗六東溪滙流點以下;而且第三個字標在頭前藔東北邊至萬年西南邊兩條分流中的南側分流。
據此,可以判定當時官方認為「北側支流」實乃「虎尾溪」本流。依《臺灣採訪冊:羅水》記載:「嘉慶七年(1802年)七月,大雨數日……羅水(濁水溪)大至……複衝出他里霧上一溪,由鹿藔出笨港,又以新虎尾(今虎尾溪)名焉。」以洪水過後留下的河道當作新溪流的本流應屬合理。
在1921年的《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上,頭前藔東北邊至萬年西南邊兩條分流的北側分流已經淤塞,而南側分流又沖出一小段新河道而直接在大約萬年與朱丹灣連線中點處與南側支流滙合。而原「南側支流」的「石榴班溪」標示位置更往下游移,其中第四個字落在「海豐崙溪」滙流處。值得注意的是,萬年東邊的虎尾對岸已形成新聚落「水尾口」。
在1924年的《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上,這一帶的「虎尾溪」標示位置不變,而「石榴班溪」標示位置又更往下游移一點,使得其第四個字已經明顯落在「海豐崙溪」滙流處的下游。
據此,可以判定當時官方認為:石榴班溪是虎尾溪的支流,而海豐崙溪又是石榴班溪的支流。
1944年的《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因係參考日本地圖改繪,因此「虎尾溪」(Kobi-kei)、「石榴班溪」(Sekiryuhan-kei)在此地區所標示的河道相同,甚至「虎尾溪」的標示位置還更靠近上游而到達烏麻園(Umaen)附近。
到了1985年的《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虎尾溪」在本地區的河道標示有了明顯改變。原標示「虎尾溪」的灣龜頭(斗六東溪與濁水溪分流滙合處旁)至下水尾口/萬年莊的河道改標示為「虎尾東溪」,原「石榴班溪」自海豐崙溪(下游已略為東移)河口以下改標示為「虎尾溪」,而海豐崙溪河口以上至梅林溪梅林橋改標示為「林子頭溪」,流經埤頭橋的另一支流改標示為「埤子頭溪」;而石榴班聚落北側的小溪流則標示為「石榴班溪」,均以最接近的聚落為名。
然而如上一討論串所示:主管河川的經濟部水利署正式文件仍一直沿用1898年的《臺灣堡圖》的標示方式,亦即將石榴班聚落與林子頭聚落/海豐崙聚落之間的溪流認定為「石榴班溪」,因而造成「石榴班溪」名稱的混亂。
綜合以上,虎尾溪「本流」(使用該名稱的河段)上遊河道及起點大致有如下幾種說法:
本流河道 | 本流起點 | 支持文獻 | |
---|---|---|---|
下水尾口北側支流 | 林內鄉林內圳幹線與斗六東溪滙流處 | 《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1921)、《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1924)、《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形圖》(1944) | |
下水尾口南側支流 | 由下游至上游 | 海豐崙溪滙流處 | 《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1985) |
石榴班北、西兩側支流滙流處 |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地理2D/3D整合圖台(2019)、內政部《雲林縣斗六市行政區域圖》(2005) | ||
- * 此乃「河川界點」,是用來「界定相關主管機關權責工作範圍」,除了地理學上慣用的河川滙流點外,也有很多是人工建築物,尤以橋梁居多。
--Kolyma(留言) 2019年9月23日 (一) 14:21 (UTC)--Kolyma(留言) 2019年9月24日 (二) 12:3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