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陳守娘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在2011年Qqqyyy所建,稱引用有連雅堂《臺灣通史》、石萬壽「府城街坊記」,並寫「亦有小販販物所得之銀錢變成紙錢,甚至府衙夜半遭襲,物品飛動,府衙只好藉附近部隊練兵聲嘈雜之故搬遷。」[1]。但其實查連雅堂《臺灣通史》、「府城街坊記」並無這樣寫,我將後文貼如下。

府城街坊記 大南門--永華宮原有應公廟 陳守娘事件後改建大廟

[編輯]

石萬壽 撰

  永華宮今在柱仔行原引心書院,原在柱仔行尾南門城邊,建置年代不詳,或建於乾隆15年(1750),為庇護南門城內外墓仔埔之有應公廟,或稱山仔尾 萬善公廟,或無廟名。乾隆末林爽文之役後,朝廷建福康安生祠,稱功臣祠於此廟之西北,內立龜碑九方,此祠依舊為香火稀少,環境稀微之有應公廟,並不為市 民所注意。至道光末年陳守娘遇害顯靈報冤事起,始為士人所注意。

  陳守娘為府城人,原居地未傳,嫁經廳口,夫家姓或為張氏,為孔廟節孝祠作為林壽妻,當為林氏。林壽早死,守娘矢志守節不再嫁。唯經廳口為府署經歷廳 前之街,即今北門路一段51巷東菜市內,府署縣署幕客獨身暫居於此街者甚多,而林家又多與府縣署幕客往來。縣署某幕客常至林家,見守娘艷麗又守寡,有意 沾染,乃厚賄守娘大家,即夫之母,亦賄守娘小姑。大家及小姑雖軟硬兼施,百般凌虐,守娘持節之志不移,而幕客逼之急。林氏母女乃縛守娘於椅寮,即長椅, 供幕客姦淫,守娘仍不從,幕客大怒,以手持羽扇尾尖刺其陰至死。里人見之大憤,拉林氏母女與縣幕客至縣署告官,知縣以幕客故有所袒護,稱驗無傷,無罪釋 放。里人大譁,扦石知縣,知縣狼狽逃離。里人再轉至府署投訴,府判林氏母女死罪,而幕課亦無事,縱之回唐山。

  里人無奈,乃草葬於昭忠祠側山仔尾,即今南門路長老教南門教會。然守娘蒙冤未雪,怨恨難消,乃顯靈扼死縣幕客,又大鬧縣署、府署及林氏宗族、縣幕客 在唐山之家眷,全城震動。士民或欽其節烈,或求免禍,或純為好事,前往守娘祭拜者無虛日,官府對此事,除處分知府知縣外,亦束手無策,乃求於神明。

  眾神對守娘之大鬧,雖不以為然,為對守娘之遭遇亦表同情,不願出面制止,責之墓墳所在有應公負責。然有應公法力平凡,對孤魂野鬼上有法度,但對含冤 報仇之陳守娘則無可奈何,不得不求之法力高強神明。眾神態度態度依舊,唯五條港館口郭氏所祀之郭聖王,即廣澤尊王,俗稱翹腳仔挺身而出,然郭聖王法力亦 平凡,與守娘冤魂交手亦打平而已。於是鄰近德化堂觀音佛祖大發慈悲,出面調節,守娘亦不願多傷無辜,接受調節,以守節而慘死,應准入節孝祠奉祀。又為經 廳口林家守節致死,應塑像祀於里廟辜婦媽廟。在報冤期間,或傷及無辜,請准免追究,觀音佛祖答應,守娘乃歸陰投胎轉世。

  於是山仔尾萬善公信眾以廣澤尊王臨危相救,乃館口郭氏佛館分香,奉為主神。唯有應公廟仔廟堂狹小,難於奉祀新主神,乃改建為大廟,稱永華宮,旁祀南 斗星君、北斗星君、三界公、土地公等,香火漸盛,今存「廣澤尊王」匾,題為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即先建大廟慶成所獻。--Outlookxp留言2024年2月29日 (四) 00:5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