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Lovewhatyoudo/a6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許成鋼 父=許良英 浙江省臨海縣

母=王來棣 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人

▪ 1950年生於杭州。

▪ 1964-1967年 清華附中 。

▪ 1967-1976年黑龍江綏濱農場(一度改編為建設兵團)。

▪ 1976-1979年待業青年,自學物理、哲學、工程、經濟學等。

▪ 1979-1982年清華機械工程系研究生(該系第一個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生、全校唯一沒有本科學位的研究生)。

▪ 1982-1984年社科院數量與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參與組建改所的研究人員之一),曾參與改革相關的辯論。

▪ 1984-《哈佛-燕京學社》資助的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後轉為哈佛大學經濟系博士研究生。

http://www.ckgsb.edu.cn/xuchenggang/Gaikuang.html

Ideas[編輯]

http://web.archive.org/web/20201004101435/http://www.ckgsb.edu.cn/uploads/professor/201607/15/6.pdf一党专政的高度中央集权下,最重要的政治权力和人事 任命權都掌握在共產黨手中,但是它在很多的具體執行層面不是集權的。因為它沒有辦法操 作,這個國家太大,這是中國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這麼一種特殊體制。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經 濟資源向地方分權;再一個就是行政,從社會保障建設到基礎建設,是大規模向地方放權的。 我把中國的這種體制叫做「分權式威權制」,就是向地方分權的威權主義體制。 向地方分權的威權主義體制是中國自古就有的制度。封建時期的最高權力者皇帝也並不 直接主管地方經濟事務,古代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官員任命權及軍事,而地方所有事務都分給 地方政府去統管。

在中國前 30 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官員業績的重要指標是 GDP 增長速度。為了 GDP,地方政府投資開發,引進外資等等。那個時候,主要的財源是賣土地 的收入。雖然中國土地基本上是國有的,但直接賣的是地方政府。

問:從上一屆開始,中央政府一直在強調,要放棄 GDP 至上主義,轉變為顧慮人們生活、權 利和環境的經濟增長方式。在習近平政權下,3 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也再次做出了 這樣的宣言吧? 答:現在在中國,就是從習近平主席到每一個老百姓,所有的人都認為競爭 GDP 增長速度是 個錯誤的做法。但實際上沒有辦法放棄。因為稅收任務、財政收入必須完成,同時,中央還要求地方政府完善民眾的福利保障問題。所以各級地方政府都必須保證 GDP 增長速度。而且 不得不出售土地使用權、投資、持續開發來賺取稅收。 另外,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的首要指標實際上已經不是增長速度,而是維穩。強行征 地以及公害等,對經濟增長的負面部分感到憤怒的居民增加了,結果就是新增了一些新的干 部考核基準。就是看當地有沒有惡性群體事件,以及到北京上訪的人數也有影響。所以對於 示威、遊行等,有時不惜出動警察也要壓制下去。因為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的不是地方公民, 而是上面的人。

中央政府不允許地方政府融資,地方政府沒有權利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所以地方 政府就想到將手裡的土地變成金融資源。就是地方政府拿土地去抵押,向金融機構融資。進行大規模借貸和大規模投資,來保住 GDP 的增長。地方政府堪稱中國最大的投資家,他們創 造了類似於美國華爾街的地方地方融資平台。 影子銀行 問:這就是被稱作「影子銀行」的、不通過正式銀行的資金流通吧。資金源當中,還有一些 是投資家購買的被稱作「理財商品」的高收益率金融商品。地方政府似乎接手了這些無法償 還的商品債務。是這樣嗎? 答:影子銀行實際上是一種在地方融資平台這個金融創新的背景下繼續再演化出的。貸款需 要抵押,一般是兩個東西做抵押,一個是土地做抵押,一個是地方的財政收入做抵押,這兩 個東西的背後都是政府。這樣銀行會認為,萬一這個地方政府出了問題,中央政府會救它, 而且利息又高。所以借貸雙方「何樂而不為」?

問:在歐盟中,即使用的是一樣的貨幣,但各國的財政不一樣。希臘憑藉歐元的信用發行低 價國債,最後償還不了了。中國雖然也是用的一樣的貨幣,但地方憑藉中央的信用來集資, 出現了不動產泡沫的症候。如果中國全體的經濟增長減速的話…… 答:有意思。中國跟歐盟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有一個最基本的方面——政治體制, 他們是不相似的。......中國各級政府的首腦是從上至下任命的,然後從上至下考核的。在歐盟誰去考核他們呢? 選民考核他們,你下一屆能不能選上是由這個決定的。所以德國要考慮自己的選民的利益和 意見,但是在中國地方官員只對上級負責。在中國,如果某個地方面臨危機時,中央應該會 立刻行動吧。這和歐盟主要成員國德國不同,中國不必在乎民意。 問:習近平似乎想把權利集中到中央,具體而言就是集中到他自己身上來推進改革。是這樣 嗎? 答:實際上,中國過去的改革三十年一直走的是這個路——努力保障不觸動政治體制,然後 儘量地來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共產黨是以新加坡為榜樣。但我認為學習新加坡是搞錯了。 為什麼呢?有兩點原因。 首先新加坡很小,甚至沒有中國的一個城市大。對於這麼小的一個國家,他的總理是有 能力直接看到它的國家裡所有的大企業,可以及時掌握情況及控制事態。而對於中國這麼大 的國家,建立一個讓民眾能夠將自己的需求反映到政策中、能夠監視權力行使的機制更為重 要。 中國需要的是真正的地方自治。中國改革相對成功的原因是,調動了地方政府幾百萬名 官員的動力來集思廣益。回顧中國前三十幾年改革中最有成績幾件事,都是地區官員想出來 的,中央集中制定政策是行不通的。那裡面沒有任何一件事是鄧小平設計的,都是地區官員 想出來的,所以當人們把這個功勞都放到鄧小平身上的時候是不對的。如果說鄧小平有什麼 功勞,就是他允許這些人做。

問:那麼另外一個不同點是什麼呢? 答: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新加坡有英國殖民時期留下來的重要法治傳統。司法獨立是保證新加 坡的市場正常運行的最基本條件。而中國並非如此

問:但是中國經濟規模是日本的 2 倍,到了 2020 年代似乎可以追上美國了。

答:我們可以看一下歷史。在 19 世紀前半的時候,中國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那時 中國沒有任何先進的內容和優秀的領導政權。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入侵,歸根結底中國 衰落的最大問題是在內部。滿清的腐敗的問題還不是最大,但是它的體制不能接受新東西, 比如憲法和民主等等。它的體制是完全沒有效率的。若是不解決這一內因會怎樣呢?經濟規 模的大小並不能決定所有的價值。

2nd 採訪稿[編輯]

許成鋼 政治集權下的地方分權與中國改革

http://www.ckgsb.edu.cn/uploads/许成钢%20政治集权下的地方分权与中国改革.pdf

most cited essay[編輯]

http://web.archive.org/web/20190331110750/http://www.econ.nyu.edu/user/benhabib/Xu_Reforms%20and%20Development.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