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6年4月5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颱風鳴蟬在菲律賓又名颱風普傑,是1904年有紀錄以來吹襲大韓民國的最強颱風,於2003年9月4日經西太平洋季風槽內存在的擾動天氣發展而成。系統在向西北方向移動期間緩慢增強成熱帶風暴鳴蟬,再於9月8日達到颱風標準。由於外界環境有利,氣旋這天開始以更快地速度強化,發展出層次分明的風眼並達到風力時速195公里的最高強度。接近最高強度時,風暴的前進速度減緩並轉朝東北偏北方向移動。不久後,鳴蟬的風眼牆於9月10日在日本宮古島上空經過,當地測得的氣壓值低至912毫巴,是該國有紀錄以來測得的第4低氣壓。由於行經洋面水溫較高,颱風得以保持較高強度,於9月12日從韓國釜山以西不遠處登陸。次日,風暴在日本海轉變成溫帶氣旋,系統殘留又持續了數天,日本北部因此遭遇狂風。日本琉球群島是最先受到颱風摧殘的地區。宮古島有104幢建築受到狂風破壞,95%的居民家中停電。氣旋還在該島產生暴雨,1小時降雨量高達58.5毫米,24小時降雨量更有402.5毫米,創下單日雨量新紀錄,島上還有1人因被飛測的玻璃割傷致死。日本多地有許多航班取消,還有多條道路被降水引發的山體滑坡堵塞。該國另有兩人喪生,經濟損失總額達113億日圓。韓國受創最為嚴重,特別是鳴蟬的登陸點附近。濟州島測得的陣風時速高達每小時216公里,最低氣壓950毫巴,兩項數據都刷新韓國原有紀錄,其中氣壓值比颱風莎拉早在1959年創下的紀錄更低。釜山的颱風登陸點附近測得風速為每小時154公里,是該國有紀錄以來測得的第2高風速。釜山受到風暴重創,導致出口運作在之後數月都無法恢復正常。整個韓國共有約5000套房屋被狂風摧毀,1萬3000戶民宅或商鋪受損,致使2萬5000人流離失所。約有147萬戶居民家中停電,大範圍地區的莊稼也受到重創,導致稻米收成創下23年來新低。受鳴蟬影響,韓國共有117人遇難,總體經濟損失高達5萬5200億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