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興大數位台灣與文化/Draft:何敬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敬堯
出生 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
職業作家
國籍 中華民國臺灣
教育程度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惠文高中
安和國中
協和國小
體裁小說散文劇本
代表作《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
《怪物們的迷宮》
獎項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
臺灣大學文學獎
文化部年度藝術新秀文學獎
全國學生文學獎

何敬堯(1985.12.21~),是臺灣近年崛起的新銳小說家之一。曾獲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臺灣大學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其作品《盡頭之濱》則入圍台灣推理作家獎,2014年獲文化部年度藝術新秀獎,同年出版小說《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九歌出版)與論文集《逆光的歷史》(秀威),文章發表散見於《自由時報》、《聯合文學》、《乾坤詩刊》、《幼獅文藝》、《幼獅少年》、《中國時報》。其作品橫跨奇幻歷史推理等新興題材。[1] [2] [3] [4]

生平

[編輯]

何敬堯生於1985年,出生於臺中,高中就讀惠文高中,於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並獲得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 國中時期的他開始接觸寫作,最初立志要成為詩人,但寫詩數年,成績卻沒有太大起色。而這時,是大學圖書館裡的日系推理小說重新啟發了他。 幼時的成長經驗埋下了何敬堯寫作的種子,兒時發生的趣事或生活故事,以及家人和生活環境帶給他的影響,都成了他的動機。不過,真正促使何敬堯提筆創作的,是日本的推理系時代小說。

寫作動機

[編輯]

[5] [6]

出身台中的他,童年在三合院中度過,小時候每當遇到天公生等大日子,家中一定會拜拜、燒金紙、放牲禮,而這些簡單的儀式,卻都勾起了何敬堯對台灣民俗、歷史的好奇心。 阿嬤的離世,使何敬堯起念「我很懷念我阿嬤,雖然在她在世時很少與她接觸或聊天。但我很想了解她生活的年代、經歷過的事情。」 「想緬懷自己來不及參與的時代、重建當時的生活氛圍」,這成了日後何敬堯寫作的動力。 大學時期,他讀到日本妖怪大師京極夏彥跟推理作家宮部美幸的小說,成了他的啟發。而京極夏彥宮部美幸的時代作品皆同樣的以江戶時代為背景, 何敬堯認為,這類型的作品有種懷舊情懷,把在時光遞嬗間流失的價值觀和情感重新召喚至現代。其所隱含的意義,不僅是「以前的時代就是比較好」,更是藉由觀看過去,找到在現代生活中活著的價值。 因此,在讀過一輪外國文學後,何敬堯開始去想台灣的文學、文化到底在哪裡?而他發現自己最想寫的是歷史類,尤其是台灣歷史小說

寫作風格

[編輯]

何敬堯的每個作品不只是以單一的題材創作,而更是將他所想發揚光大,想呈現給讀者更多精彩的種種風格做融合,多元呈現。奇幻、歷史、推理、妖怪等寫作風格,在何敬堯的努力下,成就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著作

[編輯]

小說

[編輯]

散文

[編輯]
  • 何敬堯、陳育萱:《佛蒙特沒有咖哩:記那段駐村寫作的日子》(臺北:九歌出版社,2016年)

論述

[編輯]
  • 《逆光的歷史:施叔青小說的癥狀式逆讀》(臺北:秀威出版社,2015年)

歷史考古

[編輯]
  • 何敬堯著,張季雅繪:《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妖鬼神遊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7年)

得獎紀錄

[編輯]
年份 獎項 得獎作品
2008年 台北縣文學獎全民書寫獎 《不要讓我再死一次》
2008年 臺灣大學文學獎劇本組優選 《復活的故事》
2009年 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 《窺》
2010年 入圍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獎 《盡頭之濱》
2011年 台灣文學館學位論文出版獎 《施叔青小說的癥狀式逆讀》
2012年 國家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創作獎 《幻島曆》
2014年 刊登《幼獅文藝》青年作家類型文學平臺 《夢魘犬》
2014年 文化部藝術新秀獎 《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
2016年 國家藝術基金會創作獎 《怪物們的迷宮》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