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分制
外觀
(重新導向自工分)
工分制,西方也稱作勞動憑據、勞動支票(英語:Labour voucher),是社會主義的一種根據勞動程度而管理物品需求的手段。與資本主義中的貨幣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可交換。
中國在人民公社時期曾採用這種分配製度,工分依農民的工作時間來計算,單位的生產收穫所得依工分分配給農民。
在工分制中,工分是衡量社員參加集團勞動數量與質量的尺度,也是分配勞動報酬的尺度。一般而言,一個社員從生產隊裡收入的多少,除了取決於其所得工分的多少,還由每個工分值的多少決定。工分值一般不是預先規定的,而是根據生產隊全年收益的多少來確定[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鄉鎮企業,早期也有採用工分制分配勞動報酬的。這種情況下,採取「勞動在廠,分配在隊,年終結算」的分配辦法,即在廠勞動每天記工分,季末或年終按企業盈利情況計算出每個工分的分值,進行結算[2]。
另見
[編輯]- 區域貨幣(社區貨幣)
參考資料
[編輯]- ^ 《政治經濟學名詞解釋》編寫組.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8: 265.
- ^ 劉傑三;王文華. 中国工资管理辞典. 中國勞動出版社. 1996: 575. ISBN 7-5045-1858-1.
延伸閱讀
[編輯]- 張五常,1989,《中國的前途》,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 劉文璞,工分制[永久失效連結],收錄於《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 官治國,農業收入分配[永久失效連結],收錄於《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這是一篇經濟學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