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竇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竇軌(?—630年),字士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人,祖籍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隋朝、唐朝官員。

生平

[編輯]

北周雍州、酇國公竇恭之子,隋朝大業年間,竇軌為資陽郡東曹掾,後棄官。617年、李淵起兵,集千人至長春宮迎李淵,平定長安,封贊皇縣公、大丞相諮議參軍。

稽胡五萬人攻撃宜君,竇軌討伐稽胡,竇軌軍大勝。618年,任太子詹事。竇軌任秦州總管,抵禦薛舉,進封酇國公。620年、任益州道行台左僕射,擊敗入侵松州党項吐谷渾。與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陽王世充。621年,回益州。竇軌為人嚴厲,多殺戮。

竇軌與益州行台尚書韋雲起不合。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被殺,竇軌說韋雲起是李建成同黨,殺了他,竇軌任益州都督,食邑六百戶。

627年,召回京任右衛大將軍。628年,為洛州都督。竇軌奨勵農業,恢復洛陽生產。630年,竇軌去世,朝廷贈予并州都督,諡號[1][2]

其他

[編輯]

竇軌剛強嚴峻,喜歡殺人。做益州行台僕射,殺死了許多將士,並且殺害了行台尚書韋雲起。貞觀二年,竇軌在洛陽病得厲害,忽然說:「有人給我送瓜來。」左右的人告訴他說:「冬月沒有瓜。」竇軌說:「確實是一盤好瓜,為什麼說沒有呢?」不一會竇軌又驚恐地看着說:「不是瓜,都是人頭。」竇軌說:「是和我索命來了。」又說:「快扶我起來見韋尚書。」說完就死了[3]

家庭

[編輯]

兄弟

[編輯]
  • 竇琮,唐朝晉州總管、譙敬公

夫人

[編輯]
  • 京兆李氏,隋朝兵部尚書、萬安郡公李圓通之女,唐朝上柱國、義安王李孝常妹妹[4]

子女

[編輯]
  • 竇奉節,唐朝左衛將軍、秦州都督、酇國公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61》,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095》,出自《新唐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文館詞林·四百五十九·洛州都督竇軌碑銘並序》:蓋間補天立極,大聖於是勃興;政亂朝昏,名臣以之陳力。步驟之跡既弘,經綸之會斯在。固雷風通響,成其化者玄功;韶濩錯音,應其時者人傑。公諱軌,字士則,扶風平陵。受終若帝之初,大啟鴻業;中興復禹之績,因生命氏。廣國追讓之風,聲高外戚;安豐功烈之美,義正中台。爰暨皇唐,始於盛漢,門感靈貺,母儀天下。是故昭章圖牒,冠冕搢紳。經文緯武之才,照重光於百代;橦鍾列鼎之盛,流餘慶於千祀。十二葉祖統,雁門大守,大將軍武之從子也。武以大功不遂,為閹官所誅,統避難亡奔出塞,代為南部大人,威振華夏。七葉祖羽,為魏太尉、遼東京公。屬魏氏中微,總攝朝政,竭忠貞以安社稷,挾幼主而令奸雄。曾祖略,征北大將軍太保雍州牧柱國建昌孝公。德高禮縟,郁為帝師;清徵素范,坐鎮雅俗。祖熾,魏侍中、周大宗伯、隨太傅雍州牧上柱國鄧恭公。以藎俗之姿,運如神之智,道尊三代,義盡一心。父某,周大宮伯、襄州、亳州總管、上柱國、酇國公。挺將相之門,懷棟梁之器,位因功顯,名以實高。 公藉繁祉之資,稟英靈之祚,感白雲而諧庶績,受璜玉而秘兵鈐。幼樹風神,夙標名節,志尚宏遠,獨秀人倫。期管樂於老成,望韓彭於兒戲,軼雲羅於沮澤,追電駕於當途。隨仁壽中,以獻皇后挽郎,授朝請郎,遷資陽郡東曹椽。苞湘納漢,始涓澮於濫觴;蔽日干霄,尚峙傾於覆簣。氣憤風雲之際,情察天人之理,石立之祥斯兆,土崩之義有徵。公家即塗山,姻連渭汭。想白狐之慶,義屬過門;望黃鳥之旗,預佽同德。及星屯秦井,電奄商郊,軍次蒲城,便仗劍請謁。太上皇見公大悅,言及平生,備獻誠款,雖盧綰之出入臥內,鄧禹之止宿禁中,不能過也。命公為渭南道大使招撫,得以便宜從事。取永豐之粟,甚漢卒之食敖倉;下華陰諸縣,同周師之據修武。既有宿飽之資,仍成扌益喉之業。以功授金紫光祿大夫,封贊皇縣公。又召募英勇五萬餘人,從入京師,翊成大業。揚州精甲,未足擬儀,薊市耶榆,曾何等及。兵臨九地,氣竭百樓。以公為東面大將。於時四夷雲合,萬里風行,彭濮比肩,樊灌接踵,皆公麾下,止預偏裨。任寄之重,罕有其二。平城之日,功實先登,進授光祿大夫,即上柱國也。仍除大丞相府諮議參軍事。軍咨祭酒,此即其人;霸府洞開,首膺高選。尋而稽胡侵鐵,將遍近畿,公乃推轂專征,大破凶黨。復令公乘勝長驅,討薛舉殘猾。武德元年,拜太子詹事。總司之要,任協官端;才地之華,允茲時望。尋遷使持節總管隴右諸軍事秦州刺史,帶秦州道行軍元帥。秦隴形勝,控馭遐遠,雖地接京畿,而人多異類。西戎即序之地,尚餘榛梗;北狄背義之徒,時警烽餱。總以司牧,寄之分閫,事兼文武,惟公是屬。於是剪寇虐以威刑,整風俗以平典。寬猛相濟,化成期月。其年,進封酇國公,食邑通前三千戶。二年,以邛僰初平,命公持節巡省,以為隴蜀道安撫大使。三年,拜益州道行台尚書左僕射。擬跡文昌,儀刑端右,此之舉也,特異常倫。仍以行台兵從平伊洛。然神旗所指,事切來蘇,芻牧之勞,尚資心力。公處帷幄之內,在行陣之間,運籌執銳,功冠諸部。四年,平王充,擒竇建德,仍陪旌節,獻捷京師。凱樂之辰,五將同列,元帥居首,是惟聖上,榮寵之盛,今古未聞。七年,廢行台省,仍權檢校益州大都督。九年,朝廷大論義旗已來有大功於王室者,並食真邑,公於是別賜益州封戶書社六百家。貞觀初,拜使持節大都督益綿嘉邛陵雅簡眉八州寯南會寧三郡諸軍事益州刺史。公自杖節華陽,綿歷時序,懷荒撫眾之勤,定笮存邛之效,固以夜郎款徼,昆彌率俾,非假諭蜀之文,寧勞度瀘之役。俘戩之眾,每獻廟廷,賓賦之多,充仞王府。殉公益國,不可勝言。自秦昭平蜀,歷茲永久,或班條剌舉,或部符共化,竊比明德,彼用多慚。王襄樂職之篇,蓋為小技;王尊叱馭之舉,非曰大忠。文翁之修學校,才方進誘;李冰之斃江神,多慚義烈。自餘眇小,夫何足言。尋入為右衛大將軍,加左光祿大夫。文昌上將,列位天庭,軒禁鈎陳,儀震象,惟公居之,隱如敵國。二年,拜使持節行都督洛鄭伊懷四州諸軍事洛州刺史,左光祿大夫如故。陰陽交會之所,山川作故之都,先王以之卜食,今上於焉分陝。居此地也,實簡帝心。公道在公平,義惟正直,開物闡化,急病讓夷。訓五方繁雜之甿,化三川機巧之俗,源清流急,風行劃偃。四年,以疾薨於館舍,春秋苦幹。五年,葬於某所,諡曰某公,禮也。 惟公始於立身,終於行道,操履端肅,志尚清朗,未為顯晦易情,不以風霜變節,神用成九德之基,天經為百行之本。早升庠序,遍觀流略,既韞從橫之志,便輕俎豆之容,數為《梁父》之吟,每動崇丘之嘯。王浚閭巷,軒蓋有期;陳蕃虛室,間居未掃。觀象察變,窮數知來,嘗睹赤伏之符,且識黃神之命。屬唐郊受手,大濟生靈,匪止姻連帝家,固以才膺王佐。潛德之友,本以雞酒相期;利見之辰,還成魚水相得。言行計用,未藉三略之書;戰勝攻取,自有萬夫之敵。故能動合神心,畢符冥契,收鯨鯢若摧朽,拉犀象如拾遺。擁節臨藩,捍城之道斯極;分麾鞠旅,方面之績居多。功若丘山,屢形中旨;心如金石,且降王言。而臨軍用兵,蒞官行政,以為不言之教,藉震曜以為威;大道既乖,非仁慈之可化。純以儒術,漢帝謂之亂家;先以刑書,鄭相以之理國。中興之道雲盛,遺愛之德猶存。是以奉之律令,申之以檟楚,侯嚴霜而厲威,則飄風以疾惡。至於舊交密戚,彌行直道,雖苟晞之忍對從母,蘇章之暫禮故人,無以喻也。亦由至察共簡易相背,強斷與峭直相成。故丑正之徒,或傳□謗;盜憎之訟,時聞旒扆。爰自貞觀,俗易時移,太平之化伊始,荊措之風愈治。公望表知里,在變能通,協聖主之心,遵上皇之治,導德齊禮,有恥且格。自非惟幾以成務,其能與於是乎!其詘慎守道,厲精勤事,求之古人,未易遇也。固以重南容之三復,惜陶亻品之分陰。及遘疾彌留,至於大漸,每發中使,屢遣太醫。凶問至京,廟朝軫悼,詔葬之儀以極,賵贈之制有加。夫立德計功,垂範貽則,可以銘太常而書王府,鏤金石而被管弦,在當年而無愧,歷永代而不朽者,惟公乎!故吏某官姓名等,想生氣其猶存,痛徽音之永謝,式昭盛業,樹碑神道。嗣子某等,克構丕基,早標令譽,怵惕霜露,俗報之志無從;匍匐几筵,誄德之情斯切。銜哀見托,乃述銘曰: 炎光浸隱,命歷斯窮。滔天塞霧,振海飛風。皇靈膺錄,大濟神功。龍興晉野,電照秦中。灼灼英武,人之先覺。才應時須,神生靈岳。始離襁褓,將游黌學。已寤深沉,俄以卓犖。乘機動產亂,杖義來蘇。雕戈振旅,玉帳陳謨。將屠涿鹿,且塞飛狐。情深寇鄧,慶葉微盧。既入商郊,仍開軹道。高邑攀鱗,靈壇薦寶。每奉王命,遂行天討。拾益如遺,偃秦猶草。水斗王城,神開伊闕。策預玄女,功參黃鉞。告廟飲至,循牆稱伐。一廁等夷,芬芳無歇。河洛帝里,岷峨襟帶。畢綜樞機,常司要害。始遇天造,終逢時泰。間以韋弦,動攝群會。南山獻壽,北里呈祥。將陪東狩,遽落西光。群物不夭,彼獨殲良。哀纏士庶,痛結旻蒼。冥漠人理,生平華屋。初笑後號,始哥終突。舄奕鍾鼎,葳蕤簡牘。方托辰精,徒嗟梁木。
  2. ^ 《唐會要·卷七十九》:肅。(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贈左衛大將軍、長平王叔良,贈益州大都督、酇國公竇軌,贈民部尚書、信都男竇靜,始州刺史、襄武郡公劉師立,侍中、齊國公敬暉,禮部尚書孟禮溫,贈工部尚書呂諲。
  3. ^ 《太平廣記·卷一二六·報應二十五》:唐洛州都督酇國公竇軌,太穆皇后三從兄,性剛嚴好殺。為益州行台僕射,多殺將士,又害行台尚書韋雲起,貞觀二年,在洛病甚,忽言有人餉我瓜來。左右報之:冬月無瓜,軌曰:「一盤好瓜,何謂無耶?」即而驚視曰:「非瓜,並是人頭。」軌曰:「從我償命。」又曰:「扶我起見韋尚書。」言畢而薨。
  4. ^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丙辰,馮翊太守蕭造率官屬舉郡歸義。相繼有華陰縣令李孝常據永豐倉,遣子弟妹夫竇軌等送款,仍便應接河西關上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