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歐麥利
喬治·歐麥利 George O'Malley | |
---|---|
《醫人當自強》角色 | |
首次登場 | 第一季第1集(2005年3月27日) |
最後登場 | 第六季第1集(2009年9月24日) |
創作者 | 珊達·萊梅斯 |
飾演 | T·R·奈特 |
角色設定資料 | |
暱稱 | 007 電梯裏的心臟男(Heart in the Elevator Guy) 小鹿斑比(Bambi) 胎兒(Fetus) 小喬治(Georgie) |
職業 | 西雅圖仁愛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
頭銜 | 醫學士 |
家人 | 露易絲·歐麥利(Louise O'Malley,母親) 哈羅德·歐麥利(Harold O'Malley,父親,第三季中逝世) 傑瑞·歐麥利與羅尼·歐麥利(Jerry and Ronny O'Malley,兄弟) |
配偶 | 凱麗·托雷斯(離婚) |
重要他人 | 奧莉薇亞·哈珀(戀人) 梅莉迪絲·格蕾(好友,一夜情) 伊茲·史蒂文斯(好友,戀人) 萊克西·格蕾(好友) |
信仰 | 天主教 |
喬治·歐麥利(英語:George O'Malley)是美國廣播公司在美國播出的醫療題材電視劇《醫人當自強》中的一個虛構角色。該角色由劇集製片人珊達·萊梅斯創作,演員T·R·奈特飾演。這一角色在2005年第一季第1集首次出場,直至第五季末遭遇交通事故,2009年第六季第1集中因搶救無效而在劇中死亡。歐麥利剛出場時是西雅圖仁愛醫院的實習醫生,之後成為了住院醫師。在此期間,他與同事梅莉迪絲·格蕾、克里斯蒂娜·楊、伊茲·史蒂文斯以及亞歷克斯·卡雷夫等人成為好友,之後還與梅莉迪斯的妹妹萊克西·格蕾結下友誼。這些角色之間的故事也是這部劇集的核心情節。
喬治·歐麥利曾與梅莉迪絲·格蕾、伊茲·史蒂文斯以及護士奧莉薇亞·哈珀等人有過浪漫關係,還曾與凱麗·托雷斯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但最後陷入和史蒂文斯的婚外情,這段婚姻也很快告終。歐麥利這一角色在劇中性格天真善良,也常常受人欺負而不懂得保護自己。他很有才華,但最初缺乏自信,之後逐漸變得堅強勇敢,最後在見義勇為的過程中犧牲。而他在劇中的感情糾葛和最終的死亡也收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T·R·奈特在一開始試鏡這個角色時只是打算短期出演,但後來變成了長期角色。2006年,同劇組演員以賽亞·華盛頓發表了歧視同性戀群體的言論,與奈特產生矛盾。奈特本人因此出櫃,而劇組最終也在次年與華盛頓終止了合約。2009年,奈特因為和編劇珊達·萊梅斯之間產生分歧,同時自己的戲份大幅減少,決定退出《醫人當自強》劇組,歐麥利這一角色也在劇中以死亡告終。奈特在劇中的表演受到好評,他也憑此獲得了第59屆黃金時段艾美獎「劇情類電視劇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故事線索
[編輯]喬治·歐麥利在劇中第一季第1集登場,是剛從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s University)畢業的醫學生,加入西雅圖仁愛醫院(Seattle Grace Hospital)開始實習。和他一起開始實習的醫生還有梅莉迪絲·格蕾(艾倫·旁派飾)、克里斯蒂娜·楊(吳珊卓飾)、伊茲·史蒂文斯(嘉芙蓮·希歌飾)以及亞歷克斯·卡雷夫(賈斯汀·錢柏斯飾)等人。這五人都在住院醫師米蘭達·貝利(錢德拉·威爾遜飾)的手下工作。實習期開始不久,歐麥利和史蒂文斯兩人就搬到梅莉迪斯家與她成為了室友。歐麥利自第一次見到梅莉迪絲起便對她暗生情愫,與此同時他也和史蒂文斯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實習的第一天,歐麥利就被心臟外科主管普雷斯頓·伯克(以賽亞·華盛頓飾)選中,成為第一個參與手術的實習醫生。但是在手術期間,他在手術室中慌了手腳,不知所措,病人險些因此喪命。他也受到了其他同事的嘲笑,同事給他起了一個「007」的綽號,戲稱他有「殺人執照」。歐麥利一開始與護士奧莉薇亞·哈珀(Olivia Harper,莎拉·厄特巴克飾)約會,但後來被她傳染了梅毒,二人也因此分手。他後來發現哈珀的梅毒是卡雷夫傳染給她的,於是和卡雷夫在更衣室大打出手。在一次停電事故中,歐麥利和卡雷夫二人與一個病人一同被困在電梯裏,病人的情況突然出現惡化。此時卡雷夫束手無策,歐麥利則根據伯克醫生的指令,冷靜地將病人救活,獲得眾人的讚譽,兩人的關係也因此更加緊張。一段時間後,懷孕的貝利醫生即將分娩,但她的丈夫卻因事故受傷不能陪在她身邊,貝利因此失去理智,拒絕生下孩子。於是歐麥利一直守在她身旁安慰她,讓她冷靜下來,配合婦產科醫生艾蒂森·蒙哥馬利(凱特·沃爾什飾)把孩子接生了出來。孩子出生後,貝利決定用歐麥利的名字「喬治」當作孩子的中間名,表示對他的感謝。感情方面,此時歐麥利對梅莉迪斯的愛慕之情日漸深厚,最終向她表白,二人發生了一夜情,但在過程中她突然哭了起來,稱二人睡在一起是一個「錯誤」。歐麥利內心受到傷害,開始迴避她,二人的關係也趨於冷淡。他後來對骨科住院醫師凱麗·托雷斯(薩拉·拉米雷斯飾)逐漸產生感情,開始和她約會。[1]
在一次野營中,歐麥利得知托雷斯曾與整形外科主管馬克·斯隆(埃里克·迪恩飾)發生性關係,又發現了伯克的手會不由自主地顫抖。之後他的父親罹患食道癌入院,心臟主動脈瓣產生併發症,歐麥利認為伯克的雙手顫抖會影響他的手術能力,堅持不讓伯克給自己的父親實施手術,而是找到了伯克在醫學上的競爭對手埃麗卡·哈恩(布魯克·史密斯飾)前來主刀。手術後,他父親的狀況卻並不樂觀。這期間,歐麥利還與托雷斯對質,問她與斯隆發生性關係一事,二人的感情也遭遇瓶頸。但是托雷斯在歐麥利父親手術和康復期間始終默默給他和家人提供支持,他也接受了她的幫助。不料歐麥利父親在康復期間病情突然惡化,最終多器官衰竭,不得不終止生命維持系統。歐麥利陷入喪父之痛無法自拔,為了走出陰影,與托雷斯私奔到拉斯維加斯,兩人在那裏迅速結為夫妻。不久之後,他逐漸發覺這場草率的婚姻是一個錯誤。在一次醉酒之後,他與一直以來最親密的朋友史蒂文斯發生了性關係,史蒂文斯也向他坦承自己已經愛上了他。歐麥利在兩個女性之間掙扎糾結,最終決定在實習期結束之後轉到另一家醫院工作,希望能離開史蒂文斯,保持對妻子的忠誠。然而,他卻沒能通過實習期畢業考試,只能留在仁愛醫院。歐麥利最後決定重新完成實習,並向妻子坦白了自己的婚外情,二人的婚姻也很快結束。離婚後,歐麥利開始與史蒂文斯約會,但他們很快發現兩人之間並沒有真正浪漫的激情,這段感情也就此結束。[1]
第二次實習期間,歐麥利結識了新一屆實習生萊克西·格蕾(凱樂·利飾)。她是梅莉迪斯同父異母的妹妹。兩人之間的友情越發深厚,於是搬到一起成為了室友。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萊克西發現歐麥利實習期考試的成績僅比合格線低了一分。歐麥利於是找到外科主任理查德·韋伯(小占士·皮肯斯飾),要求重新參加考試。他順利通過了這次考試之後成為了住院醫師。與此同時,萊克西已經愛上了他,歐麥利得知她對自己的感情之後卻與她漸漸疏遠。另外一邊,史蒂文斯患上了黑色素瘤,歐麥利在她的治療和康復期間一直為她提供支持。在史蒂文斯和卡雷夫的婚禮上,歐麥利更是牽着她的手穿過過道走向聖壇。在住院醫師工作期間,歐麥利逐漸顯現出在創傷外科方面的突出才能,獲得了軍醫出身的創傷科主管歐文·亨特(凱文·麥克基德飾)的賞識和鼓勵。在第五季最後,歐麥利決定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參軍成為一名軍醫。他的朋友們擔心他的安全,計劃勸說他放棄這個想法,但一直沒有找到他的身影。與此同時,醫院收治了一名在交通事故中全身嚴重受傷,面部無法辨認的無名男子。這名男子在事故中推開一個陌生女性,救了她的生命,但自己卻被捲入車底嚴重受傷。晚些時候,梅莉迪斯查看這名男子的傷情時,他抓住了她的手,並在她手中寫下「007」三個數字。梅莉迪斯此時意識到這名男子就是歐麥利,在震驚之餘告訴眾人,並迅速對他進行搶救。然而在第六季第1集中,歐麥利在搶救過程中腦電波消失,最終腦死亡。眾人難以接受歐麥利死去的現實,但托雷斯通過他身上的胎記再次確定了他就是歐麥利本人。歐麥利腦死後,他的母親和托雷斯找到最了解他的史蒂文斯,詢問歐麥利是否是器官捐獻者。史蒂文斯相信他本人會希望捐出自己的器官,於是歐麥利母親也同意了捐獻。一周之後,歐麥利的遺體被正式埋葬。[1]
角色開發
[編輯]演員和創作
[編輯]T·R·奈特在試播集中開始飾演歐麥利一角,在簽下合約時就很喜歡這個角色本身的多重性格,最初計劃不會在劇中出演太長時間,但之後變成了長期角色。[2]2006年10月,劇組中的以賽亞·華盛頓在與同劇組演員柏德烈·丹斯(飾演德里克·謝柏德)爭吵時使用了歧視同性戀的侮辱性言論攻擊了奈特。[3]不久之後,這次爭吵的細節被曝光,奈特也因此出櫃,公開表明自己同性戀的性取向。[4]華盛頓隨後道歉,但之後又堅稱自己並未說過類似的話。[5][6]雙方各執一詞,爭議一直持續到2007年7月,美國廣播公司決定與華盛頓不再續約,他自第四季起離開劇組。[6][7][8][9]
奈特本人表示製片人珊達·萊梅斯並不鼓勵他公開性取向。但是,萊梅斯則稱自己當時對劇組同事說:「這(指奈特出櫃一事)是我們最驕傲的一天」。她還透露奈特曾擔心自己出櫃之後,歐麥利這一角色會突然變成同性戀,而萊梅斯則告訴奈特,性取向不會影響他的角色。萊梅斯認為所謂「同性戀演員不能出演異性戀角色」的這種想法是一種「侮辱」。[10][11]
2008年12月,奈特向《醫人當自強》劇組要求解除合約。[12]2009年6月,劇集第五季完結,奈特也確定不會回歸劇集的第六季。[13][14]他表示自己退出劇組的原因之一是他與萊梅斯之間的交流溝通「徹底崩潰」。自第五季起,歐麥利這一角色出鏡時間過少,他也難以理解這一角色的內心世界。此外,他還表示萊梅斯對他同性戀的身份的擔憂也是自己退出的原因。[11][15]在確認離開之後,奈特在接受《電視指南》雜誌採訪時表示做出這一決定並不容易,並感謝了劇組和粉絲。[16]但他也表示離開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決定」。[15]
萊梅斯在接受《娛樂周刊》採訪時透露自己曾經勸奈特不要退出劇組,但是他對此已經下定決心,「這對他來說也是正確的選擇」。[10]同劇組演員嘉芙蓮·海格也曾經勸說奈特留下,她說自己當時認為奈特不應該離開,但看到他已經為此做好準備,還是替他感到開心。奈特則表示,自己在劇組的五年經歷已經證明自己「不能相信任何(關於喬治·歐麥利這一角色的)答案」。他對自己離開劇組一事很平靜,稱有時候「離開是正確的選擇」。在解除了這份1,400萬美元的合約之後,他表示,很多人都渴求這份工作,然而自己只希望能在工作中獲得滿足。[18]
角色特點
[編輯]劇中的喬治·歐麥利「不幸而又天真」,[19]他既是個「可愛的甜心」,樂於幫助他人,不會傷害別人的感情;但在一開始也總被人壓迫,是個「失敗者」,不會站出來維護自己。然而他內心柔軟細膩,而且頭腦很聰明。[20] 在第二季中,歐麥利長期暗戀梅莉迪斯,奈特對此評價稱:「看看他和梅莉迪斯之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無論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能預示他之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21]歐麥利隨後與梅莉迪斯發生了一夜情,奈特在接受《芝加哥論壇報》採訪時談到這一幕,稱「喬治放任了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壓倒了他對梅莉迪斯的尊重。了解情況的人都能發現梅莉迪斯無法回報他的愛,但是他沉溺其中,完全聽不進去。他並不是簡單地愛她……他對她是一種自私的愛。」奈特認為歐麥利「一直被人保護」,「還有很長的成長之路要走」,而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下愚蠢而可怕的的錯誤。[22]劇集的編劇之一斯泰西·麥基(Stacy McKee)談到這幕一夜情時說道:「(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喬治和梅莉迪斯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這已經(對兩人的關係)造成了損害——一切都不可能回到從前了。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此永遠改變了。」但她也表示這場性愛是註定要發生的,自全劇的第一集起歐麥利就暗戀着梅莉迪斯,甚至記得住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她穿的衣服,所以兩人之間的這次一夜情是一定會發生的。她強調喬治·歐麥利、劇中其他角色都和普通人一樣,會有缺點,會有困惑,會失去理智,會有希望,也渴望幸福。[23]
奈特認為過去發生的事情使歐麥利總是看低自己,認識不到自己的眾多優點。但是自從在停電的電梯裏搶救病人的一幕之後,歐麥利的自信逐漸增強。他說:「我們第一次見到喬治時,他甚至不能完成一台闌尾切除術,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失敗了。在電梯的一幕中,如果他不是在電梯裏,如果他們在其他任何一個地方,他都會讓別人來處理。……(然而現實)迫使他做出行動,否則病人就會死掉。他做出行動是因為他不得不如此。」[22]他認為這雖然是一個緩慢的變化,但歐麥利自此也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和之前的問題。奈特稱,歐麥利「需要外界的逼迫才能做出這些改變」。[21]歐麥利的家人一開始也並不相信他的才能,兩個哥哥也一直嘲笑他。但在一次感恩節狩獵中,他們的父親意外受傷被送到醫院,家人才目睹了喬治的醫學才能,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之後觀眾也了解到他的兩個哥哥一直相信他是家族中最聰明的孩子,是「全家的希望」。[24][25]
劇集的第三季中,歐麥利的性格發生了變化,他從最初的「小狗一樣柔弱的人」變得「更加堅強」,但是同時也有些優柔寡斷,對自己的好友伊茲也更容易發脾氣。[26]奈特稱自己能夠理解歐麥利「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十分自信」,在這一點上自己和角色有相通之處。[21]對於歐麥利和史蒂文斯的婚外情,飾演史蒂文斯的海格認為「他們傷害了別人,而且似乎並不太負責任」。[27]
第四季中,歐麥利與萊克西·格蕾成為好友,萊梅斯談到這兩個角色的關係是說道:「我喜歡他們作為朋友(的關係)。他們是很好的朋友。……我認為這種友誼會發展成更偉大的情感。」[28]奈特本人則認為歐麥利和史蒂文斯以及貝利之間的關係非常有趣。[29]第五季末,歐麥利希望加入軍隊成為軍醫,之後為了見義勇為救一名陌生女子而在交通事故中受重傷最後喪生。這一幕也被認為是他「英雄」氣質的突出體現。[20]
反響與評價
[編輯]第二季中,歐麥利與梅莉迪斯之間的一夜情受到了觀眾的「廣泛反對」,[22]但也有觀眾認為這段關係對於之後引出凱麗·托雷斯的出場非常重要,也引出了這兩人感情的開始。同時依然還有很多觀眾希望歐麥利與梅莉迪斯成為情侶,因此反對歐麥利與托雷斯之間的感情戲。[30]劇集第四季時,多媒體評論網站IGN的勞拉·巴洛斯(Laura Burrows)稱第四季第1集讓觀眾認識了「喬治(·歐麥利)嶄新的另一面」。[31]第四季中,歐麥利與史蒂文斯之間產生了浪漫感情,引起了眾多觀眾和評論家的不滿。IGN的克里斯托弗·蒙費特(Christopher Monfette)稱這兩人是「錯誤的一對」。他稱這兩人的愛情「毫無理由」,認為這一情節不僅突兀,而且於情感上也不正確。[32]流行文化網站UGO更是稱這兩人為「最不應該在一起的螢屏情侶」之一。[33]美國娛樂雜誌《娛樂周刊》撰稿人詹妮弗·阿姆斯特朗(Jennifer Armstrong)認為這兩人從此走上了「毀滅之路」,而他們之間情感不順利是早就可以預見的。[34]加拿大流行文化雜誌《麥克林》評論甚至認為,歐麥利和幾乎每個女性角色都發生過關係,本身又並不是一個優秀的醫生,所以他「要麼有所進步,要麼只有死」。[35]歐麥利和史蒂文斯的戀情在第五季戛然而止,有媒體認為這是編劇受到觀眾壓力被迫為之,但萊梅斯拒絕對此作出評論。[36]第四季中,歐麥利和萊克西·格蕾成也為了好友,這段友情獲得了諸多正面評價。詹妮弗·阿姆斯特朗評價這段情節時,就稱這段「閃光」的友情十分吸引人。[37]在第五季中,喬治·歐麥利的出場時間大幅減少。克里斯托弗·蒙費特注意到這一點,稱這一角色在這一季中的重要劇情中都沒有出現,只有最後幾集的劇情和他相關,「在這一季實質上是被邊緣化了」。[38]
在第五季末和第六季第1集,歐麥利因見義勇為而犧牲,這兩集情節獲得了毀譽參半的不同評價。《娛樂周刊》撰稿人薩曼莎·海菲爾(Samantha Highfill)認為歐麥利的死是整部劇集「最震驚的瞬間」,坦承這段劇情「令人心碎」而難以忘懷。[20]《洛杉磯時報》評論家卡琳娜·麥肯錫(Carina MacKenzie)認為葬禮這段劇情節奏很好,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敘述了六周的哀悼,同時又不顯倉促之感。[39]然而《赫芬頓郵報》評論人米高·帕斯庫阿(Michael Pascua)認為歐麥利的葬禮並沒有滿足觀眾期望,稱這段劇情「沒有想像中應該有的悲傷」,甚至稱其為「寫得很差的一齣戲」。[40]歐麥利的死對觀眾產生了巨大影響,觀眾對這段情節表示難以接受,而他的死對整部劇的收視率並沒有明顯的正面影響,也難以挽回整部電視劇收視率的下降勢頭。[41]
2006年至2008年,奈特和整個《醫人當自強》劇組三次獲得美國演員工會獎「劇情類電視劇最佳集體演出」提名,但僅有2007年獲獎;[42][43][44]2006年,包括奈特在內的整個劇組還獲得了第11屆衛星獎「最佳電視劇演員集體」的獎項。[45]奈特個人還憑藉自己在第三季中飾演喬治·歐麥利的表演獲得第59屆黃金時段艾美獎「劇情類電視劇最佳男配角」的提名。[46][47]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1.2 Grey's Anatomy: Episode Recap Guide. ABC.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8).
- ^ T.R. Knight. Grey's Anatomy – T.R. Knight On Auditioning. Paley Center. 事件發生在 0:30–1:20. 2007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3).
- ^ Edward, Wyatt. Anatomy of an Insult: ABC Is Stung by an Actor’s Anti-Gay Slurs.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1-22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 ^ Nudd, Tim. T.R. Knight: Isaiah Washington's Slur Made Me Come Out. People. 2007-01-17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 ^ Exclusive: Isaiah Washington Apologizes. People. 2006-10-25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 ^ 6.0 6.1 T.R. Knight: 'Isaiah Washington Did Use the 'F Word'. Hollywood.com. 2007-01-17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0).
- ^ Grey's Anatomy Show Creator Speaks Out About Anti-Gay Controversy. Yahoo!. 2007-01-24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 ^ Green, Mary. Isaiah Washington Let Go from Grey's Anatomy. People. 2007-06-07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 ^ ABC drops Washington from Grey's Anatomy.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7-06-08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1).
- ^ 10.0 10.1 Hernandez, Greg. T.R. Knight: More of Entertainment Weekly interview. July 27, 2009 [August 3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8).
- ^ 11.0 11.1 Ausiello, Michael. T.R. Knight reveals why he left 'Grey's Anatomy'. Cable News Network. 2009-07-23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
- ^ T.R. Knight Asks to LeaveGrey’s Anatomy. People. 2008-12-09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1).
- ^ Ausiello, Michael. It's official: T.R. Knight exits 'Grey's Anatomy' – Inside TV.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9-06-17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7).
- ^ T.R. Knight leaves 'Grey's Anatomy,' Katherine Heigl stays. Los Angeles Times. 2009-06-21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15.0 15.1 T.R. Knight: Leaving Grey's Anatomy Was the "Best Decision". US Weekly. 2009-07-23 [2015-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8).
- ^ Mitovich, Matt. T.R. Knight Speaks Out: "Leaving Grey's Anatomy Was Not Easy". TV Guide. 2009-06-19 [2015-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5).
- ^ Ausiello, Michael. Exclusive:'Grey's' boss on finale's Izzie-George shocker, Mer-Der 'wedding,' and mor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9-05-15 [2015-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8).
- ^ Ausiello, Michael. This week's cover: 'Grey's Anatomy' star T.R. Knight reveals why he left the hit show.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9-07-23 [2015-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 ^ Fonseca, Nicholas. Playing Doctors.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5-09-16 [2015-04-26].[失效連結]
- ^ 20.0 20.1 20.2 Highfill, Samantha. I'm Still Not Over... George O'Malley's death on Grey's Anatomy. 2013-09-16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 ^ 21.0 21.1 21.2 Keveney, Bill. TV's top everymen. USA Today. 2006-02-16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9).
- ^ 22.0 22.1 22.2 Ryan, Maureen. George speaks: A chat with T.R. Knight of 'Grey's Anatomy'. Chicago Tribune. 2006-03-10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McKee, Stacy. From Stacy McKee, writer of "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Grey Matter. 2006-02-26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6).
- ^ Clarendon, Dan. Top 5 Best Out-of-Hospital Episodes of Grey’s Anatomy. Wetpaint. 2011-01-18 [2015-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 ^ By George, the old O'Malley will be missed. NBC News. 2009-06-18 [2015-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1).
- ^ Hollerup, Natasha. The Season that "Grey's Anatomy" Became Riveting. Yahoo! Voices. 2007-02-27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30).
- ^ Bennetts, Leslie. Heigl’s Anatomy. Vanity Fair. 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2008-01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 ^ Rhimes, Shonda.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Part II.... Grey Matter.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2008-06-02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2).
- ^ T.R. Knight talks 'Grey's Anatomy'. The Associated Press. 2006-02-15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4).
- ^ Yuan, Jada. Belle Curves: Sara Ramirez. New York Magazine. New York Media, LLC. 2006-09-18 [2015-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0).
- ^ Burrows, Laura. Grey's Anatomy: Season 4 Review. IGN. 2008-05-27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5).
- ^ Monfette, Christopher. Grey's Anatomy: Season 3 Review. IGN. 2007-06-18 [2015-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6).
- ^ Fitzpatrick, Kevin. Character Couples Who Should Have Never Happened – George O'Malley and Izzie Stevens -. UGO Networks. 2011-08-11 [2015-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4).
- ^ Armstrong, Jennifer. Grey's Anatomy recap: Bed Her Late, Then Never.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1-09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1).
- ^ Treble, Patricia. Grey's Anatomy is on life support. Maclean's. 2008-04-25 [2015-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1).
- ^ Hughes, Sarah. The power of Heroes worship. The Guardian. 2008-11-17 [2015-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2).
- ^ Armstrong, Jennifer. When Girls Collide. Entertainment Weekly: 2. 2007-09-30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5).
- ^ Monfette, Chris. Grey's Anatomy: Season 5 Review. IGN. 2009-05-29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6).
- ^ MacKenzie, Carina. 'Grey's Anatomy' premiere: Saying goodbye to George O'Malley. Los Angeles Times. 2009-09-25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 ^ Pascua, Michael. Grey's Anatomy: Good Mourning / Goodbye (season premiere). The Huffington Post. 2009-09-25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
- ^ Highfill, Samantha. 'Homeland' and more shows that killed off major characters: We weigh the aftermath.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5-01-18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8).
- ^ 12th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Screen Actors Guild. [201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30).
- ^ 13th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Screen Actors Guild. [201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4).
- ^ 14th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Screen Actors Guild. [201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5).
- ^ International Press Academy Satellite Awards Winners. Movie City News. [201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T.R. Knight. Primetime Emmy Awards. [201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2).
- ^ 59th Primetime Emmys Nominees and Winners. Primetime Emmy Awards. [201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