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不侵犯條約
外觀
互不侵犯條約是兩個以上國家之間為了避免軍事武裝衝突而簽訂的國際條約[1]。
有時互不侵犯條約和中立條約(neutrality pacts)會有不同的意思[2]。此時互不侵犯條約是指承諾不攻擊其他簽約國,而中立條約是包括不支持其他簽約國[2]。
互不侵犯條約列表
[編輯]- 蘇立互不侵犯條約,1926年9月
- 蘇芬互不侵犯條約,1932年1月
- 蘇波互不侵犯條約,1932年7月
- 德波互不侵犯條約,1934年1月
- 法蘇互助條約,1935年5月
- 中蘇互不侵犯條約,1937年8月
-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8月。9月雙方按照條約中的秘密議定書規定合作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 日蘇中立條約,1941年4月
以上這些著名條約事實上均未得到遵守。除了德波條約和蘇德條約遭納粹德國撕毀外,其餘各條約均遭蘇聯撕毀。
參考資料
[編輯]- ^ Volker Krause, J. David Singer "Minor Powers, Alliances, And Armed Conflict: Some Preliminary Patterns", in "Small States and Alliances", 2001, pp 15-23, ISBN 978-3-7908-2492-6 (Print) ISBN 978-3-662-13000-1 (Online)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2.0 2.1 Brett Leeds , Jeffrey Ritter, Sara Mitchell, Andrew Long, "Alliance Treaty Obligations and Provisions, 1815-1944",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2, vol. 28, issue 3, p. 237-260, DOI: 10.1080/03050620213653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這是一篇與法律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