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爾
亨利·摩爾 OM CH FBA | |
---|---|
出生 | 亨利·斯賓賽·摩爾 Henry Spencer Moore 1898年7月30日 英格蘭約克郡西區卡斯爾福德 |
逝世 | 1986年8月31日 英格蘭赫特福德郡馬奇哈德姆 | (88歲)
教育程度 | 利茲藝術學院 皇家藝術學院 |
知名於 | 雕塑、繪畫、圖形、紡織品 |
知名作品 | Reclining Figures,1930年-80年 |
運動 | 青銅雕塑、現代主義 |
亨利·斯賓賽·摩爾,OM,CH,FBA(英語:Henry Spencer Moore,1898年7月30日—1986年8月31日),英國雕塑家。摩爾以他的大型鑄銅雕塑和大理石雕塑而聞名。受到英國藝術圈的推崇,他的創作為英國在現代主義藝術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帶空洞、斜倚的人物造型是最典型的摩爾的雕塑樣式。這種造型被認為是他受到1925年在巴黎看到的一個名叫「Chac Mool」的托爾特克-瑪雅雕塑的啟發發展而來的。摩爾早期作品上的空洞通常採用比較傳統的形式,如彎曲的手臂狀與主體相連。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主體軀幹上的空洞,因此造成主體凹凸或彎曲的外形。同時期的芭芭拉·赫普沃斯的作品也發展了類似的風格, 她最初也是受到摩爾作品的影響。
雕塑
[編輯]摩爾以創作大型抽象雕塑而著名,這些公共藝術作品遍佈世界各地。人體形象,特別是「母與子」或「斜倚的人形」是摩爾的創作中最常見的主題。除去在1960年代中短期地採用過家庭群組形象,他作品的主題大多是女性形象。摩爾作品的最大特點是通常都包含孔洞或主體被穿透。而其起伏的曲線外形,被很多人認為是摩爾受到他的出生地約克郡起伏的山丘地形的啟發。
摩爾的侄女曾經問他為什麼他作品的名稱都很簡單,摩爾的回答是:
所有藝術都應該有神秘感並需要觀眾的參與。如果給雕塑或繪畫以顯白的名稱,那麼神秘感就無從談起了,觀眾的注意就會輕易的移開,而不會費力捉摸作品的內涵。人們都覺得他/她在觀看,其實並沒有真正地觀看。
摩爾的早期作品通常是直接雕鑿的手法創作的[1]。1930年代,摩爾逐漸轉向現代主義風格。他與其他幾位居住在漢普斯特德的雕塑家交流頻繁,風格上彼此互相影響。 在創作過程中,摩爾通常會作大量的草圖。這些草圖大多留存下來,為研究摩爾創作的演變提供了直接的資料。1940年代,摩爾更多的使用模型法進行創作,先用粘土或石膏造型,再用脫蠟法澆鑄銅雕。
一戰以後,摩爾的銅雕都是受委託創作、作為公共藝術品的大型作品。因此,他基本上放棄了直接雕鑿的創作手法,而改用模型,並僱用了幾名助手。
在他位於Much Hadham的家中,摩爾收集了大量形狀各異的自然物體:頭骨,漂流木,卵石,貝殼等等。摩爾在這些物體中尋找對於自然形體的靈感。對於大型作品,他通常會在最終制模澆鑄前,製作半尺寸的試驗模型。有時,會製作全尺寸的石膏模型,以便對外形作最後的改進和添加表面印痕。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摩爾1898年7月30日出生於英國西約克郡卡斯爾福德,在八兄妹中排行第七,父親雷蒙德·斯賓塞·摩爾,母親瑪麗·貝克爾。摩爾的父親是一位採礦工程師,後來成為卡索福德Wheldale煤礦的副經理。他本人是自學成才並對音樂和文學感興趣。但他認為他的孩子需要接受正規教育。
摩爾在10歲時就打算今後成為一名雕塑家,並受到他主日學校老師的鼓勵。這位老師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介紹給摩爾。儘管摩爾在中學時期的泥塑和木雕就顯示了他的潛力,摩爾的父母還是反對他以雕塑作為職業。他們覺得雕塑只是體力工作。
1918年摩爾年滿20歲,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事正酣,摩爾應徵入伍,成為他所在團里最年輕的士兵。在康布雷戰役中,被毒氣彈襲擊受傷。康復後,他作為體育教練直到戰爭結束。與他同時代者明顯不同的是,摩爾的戰爭經歷並沒有對他造成陰影。他後來提到:「對我來說,戰爭是在試圖成為英雄的浪漫想像中糊塗地度過的」。戰後,摩爾作為退伍軍人享受資助,繼續接受教育。1919年,他成為利茲藝術學校(今利茲藝術大學)第一位雕塑專業學生,為此學校不得不專門為他建設一間雕塑工作室。
大學期間
[編輯]在利茲時期,摩爾認識了同學校的芭芭拉·赫普沃斯,開始了兩人持續多年的友誼。同時,摩爾也幸運地通過利茲學校副校長Michael Sadler接觸到非洲的部落雕塑作品。
1921年,摩爾獲得獎學金進入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赫普沃斯在一年前也進入該校。在倫敦期間,摩爾擴展了他在原始美術和雕塑上的知識,對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的人種學收藏進行了研究。
摩爾和赫普沃斯兩人的早期作品都屬於正統的浪漫派維多利亞風格;主題是自然的形態,包括風景和動物的逼真造型。摩爾逐漸感到對於這類傳統觀念的不滿。基於他對原始藝術的知識和受到康斯坦丁·布朗庫西、雅各·埃伯斯坦和Frank Dobson等人的影響,他開始發展出一種直接雕刻的風格,完成的作品有意地保留了材料本身的缺陷和工具的刻痕。因此,他不可避免地與不理解這種現代手法的導師發生爭論。當時RCA雕塑教授Derwent Wood的一次作業要求摩爾複製羅塞里尼的大理石浮雕「聖母和聖嬰」。按理摩爾應該先用石膏複製原作,再使用機器將其翻刻在大理石上。然而,摩爾卻直接在大理石上進行雕刻,甚至在表面仿製出翻刻機器會留下的毛刺。[2]
1924年,摩爾獲得了一份1個月的獎學金,供他前往意大利北部研習米開朗基羅、喬托以及其他古代大師的作品。由於摩爾已經開始了他對古典傳統的反叛,這次經歷對他個人風格的影響並不明確。不過,他晚年時常常提到米開朗基羅對他的影響。
漢普斯特德時期
[編輯]回到倫敦以後,摩爾在RCA執教7年。在此期間,他每周只需花兩天時間教學,其它時間都可以進行自己的創作。1929年7月,摩爾與埃芮娜·瑞德斯基〔Irina Radetsky〕結婚,當時, 埃芮娜是RCA的繪畫學生。
婚後不久,兩人搬到漢普斯特德的一處工作室居住,附近地區有不少先鋒藝術家居住。赫普沃斯不久後也搬到了這裏。 這為摩爾與同行進行藝術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這裏也成為當時大批從歐洲出逃前往美國的藝術家、建築師的臨時落腳點。他們中的很多人後來委託摩爾創作作品。
1930年代初,摩爾擔任了切爾西藝術學校的雕塑系主任。在藝術上,摩爾、赫普沃斯和其他7和5協會的成員發展了更加抽象的作品風格。他們經常前往巴黎,受到法國的藝術家畢加索、布拉克、 阿爾普和賈科梅蒂的影響。此間,摩爾嘗試了超現實主義。他曾是1936年倫敦超現實主義展覽的組委。1937年,他的朋友Roland Penrose購買了摩爾的抽象雕塑「母與子」,並將它安放在自己的住宅門口。這引起社區其他居民的不滿,當地媒體持續兩年時間試圖將其移去。 這一時期,摩爾逐漸從直接雕刻,轉向使用陶泥和石膏造模,然後澆鑄銅雕。
戰爭藝術家
[編輯]二戰的爆發中斷了摩爾這一富於創造的時期,切爾西藝術學校疏散到北安普敦,摩爾也辭去了他的教職。他成為一名戰爭藝術家,創作了一系列有影響的繪畫作品反映在地鐵中躲避轟炸的倫敦人 [1]。 這些繪畫為摩爾贏得了更多的國際聲譽,特別是在美國。
1940年,摩爾在漢普斯特德的家在轟炸中被毀,他和埃芮娜搬到倫敦郊外的一處農莊。此後,摩爾一直在這裏居住和工作。儘管後來摩爾變得相當富有,除去擴建工作室,他的住所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
國際影響
[編輯]戰後,1946年3月,摩爾和埃芮娜的女兒出生了。他們以摩爾母親的名字給她起名 - 瑪麗,而摩爾的母親在此前兩年去世。母親的去世和女兒的降生使摩爾更關注家庭的概念,這反映在他創作了不少「母與子」題材的作品。 同年,摩爾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回顧展。1948年,他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的國際雕塑獎,並成為1951年不列顛展〔Festival of Britain〕和1955年「Documenta 1」的主題藝術家。
戰爭末期,摩爾應亨利莫里斯的要求,為他的鄉村學院創作了雕塑「家庭群像」,後因資金問題雕塑並沒有實施。但1950年,這一作品在Stevenage的Barclay學校建成,成為摩爾的第一座大尺寸公共雕塑。
1950年代中,摩爾收到越來越多的創作委託,其中包括1957年為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辦公樓的作品。由於公共藝術作品的增加,摩爾雕塑作品的尺寸也隨之增長。他開始僱用助手幫助他的工作,其中包括Anthony Caro,Richard Wentworth。
遺產
[編輯]在接下來的20年裏,摩爾繼續保持了旺盛的創作活動。世界各地也先後舉辦他的回顧展,其中最大規模的是1972年在佛羅倫薩Forte di Belvedere的展覽. 1970年代末,他的作品展達到每年將近40場。
隨着他的財產快速的增長,摩爾開始考慮他的遺產問題。在他女兒瑪麗的幫助下,1972年他建立了亨利摩爾信託基金,以免他的財產受到遺產稅的影響。1977年,他建立了亨利摩爾基金會,埃芮娜和瑪麗作為基金會的託管人。基金會的目標是推廣大眾對藝術和莫爾作品的保護。現在,基金會以摩爾在Hogland的舊居和工作室作為一個畫廊和博物館。基金會還負責管理位於利茲的亨利摩爾學院,支持國際雕塑創作的推廣和研究。
摩爾分別於1955年和1961年被授予英國名譽勛位和功績勳章。 他是英國國家美術館和泰德藝廊的託管人。摩爾1986年8月31日於家中去世,終年88歲。
固定展覽場所
[編輯]世界各地的眾多藝術博物館都收藏有摩爾的雕塑和繪畫作品。藏品較多的博物館有:
-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美國最多的大型銅雕收藏。
- 亨利·摩爾基金會, [2], Perry Green, Much Hadham, Hertfordshire, 英國
- 亨利·摩爾學院, 英國利茲
- 泰德藝廊, 英國倫敦
- 安大略美術館, 加拿大多倫多
- Yorkshire Sculpture Park, 英國利茲附近
- Albright-Knox Art Gallery, 美國紐約州布法羅
- 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 和東安格里亞大學校區內, 英格蘭諾福克郡諾里奇市
- Wakefield City Art Gallery, 英國
- Paço imperial, 巴西里約熱內盧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亨利摩爾基金會提供的摩爾生平
- 雕塑雜誌的評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List of dates from Moore's biography at Britain Unlimited
- Unknown Author. Henry Moore: At Dulwich Picture Gallery. Scala Publishers. 2004. ISBN 978-1-85759-352-5.
- John Hedgecoe. A Monumental Vision: The Sculpture of Henry Moore. Collins & Brown Ltd. 1998. ISBN 978-1-55670-6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