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佛拉哥環形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佛拉哥環形山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緯度53.39°S
經度38.69°E
直徑89.2公里
深度2.82公里
余經日出時323°
命名來源阿德里安·弗拉克英語Adriaan Vlacq

佛拉哥環形山(Vlacq)是月球正面東南高地上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45.5-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十七世紀荷蘭圖書出版商對數表作者阿德里安·弗拉克英語Adriaan Vlacq(Adriaan Vlacq,1600年-1667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佛拉哥環形山的周邊,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

該隕坑西側與霍梅爾環形山相接壤、西北毗鄰皮蒂斯楚斯環形山施泰因海爾環形山瓦特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東南則坐落着羅森伯格環形山、而奈阿爾科環形山橫亙在它的南面[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53°23′S 38°41′E / 53.39°S 38.69°E / -53.39; 38.69,直徑89.2公里[3],深度2.82公里[4]

佛拉哥環形山已嚴重磨損,但程度仍較相鄰的羅森貝格爾環形山要輕,南側坑壁上橫跨了衛星坑佛拉哥 G、沿西北到東北側外壁分別坐落了衛星坑佛拉哥 E、佛拉哥 K及連環坑佛拉哥 A和佛拉哥 B。該隕坑內側壁十分寬闊,上面保留有階地結構痕跡。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410米[1],內部容積約7600立方千米[1]。坑內地表已被玄武岩熔岩淹沒,形成一塊平坦的坑底,但坑底西南覆蓋有相鄰隕坑形成時撞擊濺射的岩石;靠中心矗立着一座由斜長岩[5]構成的圓形山丘,約15公里長,其中沿西北向更長;此外,坑底表面還散佈有眾多細小的隕坑以及位於西半部的一座撞擊坑殘跡,它們中最醒目的是位於中央峰西側的一處圓形凹坑。

佛拉哥環形山及佛拉哥A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6]

衛星隕石坑[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佛拉哥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LAC-127 區域圖
佛拉哥 緯度 經度 直徑
A 51.2° S 38.9° E 17 公里
B 51.0° S 39.7° E 18 公里
C 50.3° S 39.4° E 19 公里
D 48.7° S 36.2° E 34 公里
E 52.0° S 36.2° E 11 公里
G 54.9° S 38.1° E 27 公里
H 47.9° S 34.9° E 11 公里
K 51.2° S 36.6° E 12 公里
  • 衛星坑佛拉哥 D約形成於39.2-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
  • 衛星坑佛拉哥 G約形成於38.5-38億年前的早雨海世[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Vlacq on LAC-127 map. (PDF). [2016-1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13).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1). 
  4.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5. ^ Description Crater online The Moon-Wiki. [2016-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30). 
  6. ^ List of craters with bright rays system of lunar and planetary astronomy Association(ALPO) (PDF). [2016-1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另請參閱[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