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傅任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傅任敢
本名傅舉豐
出生1905
 清朝湖南湘鄉
逝世1982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母校長沙市明德中學清華大學
兒女傅渝生,傅樂生,傅平生

傅任敢(1900年—1982年),原名傅舉豐。教育家,中學校長。

人物生平[編輯]

傅任敢出生於1905年。1921年,他考入長沙市明德中學。1925年秋季,他考取清華大學新設的教育心理系,是清華大學第一屆大學部學生[1] 。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傅任敢在校內刊物上發表著作和譯著多篇,並創辦《認識周刊》。1926,傅任敢年參與領導三一八慘案示威遊行。

大學畢業後,傅任敢在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擔任秘書。1930年,他離開清華赴母校明德中學任教,並擔任教務主任。1933年,傅任敢繼續擔任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秘書,同時兼任成府小學校長。在此期間,傅任敢出版了《大教學論》等五部重要譯著[2]。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大學南遷。傅任敢被任命為清華大學保管委員會五人小組成員,留守北京,保護校產。日軍攻佔清華園後,傅任敢乃關停成府小學南下,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校長室秘書。他還將成府小學結餘經費通過葉企孫捐贈給呂正操以資抗日[3]。在後方,傅任敢寫作了《痛苦的經驗》一文,介紹了清華園在敵占期間的境況,發表在於重慶復刊的《清華校友通訊》上。這一文章引起了強烈的反響[4]

1938年,在董必武的指示下,重慶清華中學被創建。傅任敢受梅貽琦之委派擔任重慶清華中學校長。在重慶清華中學,傅任敢自1939至1950年,一直擔任校長一職,踐行了他的教育思想,繼承了清華大學的傳統[5]。清華大學北平復校後,梅貽琦又託付傅任敢,利用清華大學在長沙的臨時校舍,於1946年創辦了長沙清華中學(為長沙第一中學所部分繼承),並同時擔任校長。1947年,教務主任曠璧城接任長沙清華中學校長。傅任敢在重慶、長沙兩校獲得了學生的擁戴,長沙清華中學的學生甚至抗議要求傅任敢留在長沙。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政府於1950年決定建立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時任副市長的吳晗邀請傅任敢擔任校長,他欣然赴命,創建了第十一中學,並推動教育體制改革。

1954年,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籌建。傅任敢被任命為教育教研室主任任副教授。1955年,他加入了民主促進會。傅任敢在北京師範學院期間為教育學科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乃至1958年,他在反右擴大化[錨點失效]運動中被錯誤補劃成右派後,傅任敢雖遭調離教學崗位、擔任歷史系資料員的不公正待遇,但依然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傅任敢也受到了迫害。

1979年,傅任敢的「右派」問題得以解決。1982年,傅任敢在北京逝世。傅任敢晚年曾任北京師範學院教授,民促中央文教委員會委員,致力於中國古代教育史的研究[6]

後世評價[編輯]

傅任敢逝世後,先後有《傅任敢教育澤著選集》(1983)、《傅任敢紀念文集》(2011)、《真誠的教育家傅任敢紀念文集》(2013)等多部學術著作出版。首都師範大學亦有相應的學術團隊專門從事傅任敢教育思想的研究。

2020年,與傅任敢相關聯的首都師範大學、清華大學,長沙第一中學、長沙市明德中學、重慶清華中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第十一中學以及清華大學附屬小學聯合建立了「傅任敢教育思想實踐聯盟」,並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校園內設立了傅任敢銅像[7]

參考資料[編輯]

  1. ^ 王曉華. 文试论傅任敢前期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6): 126–130. 
  2. ^ 張旭. 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翻译家卷.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11-01: 146. ISBN 9787564805869. 
  3. ^ 屠文淑. 叶企孙与“地雷战”背后动人的故事. 清華大學新聞網.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4. ^ 傅任敢. 痛苦的经验. 清華大學校友通訊. 2015, 20 (2): 182 [2020-02-27]. [失效連結]
  5. ^ 馬嘯風; 曹薇. 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6): 119–125. 
  6. ^ 王曉天; 王國宇; 毛健. 湖南古金人物词典.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06-01: 974. ISBN 9787543892392. 
  7. ^ 戚望. “傅任敢教育思想实践联盟”举办教育论坛 传承“任敢精神”. 新京報. 新京報. [2021-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