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畫壺
內畫壺是清朝末年發展起來的一種中國工藝品,最開始只是為了裝飾鼻煙壺,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工藝。一般用半透明料器製造的鼻煙壺,也有高級的用水晶、瑪瑙、翡翠等製作的,壺體一般採用扁平的,以便有兩個平面做畫,用一種特製的小竹筆,從壺口伸入,倒着在瓶子裏做畫,因此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藝,在做畫以前還需要用鐵砂在壺中搖動,使內部表面變成毛玻璃狀,工藝複雜,完全用手工製造,原則上各種繪畫方法都可以使用,但一般都是中國畫。以前西方人根本不相信是直接畫的,但現在工藝已經公開,製作場所可以參觀,立即成為世界著名的工藝品,為了適應各種欣賞習慣,現在也有在內畫壺中繪製油畫的。
早期用竹彼此在口小如豆的鼻煙壺內作畫,線條粗曠,畫面古樸渾厚;20世紀60年代,內畫藝人將竹筆改為毛筆在細長的竹筆彎頭上綁上筆豪用來作畫,使內畫技藝更加豐富細膩,細微之處需用4、5倍以上的放大鏡觀看。作畫的器物也由單一的鼻煙壺擴展到花瓶、首飾盒、水晶球、筆筒等各種造型的擺件上。[1]
內畫壺的起源可以追塑到清乾隆年間,當時的鼻煙壺用玻璃和水晶製成,太光滑,即使用特製的小竹筆進行內畫,仍常常打滑,所以當時的圖案花紋都比較簡單[2]。但其主要發展是在清末時期,材質也有了玉器、陶瓷、金屬等多種類型。在內畫鼻煙壺的發展過程中,主要有京、魯、冀三大內畫流派。而每一派都有其主要代表性人物,在清末的「內畫名家」中最著名的也最有藝術成就的為:馬少宣、葉仲三、周樂元這三人,人稱「登堂入室馬少宣,雅俗共賞葉仲三,陽春白雪周樂元」。
到了近代,內畫壺有了更足的發展空間,並衍生了一門獨特的藝術門類-內畫藝術,當代內畫屆的泰斗張廣慶大師就代表中國參加了1982年世博會,那是中國1949年建國以來首次參加世博會-萬國博覽會:當代名家有:李克昌、張廣慶、王習三。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内画鼻烟壶需反向作画,要将弯曲的变形细笔伸进小瓶口内. 網易. [2024-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2) (中文).
- ^ 王习三 内画工艺美术大师. 2014-05-16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
[編輯]- 賽壺藝術:書畫、內畫入門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翠琦軒內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艾姆森內畫:內畫四大流派[永久失效連結]
- 中國內畫藝術網:內畫鼻煙壺的起源
- 古月軒鼻煙壺:介紹各種不同鼻煙壺及其鑑定方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內畫歷史英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世界鼻煙壺協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