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秉琳 (1909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秉琳(1909年—1982年3月10日),男,原名王嘉禎,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大甲賴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

生平

[編輯]

1926年10月考入西北軍事政治學校,參加革命工作。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西北軍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做兵運和情報工作,在甘肅、察哈爾、河北、上海、南昌、西安等地從事情報工作。地下鬥爭時期先後四次與黨失掉聯繫,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自覺積極尋找組織、為黨工作。1931年秋,與黨失掉聯繫,寄居在國民黨左派將領、時任陝西省建設廳長趙守鈺家中。趙守鈺見其年輕有為,任命其為建設廳庶務主任,掌管財務人事大權。劉依此為掩護,積極尋找黨。不久與黨取得了聯繫,被派到西北軍做兵運工作。劉不留戀安逸的生活,謝絕了趙守鈺的再三挽留,趙守鈺說:「人各有志,志不可奪。」[2]1934年秋在南昌獲取了「圍剿」中央蘇區的重要情報,在向黨組織報送的途中,因叛徒告密,被特務跟蹤,與敵周旋輾轉到蘇州擺脫了險境,在友人幫助掩護下及時地把情報送到上海黨組織。1933年劉仲容在洛陽經其前岳父趙守鈺介紹,與劉子華(即劉仲華)相識開始參加革命工作,進而與謝甫生、劉秉琳、向明等建立聯繫。[3]1934年9月中旬,楊虎城陝軍中的地下黨派遣武志平輾轉到上海找到上海中央局軍委負責人王世英,王世英聽取武志平的工作匯報後表示很滿意,並交代今後工作的原則、方法等,認為目前雖然黨與楊虎城、孫蔚如之間的統戰工作受到破壞,但利用這個關係還可進行情報和交通工作,指示他仍回陝南;劉秉琳給武志平約定新的通信地址。[4]

1935年任紅軍駐西安張學良楊虎城部代表,公開身份為楊虎城第十七路軍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秘書。在西安通往延安的咽喉要道——渭河林場建立起秘密聯絡站,護送了大批青年學生和愛國志士奔赴延安。1936年「西安事變」時,在紅軍駐西安辦事處保衛部工作,及時向黨提供各種重要情報,使黨在正確處理「西安事變」時有所依據。1937年3月下旬,周恩來寫給國民政府護送九世班禪回藏護送專使趙守鈺書信一封,4月初派遣張文彬、劉秉琳、吳鴻賓等作為地下工作者配合回族民主人士馬德涵,從西安出發,到西寧去找趙守鈺做營救被青海馬家軍俘虜的紅軍西路軍的工作,張文彬、劉秉琳在西寧活動了10 余天,還到縣衙門街小學看望了被關押的紅軍。在西寧的趙守鈺答應同馬步芳溝通。1937年4月初,在趙的撮合下,張文彬和馬步芳開始就被俘紅軍問題進行協商。[5]經艱苦卓越的努力被俘紅軍四千七百多人重返陝北,李先念帶七百多人從安西縣突圍去新疆時「二馬」未擊。

1937年7月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野戰司令部政治部鋤奸部參謀,後任駐長治平順縣的晉東南第五專署政訓隊(實為專署公安處)隊長(副隊長史東生,教官李月波,三年間辦了七期,培養了500多名公安幹部)、太南公安處長。1940年8月在黎城縣西井鎮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聯合辦事處(簡稱「冀太聯辦」)公安處,任處長。1941年夏調八路軍前方總部情報處二科工作,徐啟文覃應機接任公安處正、副處長。任豫北敵區(友軍)工作委員會書記、豫北地委委員。1945年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後,當時敵強我弱,鬥爭形勢十分險惡,為部隊首長和司令部的安全親自部署部隊行動的安全保衛工作。[6]1948年5月任中原軍區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19492月任第二野戰軍政治部保衛部部長,兼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公安部副部長、西南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1954年調任山東省委常委,1955年1月至1956年9月兼省公安廳廳長、山東省委政法部部長、書記、常務書記,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山東辦了公安學校、司法學校、山東工業專科學校(即勞改工業學校)、山東政法學院(1959年9月至1961年8月兼任院長)。1958年山東省委製造了一個所謂「反黨集團」和「情報泄密案」,牽扯到省市一百多名幹部,有三十多人身陷囹圄,省委決定由劉秉琳負責專案審查,作了大量艱苦細緻的調查研究工作,弄清了事實真相,如實地向省委作了匯報,堅持原則,據理力爭,省委對「一團」、「一案」作出了正確的結論,使一大批受冤枉的人恢復了名譽。[2]1959年6月任山東省副省長兼山東省人民委員會秘書長。1960年7月24日山東省人委公佈山東省編制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劉秉琳任主任委員。1960年12月30日至1961年1月5日山東省第二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補選劉秉琳為副省長。1961年6月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1961年10月14日至15日山東省人民委員會舉行第11次會議,副省長劉秉琳作了「繼續深入開展生產救災運動」的報告,要求災區要充分依靠和發動群眾,貫徹生產自救方針,把生產生活搞得更好,非災區和城市要發揚互助互濟精神,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大力支援災區;會議決定,立即在全省範圍內,繼續深入開展生產救災運動。1962年2月20日以原農業幹校和文化幹校為基礎成立山東省行政幹部學校,兼任校長。1962年7月11日兼任省人委黨組副書記。1962年9月20日至22日山東省人民委員會舉行第二屆第15次會議,聽取和討論了常務副省長劉秉琳《關於生產救災情況和今後意見的報告》。1962年11月13日免去山東省人民委員會秘書長兼職,改由副省長栗再溫兼任。1963年12月18日至28日召開山東省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不再任副省長。1963年12月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兼山東省軍區政委。1967年8月至1971年秋,因在白區做情報工作的個人歷史問題,被誣陷為「叛徒」「特務」「歷史反革命」,被監護審查四年多。1972年10月任山東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1977年4月至12月任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7年12月9日任山東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副主任,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何虎生, 李耀東, 向常福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0883934. 
  2. ^ 2.0 2.1 宋任窮 蘇毅然 劉復之:「忠心為黨 正氣長存——回憶劉秉琳同志」,《人民日報》1985年10月13日第5版頭條。
  3. ^ 劉紹韜:「莫斯科檔案《李大釗同志傳略》的幽深處——從任應岐烈士到中共黨史上的神秘電台」,《中華讀書報》,2013年6月26日第5版。
  4. ^ 中共陝西漢中市南鄭區委黨史研究室 首連軍:《漢中秘密協定與紅色交通線的開闢》,來源:漢中市人大常委會官網,2021-5-9
  5. ^ 「張文彬(1910—1944)」,來源:《蘭州日報》,2021-3-29
  6. ^ 邊定:「領導·良師·兄長——懷念劉秉琳同志」,《巍巍太行》,1986年第1期,第27-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