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吳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良(1323年—1381年),初名國興賜名,安徽定遠人,明初軍事將領。

生平

[編輯]

吳良早年與弟吳禎一同跟從朱元璋起兵濠梁。吳良善於水戰,並時常進行偵查活動。其接連攻下太平溧水溧陽集慶。後跟隨徐達攻下鎮江常州丹陽。與趙繼祖攻下江陰,並進行守衛[1]。當時張士誠佔據吳地,兵馬糧足,因為江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朱元璋告誡吳良,「江陰為東南屏障,你一定要約束士兵,不要外交、不要接納流亡者、不要貪小利、不要爭鋒,只要保境安民就可以了」。吳良聽命,並修築防禦設施,後張士誠大舉進攻,吳良妥善布兵,大敗張士誠。當時朱元璋在楚地和陳友諒交戰,金陵則非常空虛。然而張士誠卻不敢北上進攻,是因為吳良在江陰的牢固屏障部署[2]

吳良性情平和節儉,對聲色利好沒有追求。其經常夜宿城樓,枕着刀戈過夜。其以戰時狀態訓練部隊。空閒時則經常宴請儒生講授經史,創建新學。進行屯田並減少賦稅。朱元璋經常稱讚其「保障一方,我沒有東面的憂患,你的功勞最大,車馬珠玉都不足以表彰你的功勞。」命宋濂等人寫詩文讚揚他。後來吳良發兵攻取泰州。張士誠再出戰進攻鎮江。吳良進行鎮守、朱元璋親自督軍。後張士誠部隊失敗逃跑,吳良出兵夾擊,活捉兩千人。朱元璋嘆曰:「吳良,你真的是當今的吳起啊!」後來吳平加官為昭勇大將軍、蘇州衛指揮使,移師蘇州,後到全州。洪武三年進都督同知,封江陰侯[3]

後來吳良出兵征討靖州綏寧等地。有一女,為齊王朱榑妃,吳良因此受命前往青州,建造王府,但吳良的女兒沒有嫁過去就死了。洪武十四年吳良死於青州,年五十八。追贈國公,諡襄烈[4]。其子吳高亦善用兵,永樂時稱病不朝,遭貶為庶人。吳高的一個侄女為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王妃

其他

[編輯]

吳良墓吳禎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卷130):「吳良,定遠人。初名國興,賜名良。雄偉剛直。與弟禎俱以勇略聞。從太祖起濠梁,併為帳前先鋒。良能沒水偵探,禎每易服為間諜。禎別有傳。良從取滁、和,戰採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陽,定集慶,功多。又從徐達克鎮江,下常州,進鎮撫,守丹陽。與趙繼祖等取江陰。張士誠兵據秦望山,良攻奪之,遂克江陰。即命為指揮使守之。」
  2. ^ 明史》(卷130):「時士誠全據吳,跨淮東、浙西,兵食足。江陰當其要衝,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誠數以金帛啖將士,窺釁。太祖諭良曰:「江陰,我東南屏蔽,汝約束士卒,毋外交,毋納逋逃,毋貪小利,毋與爭鋒,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謹,備御修飭。以敗敵功,進樞密院判官。士誠大舉兵來寇,艨艟蔽江,其將蘇同僉駐君山,指畫進兵。良遣弟禎出北門與戰,而潛遣元帥王子明帥壯士馳出南門。合擊,大敗之,俘斬甚眾。敵宵遁。尋復寇常州,良遣兵從間道殲其援兵於無錫。當是時,太祖數自將爭江、楚上流,與陳友諒角,大軍屢出,金陵空虛。士誠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陰為屏蔽也。」
  3. ^ 明史》(卷130):「良仁恕儉約,聲色貨利無所好。夜宿城樓,枕戈達旦。訓將練兵,常如寇至。暇則延儒生講論經史,新學宮,立社學。大開屯田,均徭省賦。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常召良勞曰:「吳院判保障一方,我無東顧憂,功甚大,車馬珠玉不足旌其勞。」命學士宋濂等為詩文美之,仍遣還鎮。尋大發兵取淮東,克泰州。士誠兵復出馬馱沙,侵鎮江。巨艦數百,溯江而上。良戒嚴以待。太祖親督大軍御之。士誠兵遁,追至浮子門。良出兵夾擊,獲卒二千。太祖詣江陰勞軍,周巡壁壘,嘆曰:「良,今之吳起也!」吳平,加昭勇大將軍、蘇州衛指揮使,移鎮蘇州。武備益修,軍民輯睦。進都督僉事,移守全州。洪武三年進都督同知,封江陰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
  4. ^ 明史》(卷130):「四年討靖州、綏寧諸蠻。五年,廣西蠻叛,副征南將軍鄧愈帥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討之。數月,盡平左右兩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銅鼓、五開,收潭溪,開太平,殲清洞、崖山之眾於銅關鐵寨。諸蠻皆震懾,內附,粵西遂平。八年督田鳳陽。十二年,齊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於青,年五十八。贈江國公,諡襄烈。」
  5. ^ 吴良吴祯墓“文保牌”被毁. [201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