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因寺
善因寺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 |
座標 | 42°12′3.46″N 116°27′47.23″E / 42.2009611°N 116.4631194°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建築詳情 | |
建築風格 | 漢式、藏式、蒙古式 |
開基 | 雍正帝 |
開山時間 | 1727年 |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善因寺 | |
地址 | 錫林郭勒盟多倫縣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4-131 |
認定時間 | 2006年9月4日 |
地圖 | |
善因寺(蒙古語:ᠰᠢᠷᠠ
ᠰᠦᠮᠡ,漢譯「黃廟」)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善因寺位於多倫縣西北,在匯宗寺西南的山頂上,東與匯宗寺呼應,南面和西面俯瞰鴛鴦河向東匯入灤河。善因寺大殿的屋頂覆黃琉璃瓦,故善因寺又稱「黃廟」,當地人稱「西大倉」。[1]
歷史
[編輯]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下詔並撥十萬兩庫銀,在多倫匯宗寺西南的山丘上又興建一座寺廟。雍正九年(1731年)該寺完工,雍正帝御書「敕建善因寺」,賜匾額「茲雲廣被」,立御製善因寺碑,碑文稱:「俾章嘉胡圖克圖呼畢爾汗主持茲寺」,即派第二世章嘉活佛主持該寺。[2]
該寺與外蒙古慶寧寺為同年同月同日由雍正帝允准興建的「大剎」。《清實錄·第七冊·世宗實錄(一)》載,雍正帝於雍正五年十一月庚午日允准「著動用帑銀十萬兩修建大剎」於漠北庫倫地方,以供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之後身(轉世呼畢勒罕)住持,齊集眾喇嘛講習經典、宣揚佛教,同時雍正帝還允准在內蒙古多倫諾爾「動帑銀十萬兩」,興建大剎,並且「使章嘉呼圖克圖之後身(轉世呼畢勒罕)住持於此」。慶寧寺、善因寺是繼多倫匯宗寺之後,清廷再度在蒙古地區由國庫撥銀興建的大型藏傳佛教寺廟。出於對內、外蒙古兩位藏傳佛教領袖章嘉、哲布尊丹巴的平等對待,慶寧寺、善因寺的構制也基本相同。[2]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賜該寺「智源覺路」匾額。[2]
「文化大革命」期間,善因寺破壞嚴重。1998年7月18日,善因寺的山門大樓遭雷電劈開並發生火災,因當地消防大隊撲救及時,山門大樓得以保存。善因寺被列入當地政府的修復計劃中,逐步進行了修復。[1]
建築
[編輯]該寺坐北朝南,位於山包之上的平地上。寺內原建有雍正帝的行宮,此外還有章嘉活佛的「拉布楞」(即活佛居所)。現存山門、天王殿、鐘樓及東西兩路、北路的五座硬山式建築。以上建築和慶寧寺各建築的佈局及形制相同。東路南端還保存有卻來倉的部分建築。中路建築施黃琉璃瓦,其他建築施布瓦(陶瓦)。[2]
該寺中路建築主要有:
- 照壁:在山門外正南。東、西均有矮牆延伸至照壁。旗杆設在照壁內兩側。[2]
- 跳舞場:位於照壁和山門之間。[2]
- 山門:面闊三間,大木單檐無廊歇山式。正面中間為券門,兩次間為券窗;後面中間為余塞板門,兩次間無窗。斗拱用三跴,前檐懸御賜寺匾,上書「敕建善因寺」。門前有一對石獅。門前設置木柵欄。山門兩側置對稱的牆門各一。[2]
- 天王殿:面闊三間,大木單檐無廊歇山式。門窗已毀。後面原為板門。斗拱用五跴。天王殿兩側置對稱的牆門各一。[2]
- 鍾、鼓樓:位於天王殿前東西兩側,其中鐘樓仍存,鼓樓已毀。大木重檐二層歇山式。底層在外檐以牆體封護,內金柱用通柱,是二層檐柱。斗拱用三跴,東西兩樓對面辟門。[2]
- 大殿(經堂):面闊七間,進深七間。四周另有圍廊。重檐二層盝頂式。前施三間抱廈,用斗拱。殿身高台基前有月台。大殿通往東、西兩路之間的圍牆上各置一門。[2]
- 碑亭:兩座,分別位於大殿前東西兩側。平面六角形。單檐鑽尖式。內有御製善因寺碑。已毀。[2]
- 後殿(佛殿):面闊五間,大木單檐無廊歇山式,明間懸有「茲雲廣被」匾。已毀。[2]
- 廂殿:兩座。位於後殿前左右。面闊三間,前檐廊。大木歇山式。已毀。[2]
- 牆門:佛殿和拉布楞院落之間,置有三個牆門。[2]
- 拉布楞(章嘉活佛行宮):面闊九間。前置抱廈。已毀。[2]
東路建築有:
西路建築有:
北路建築有兩座,均為面闊三間,前廊大木硬山式,建於主院落之外。[2]
其他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