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四王府清真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王府清真寺

四王府清真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四王府,是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1]

簡介

[編輯]

四王府清真寺內,有一通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重修平西四王府並置義地碑》,碑文如下:

重修平西四王府並置義地碑

吾教始於阿丹,成於默罕穆德,中間列聖相承。首自天方而流傳東亞,已千餘年矣!吾教教徒所在之處,莫不創建寺院,為敬主贊聖之舉。平西四王府清真寺,據父老傳聞,系清乾隆年間後門橋馬鄉老同本郡鄉老所創建,距今二百餘年。……中經修理,亦不知其若干次。

至光緒二十七年,馬成(誠)齋及三家店洪寶山,置寺中北地一丈並挖井一口,計用銀壹佰余兩,迨民國成立,信教自由,載於約法,吾教對於禮拜之地更不能不加整飭,籍以闡明教義,團結精神。

民國十二年,馬少辰、馬子清、馬墨林、馮稚如、李華堂等來寺禮拜,見院宇狹隘,大殿滲漏,思擴充修補。首先助銀肆拾元以為之倡,並商同劉德壽、彭湘二鄉老各處捐募,計捐到銀柒佰貳拾捌元貳角柒分。……

民國十六年,因四王府門頭村,吾教中貧寒者多,凡遇死亡,皆無處殯葬。又由馬少辰、馬子清、馬仲候及劉德壽、彭湘等各處捐募及寄居黑龍江之仉寶山兌來銀壹佰元。購買……地一段,計地八畝作為義地,坐落於鮑家窯北,支銀叄佰貳拾元,……嗣公同議定,暫以義地收入十分之八,津貼阿訇,以十分之二歸寺中零用,不得妄為變更。

(民國)十八年,馬少辰等見殿宇傾圮,房屋滲漏,又由城內鄉老及本郡鄉老捐助,……

今寺內有大門一座;大殿三間;東房三間為接待室;又東房貳間為老師傅住室;又東房一間為儲物室;北方三間為阿訇住室;北房貳間為沐浴室;又北房一間為廚房;南棚一間為中廁。七年之間,院落擴大,殿宇一新。凡穆民生則有聚禮之所,死則有葬埋之地,庶教義由此昌明,團體愈形鞏固。亦云,幸矣。……。昱亭不文,謹誌其概略云爾。

馬仲候 鄉老獨捐大殿地板全份,男匣一個

所有捐款姓氏勒諸碑陰以彰善舉 熱心公益,感激實深,本郡同人勒此誌謝


第一屆普通文官考試及格二等獎章農工部僉事上任事

農商部技士上任事 耀東張昱亭 敬撰

阿訇 楊建貴

麻德龍

阿訇 李榮

白光恆 老師傅 李鳳岐

鐵路大學 學生 文甫張國華敬書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五月

此外,碑右也有銘文:

蓋聞人,(今)有後門橋馬良後代曾孫馬仲侯、馬少辰、馬玉亭:求四王府清真寺阿衡、海里凡、管事諸位鄉老:(現)制(置)地十畝,作為阿衡、海里凡之養力,本郡鄉老沾塞哇不。

一、馬宅瑩(塋)地,求諸位照應。

二、齋月每日,求阿衡游墳。

三、每主麻日,阿衡同諸位在殿上作肚而哇益。

四、開齋節求阿衡圓經,在瑩(塋)地。

五、大小開齋在瑩(塋)地作肚(而)哇益。

六、阿衡上任時,到瑩(塋)地作肚而哇益,同海里凡。

……

阿衡 李榮 管事人 米文海 麻廷亮

張鳳祥 劉德壽

中華民國二十年 古歷三月初九

碑陰所錄捐助人名中有許多北京回民商家和名人,例如馬少宸、馬子清、趙璞華、李世孝、楊敬記、大順齋、林記、餘寳齋、義文齋、悅華齋、劉德壽、緒珍齋、蘊華齋、馬澍元、常郎齋、一品香、萬義齋、永寳齋、白曉樓、瑞發元、兩益軒、濟興成、宴古齋、瑞文齋、潤億合、安靜泉、義寳齋、榮寳齋、安子壽、馬識一、王廣田、永聚齋、穆少甫、馬應龍,等等。

1987年,海淀區人民政府投入專款,重建和修繕了四王府清真寺。2012年5月29日,海淀區政協副主席劉恪,率領海淀區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視察了四王府清真寺。[2]

2013年4月20日,四王府清真寺舉行「法圖麥」歸真日紀念活動。[3]

參考文獻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