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聖保祿大殿 (博洛尼亞)

座標44°29′29″N 11°20′24″E / 44.491271°N 11.339908°E / 44.491271; 11.33990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立面

聖保祿大殿(San Paolo Maggiore)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意大利博洛尼亞燒炭黨街(Via Carbonari)18號。

歷史[編輯]

該堂由巴爾納伯修會(Barnabites),又名聖保祿神職界修會(Clerics Regular of St Paul)建於1606年至1611年,巴爾納伯修會在堂名後加上「大」字(Maggiore),以區別於博洛尼亞的另外兩座聖保祿堂。該堂由建築師安布羅吉奧·馬贊塔設計。該堂的贊助人主要是貝納迪諾·斯帕達樞機的兄弟維吉利奧·斯帕達王子。立面是 Ercole Fichi 設計的,建於1634 年至 1636 年,用磚和石頭砌築,有聖伯多祿和聖保祿雕像,分別由多梅尼科·瑪麗亞·米蘭多拉和克魯文蒂完成[1]

在拿破崙入侵期間,巴爾納伯修會遭取締,該堂在1819年成為堂區教堂。後來再次關閉,又在1878年重新祝聖。1959年,巴爾納伯修會將其修復,兩年後被教宗若望十三世升格為 宗座聖殿[2]

內部[編輯]

在內部,拱頂上的壁畫是安東尼奧·羅利和朱塞佩·羅利的《聖保祿在雅典的亞略巴古 》。安東尼奧從腳手架上摔下身亡,作品由他兄弟完成。穹頂、後殿、祭衣間和耳堂的兩個小堂的壁畫是由彼得羅 ·法里納和朱塞佩·安東尼奧·卡喬利完成[3]

正祭台(1643-1650 年)擁有一組戲劇性的大理石雕塑《聖保羅斬首》,是由亞歷山德羅·阿爾加迪的作品(1634 年在羅馬雕刻,直到 1644 年才到位)。阿爾加迪還完成了祭壇上的銅牌。他的作品是由斯帕達王子委託的。[4] 祭壇有科林斯柱和突出的門廊,是基於建築師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的設計。[5][6]

教堂祭壇有蓋爾奇諾和朱塞佩·瑪麗亞·克雷斯皮的傑作。在第二個小堂是洛多維科·卡拉奇的油畫《天堂》[7]。尼科洛·托尼奧利為該堂畫了《該隱殺死亞伯》和《雅各與天使摔跤》。

在第三個小堂有賈科莫·卡維多尼的《耶穌降生》和《三博士朝拜》,在天花板上有《逃往埃及》、《割禮》和《耶穌與博士》。第四個小堂有蓋爾奇諾的《聖額我略向父神顯示煉獄中的靈魂》。木製唱經樓裝飾雕刻精美。第八小堂有盧西奧·馬薩里的 《聖熱羅尼莫》。第九座小堂有賈科莫·卡維多尼的《耶穌的洗禮》、《降生》和《聖若翰洗者之死》[1]

參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