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尼伯龍根之歌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尼伯龍根之歌》第一頁,時間約為1230年

尼伯龍根之歌》另譯《尼貝龍根之歌》(德語:Nibelungenlied,「根」字為音節gen的音譯[1],無實際含義,所以該作品也可以翻譯成《尼伯龍人之歌》[1];中古高地德語:der Nibelunc,複數詞尾為e,即die Nibelunge。詞根:古高地德語 Nibel 迷霧和父名後綴ung組成[1])是著名的中世紀中古高地德語敘事詩,全詩共39歌,9516行,每四行一詩節,講述的是古代勃艮第人國王的故事,大約創作於1190-1200年,作者不詳。全詩分為上下兩部,其中一至十九歌為第一部分,上部名為《西格弗里之死》,二十至三十九歌為第二部分《克林希德的復仇》,作者融合了很多異教的故事題材和源自五世紀的口頭英雄傳說,以此為材料創作了這篇史詩

「尼伯龍根」這個詞在《尼伯龍根之歌》《尼伯龍根的指環》和北歐神話中含義互有重疊,又有不少差別。在《尼伯龍根之歌》中,「尼伯龍根」先是指守衛尼伯龍根寶藏德語Nibelungenhort矮人阿爾貝里希英語Alberich一族,該寶藏兩度易手之後,詩中又分別用「尼伯龍根」來稱呼捷古富烈托及其附屬、龔特爾及勃艮第人[2][3]

作者

[編輯]

《尼伯龍根之歌》創作於12、13世紀之交,作者至今不為人知,少數史學家推測是布里格二世·馮·斯坦那赫英語Bligger von Steinach(Bligger Ⅱ. von Steinach),但應該是出生於帕紹維也納之間的奧地利人。從作品思想和描繪的社會景象來看,應該是一位下層騎士,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主要人物

[編輯]

故事梗概

[編輯]

《尼伯龍根之歌》的情節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克里姆希爾特捷古富烈托的婚姻,以捷古富烈托之死結束;第二部分則是克里姆希爾特的復仇。故事的發生地包括萊茵河畔的勃艮第王國、德國東南和今屬奧地利匈牙利多瑙河流域。

捷古富烈托與克里姆希爾特

克里姆希爾特是勃艮第人的公主。一天夜裏,她夢到她的山鷹被兩隻鷲撕咬成了碎片。母親烏特告訴她,這意味着有一位高貴的男子將因為沒有天主保佑而死去。[4] 尼德蘭的王子捷古富烈托成長於克桑騰地區的下萊茵一帶,以力大無窮和勇猛果敢著稱。青年時代他便周遊列國四處歷險,從而征服和佔有了大量的財富,尤其在以魔劍格拉墨屠殺了巨龍法夫納後,取得尼伯龍根寶藏德語Nibelungenhort和一件神秘莫測的隱身衣(Tarnkappe),沐浴龍血後幾乎更成了刀槍不入的金剛之軀,可惜由於沐浴龍血時一片椴樹葉飄落肩胛,因此這一龍血未及之處便成為他唯一的罩門。

捷古富烈托從鳥兒的啾鳴中聽聞住在沃爾姆斯的勃艮第王國公主克里姆希爾特百媚千嬌,決意向其求婚。本來他助勃艮第人王朝擊退了丹麥薩克森人的入侵,求婚理應輕而易舉。但是國王龔特爾卻以捷古富烈托先助他迎娶冰島女王布倫希爾特為後作為允婚的條件。而布倫希爾特的招親要求則是求婚人與她較量三場田徑競賽——標槍、擲石和跳遠並三戰全勝。憑藉隱身衣的魔力,捷古富烈托暗助龔特爾得償夙願。於是兩對新人雙雙在沃爾姆斯完婚。不料新婚之夜布倫希爾特拒絕圓房,並將龔特爾捆綁並吊在牆上的釘子上。在龔特爾的請求之下,捷古富烈托再次身穿隱身衣潛入布倫希爾特的寢宮將其制服,並拿走了她的腰帶和戒指(暗示和布倫希爾特有過性行為,而龔特爾曾要求過齊格菲不要那樣做),交給了自己的新婚妻子克里姆希爾特。

捷古富烈托中計,被哈根殺死(第16歌)

許多年以後,捷古富烈托和克里姆希爾特應邀前往沃爾姆斯省親。在去往教堂的路上,兩位王后因誰身份尊貴理應走先的問題大起爭執。克里姆希爾特拿出布倫希爾特新婚時的戒指和腰帶,並出言不遜,令得知新婚夜真相的布倫希爾特羞憤異常。為了避免更大的爭端,清楚事情來龍去脈的龔特爾赦免了捷古富烈托的所有罪責。而龔特爾的嫡親、大臣哈根·馮·特羅涅德語Hagen von Tronje決心殺死捷古富烈托,保衛君主尊嚴。龔特爾起初並不同意,後經哈根鼓惑而默許了謀殺捷古富烈托的計劃。龔特爾和哈根派出使臣謊稱要對薩克森宣戰,捷古富烈托無可爭議的一馬當先。出征前夕,哈根以為捷古富烈托提供更好的保護為藉口,騙取克里姆希爾特的信任,讓她在捷古富烈托要害相應的衣衫部位作下記號。哈根計謀得逞之後便取消了戰爭,改為和捷古富烈托一同前往歐登瓦德山狩獵,當捷古富烈托在泉邊躬身欲飲時,不防哈根從背後擲長槍刺中要害而死。在出殯前,克里姆希爾特通過棺柩顯靈的方法,確定了兇手就是哈根。[5]

捷古富烈托死後的第三年,哈根建議國王貢特與克里姆希爾特和好以獲取尼伯龍寶藏,克里姆希爾特同意將寶藏運往勃艮第,但寶藏依然由克里姆希爾特保管[6]。這引起了哈根的警覺,擔心勃艮第的勇士將被她收買,因此警告國王貢特,但貢特未予採納。趁着貢特率他的親屬和勇士出國尋訪的時期,哈根先是霸佔了所有的寶物,然後將其全部沉入了萊茵[7]。在第十九歌的結尾,作者說明下半部分的開始已是捷古富烈托死後的第十三年。

多年以後機會終於到來,匈人使者呂第格(Rüdiger)為國王埃策爾向克里姆希爾特求親,克里姆希爾特為報夫仇應允遠嫁。三十年之後,克里姆希爾特向埃策爾提出邀請兄長龔特爾一行來匈出席節日慶典。慶典在兩國的混戰中收場。在克里姆希爾特的唆使下,血戰一發不可收拾,終至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全體勃艮第人無一生還。而克里姆希爾特本人也倒在這場殺戮的血泊之中,再也沒有醒來。

與其他作品比較

[編輯]

人們把《尼伯龍根之歌》這篇史詩稱為德語的《伊利亞特》(Illiad)。因為它和希臘著名史詩《伊利亞特》一樣,追溯到極遠的上古時代,把渺遠的神話中遺留下來的歷史片段和歷史人物結合起來,成為了一部體現日耳曼民族品格的偉大詩作。

《尼伯龍根之歌》和斯堪的納維亞神話中一個更加原始的故事《沃爾松格氏傳奇英語Volsunga Saga》(古諾斯語:Vǫlsungr,丹麥語:Vølsung,瑞典語:Völsungr 或Völsung)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沃爾松格氏傳奇》主要描寫捷古富烈托和他的祖先的歷險,和這裏的故事有很多細節十分相似,《沃爾松格氏傳奇》中主人公的家譜也一直上溯到北歐神話中的奧丁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英語翻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尼伯龙人之歌. 譯林. 2017. ISBN 9787544760997. 
  2. ^ Sagen, Mythen und Legenden | Die Nibelungen | Germanen Sagen. [2017-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9) (德語). 
  3. ^ Nibelungen - Volk. [2017-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2) (德語). 
  4. ^ 尼伯龙人之歌. 譯林. 2017: 4. ISBN 9787544760997. 
  5. ^ 尼伯龙人之歌. 譯林. 2017: 218. ISBN 9787544760997. 
  6. ^ 尼伯龙人之歌. 譯林. 2017: 235. ISBN 9787544760997. 
  7. ^ 尼伯龙人之歌. 譯林. 2017: 237. ISBN 978754476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