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岳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岳珂(1183年—1243年),字肅之,號亦齋東幾,晚年又自號倦翁岳霖之第三子,岳飛之孫。

生平

[編輯]

紹熙三年(1192年),隨父岳霖居廣州,十月岳霖病故於廣州,岳珂即隨家北歸,將父親安葬在宜興唐門。慶元元年(1195年)岳珂回到廬山腳下的江州老家, 並在九江讀書。 1198年八月,岳珂參加洪州(今江西南昌)漕試中舉。嘉泰三年(1203年),岳珂一邊讀書一邊整理岳飛遺文,撰寫《籲天辨誣錄》《天定錄》並五言百韻上書宋廷。第二年,岳珂赴京省試,開始在京都與岳飛的同事朋友的後代接觸,更廣泛搜集岳飛的遺事。開禧元年(1205年),岳珂作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侖從官九品二年,期間考中進士

嘉定十年(1217年)十月,岳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故宅在金陀坊(今嘉興市第一中學一帶,但早已無存)。岳珂一邊從政,一邊搜集整理岳飛遺文,為其辨誣,向宋寧宗上書《金佗粹編》二十八卷、《桯史》四卷。

寶慶元年(1225年),宋理宗諡岳飛忠武,岳珂升朝奉大夫司農少卿總領浙西江東財賦淮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學兼措置屯田, 官品為從六品。寶慶三年,岳珂升為戶部侍郎依前淮東總領兼制置使。紹定元年(1228年),岳珂升為朝請大夫,權尚書戶部侍郎,總領浙西江東財賦,淮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兼提領措置屯田通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

紹定六年(1233年)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岳珂門生鎮江郡守韓正倫在京口張燈,岳珂應景作詩提到宋徽宗被俘事:

駕軺老子久婆娑,從聽笙歌擁綺羅。
十里西涼憶如意,百年南國比流梭。
吞聲有恨哀蒲柳,紀節無人廢蓼莪。
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燈頻問夜如何?

被韓正倫告到宋廷,請治岳珂重罪。紹定六年冬,岳珂罷官回到廬山從事寫作。端平元年(1234年),金國滅亡,岳珂撰《金佗續編》三十卷。

嘉熙二年(1238年),岳珂被重新起用,官至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嘉熙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岳珂拜寶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並晉升為鄴侯。嘉熙四年七月,岳珂任權戶部尚書淮南、 江、 浙、荊湖八路制置茶鹽使,兼鎮姑蘇(當塗),官品為正三品,轉官為通議大夫。

岳珂最後的文字記載是岳珂自己在《玉楮集後記》中所說,淳祐元年(1242年)二月十日,五十九歲時開始自己抄寫手稿,能寫作和長途訪友。

後事

[編輯]

明代萬曆年間,岳飛後裔岳元聲在嘉興建岳王祠(祠址在今嘉興城內三塔路),內供有岳珂親制的銅爵,上鐫珂書「精忠報國」四字,抗日戰爭期間遺失。岳珂在嘉興的遺物還有「洗鶴石池」,今與「鬆化石」一起放置在南湖煙雨樓寶梅亭西側。岳氏後裔散居在今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舊岳村及桐鄉市濮院鎮

安徽省合肥地區包括三縣在內,一共有近萬名岳飛後人。[1]

曾為中華民國臺灣)擔任情報員被俘26年,至2015年秘密換俘始得返回臺灣的岳正武,自稱為岳珂後人。

著作

[編輯]

岳珂著述甚富,著有《籲天辯誣》、《天定錄》等書,結集為《金陀粹編》(28卷,續編30卷),為岳飛辯冤。又著有《桯史》15卷、《三命指迷賦補註》1卷、《寶真齋法書贊》28卷、《媿郯錄》15卷、《玉楮集》8卷、《棠湖詩稿》1卷、《續東幾詩餘》、《小戴記集解》(稿佚)、《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1卷。嘉定七年(1214年),在嘉興主修《嘉禾志》(關拭纂)5卷,未成書,已佚。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