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龍 (1973年電影)
外觀
巴比龍 Papillon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法蘭克林·沙夫納 |
監製 | Robert Dorfmann 法蘭克林·沙夫納 Ted Richmond (執行監製) |
編劇 | 達爾頓·達爾頓杜朗伯 小洛倫佐·森普爾 亨利·查理葉 |
劇本 | Dalton Trumbo Lorenzo Semple Jr. |
原著 | Papillon (亨利·查理葉) |
主演 | 史提夫·麥昆 德斯汀·荷夫曼 |
配樂 | Jerry Goldsmith |
攝影 | Fred J. Koenekamp |
剪接 | Robert Swink |
片長 | 150 分鐘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1973年12月16日 |
發行商 | Allied Artists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國) Columbia Pictures (美國以外) |
預算 | $12,000,000 |
票房 | $53,267,000[1] |
各地片名 | |
香港 | 巴比龍 |
臺灣 | 惡魔島 |
新加坡 | 巴比龍 |
《巴比龍》(英語:Papillon,為法文「蝴蝶」之意)是1973年上映的美國冒險劇情片,法蘭克林·沙夫納執導,根據法國囚犯亨利·查理葉於1969年發表的同名暢銷書籍 《Papillon》改編而成。
史提夫·麥昆飾演主角亨利·查理葉,因其胸前有蝴蝶的紋身,故綽號為「Papillon」(「蝴蝶」的法文,音譯為「巴比龍」),德斯汀·荷夫曼飾演路易斯·達格。影片耗資1200萬美圓,票房也很成功,上映半個月就收穫超過2500萬的佳績[2]。本片被讚譽為「影史上最偉大的逃獄電影」。
劇情
[編輯]故事背景發生在1930年代到40年代,亨利·查理葉與路易斯·達格(Louis Dega)都是被流放到巴比龍的囚犯,故事講述亨利·查理葉多次盡力逃離這個人間地獄式的監獄,以求獲得自由的故事。
巴比龍,是法屬圭亞那外海的一個小島,距大陸11公里,面積34.6公頃。自1852年起,該島被法國建為流放重犯的監獄。1938年開始停止接收犯人,1946年監獄被撤銷,1952年被正式關閉。該島現屬於圭亞那航天中心的管制之下。在巴比龍作為監獄的一百年間,共有約8萬犯人死於此處,巴比龍因而得名。
角色
[編輯]演員 | 角色 |
---|---|
史提夫·麥昆 | Henri Charrière |
德斯汀·荷夫曼 | Louis Dega |
Victor Jory | 印第安人首領 |
丹·高登 | Julot |
Anthony Zerbe | Toussaint Leper colony chief |
Robert Deman | Fernandez Maturette |
Woodrow Parfrey | Clusiot |
Bill Mumy | Lariot |
George Coulouris | Dr. Chatal |
Ratna Assan | Zoraima |
William Smithers | Warden Barrot |
Val Avery | Pascal |
Vic Tayback | 警官 |
製作
[編輯]獎項
[編輯]Jerry Goldsmith獲得第46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配樂提名,史提夫·麥昆獲得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男主角提名。
相關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Papillon, Box Office Information. Box Office Mojo. [January 17,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3).
- ^ Movie location and cost information. [2012-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8).
- ^ Sandford, Christopher. Steve McQueen: The Biography. (2002). Taylor Trade Publishing. P. 247 ISBN 978087833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