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舞
外觀
巴渝舞,中國傳統樂曲與舞蹈,屬於夷樂,起源於古代巴蜀地方的賨人,是一種手執戈與盾的武樂,於漢朝時成為貴族宴會時的雜樂,也會在宗廟祭祀時表演。曹魏時改稱昭武舞,晉朝稱宣武舞,至梁朝時恢復古稱。隋文帝時,巴渝舞不被列為宗廟祭時的正式雅樂,至唐朝時尚存在。
歷史
[編輯]巴渝舞起源於古代巴人,相傳在武王伐紂時,巴人曾經為周武王表演。在漢高祖為漢王時,賨人為其下屬軍隊,漢高祖因而引入漢朝宮廷[1],因賨人居於渝水,故稱巴渝舞[2]。
自漢朝起,巴渝舞為宮廟祭祀雅樂中武樂的一部份[3],流傳有舞辭四篇。因內容難解,在曹魏時由王粲改寫[4]。
註釋
[編輯]- ^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至高祖為漢王,發夷人還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復其渠帥羅、朴、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餘戶乃歲入賨錢,口四十。世號為板楯蠻夷。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陷陳。俗喜歌舞,高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乃命樂人習之,所謂巴渝舞也。遂世世服從。」
- ^ 《晉書》〈樂記〉:「漢高祖自蜀漢將定三秦,閬中范因率賨人以從帝,為前鋒。及定秦中,封因為閬中侯,復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祖樂其猛銳,數觀其舞,後使樂人習之。閬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名曰《巴渝舞》。」
- ^ 《隋書》〈音樂志〉:「今文舞執羽籥,武舞執干戚,其〈矛俞〉、〈弩俞〉等,蓋漢高祖自漢中歸,巴俞之兵,執仗而舞也。」
- ^ 《晉書》〈樂記〉:「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臺本歌曲〉、〈行辭本歌曲〉總四篇。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度。魏初,乃使軍謀祭酒王粲改創其詞。粲問巴渝帥李管、種玉歌曲意,試使歌,聽之,以考校歌曲,而為之改為〈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臺新福歌曲〉、〈行辭新福歌曲〉,行辭以述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