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熾
張熾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8年6月4日
雲南路南路美邑鄉
逝世1933年4月1日
南京
籍貫雲南路南路美邑鄉

張熾(1898年6月4日—1933年4月1日),雲南省路南縣(石林)路美邑鄉人。乳名炳南,字子昌,筆名昌明,化名章阿昌張阿昌。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

生平

[編輯]

在家鄉讀完私塾後,民國8年(1919年)2月上昆明,考入雲南省立第一中學(即今昆明市第一中學)。入學後,被選為學生自治會糾察部執委。五四運動期間,他與楊春蘭段融生張四維等同學鉛印了一份《緣起》的傳單,介紹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散發到本校各班和昆明其他學校。在他們的帶動下,省立一中和昆明其它七個中等學校學生都積極響應。6月4日,以昆明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為基礎,學生愛國會和各界群眾團體聯合召開了昆明1萬多人參加的群眾大會,一致通過了「支援北京學生運動宣言和要求」,同時發了聲援電,會後又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1]

民國10年(1921),張熾親自主編學生自治會刊物《驅丁聲》(丁即丁傑,當時省一中校長),小報揭露丁的罪惡,並代表學生自治會領導全校同學掀起「驅丁」運動。後學校當局與政府逮捕了張熾和解宣,消息傳出,學生自治會立即發動全校500多同學,到國民黨昆明縣政府進行請願示威。在廣大學生的強大壓力下,政府最終釋放了張熾和解宣。丁傑也只好辭職引退。張熾之後與路南籍學生楊一波徐景湖聯合發起組織了旨在「砥勵學行,服務桑梓,傳播新文化」的路南旅省同學會[2]

1923年5月北上,到南京東南大學預科學習。次年夏輾轉到北平,並於9月考入北京民國大學政治經濟系。在共產黨員和先進分子的帶動下,張熾參加了「雲南旅京學會」和「雲南革新社」,參與組織由北京18所大專院校學生組成的「讀書會」和「平民教育研究會」的活動。1924年,由姚宗賢劉平楷劉少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3]。後擔任中共國民大學支部、中共北京地委西部委員會的領導工作,受黨派遣參加北京國民黨市黨部工作。在《京報》、《革新》、《雲南周刊》等報刊發表文章。並參加組織6月10日北京工人學生支援上海五卅運動的示威遊行和罷課鬥爭。又積極參與發動組織同年11月底反對關稅會議,反對北洋軍閥,推翻段祺瑞政權,組織國民政府為目標的首都革命鬥爭[4]。1926年3月18日,他在李大釗領導下,擔任遊行指揮,組織北京3萬多革命群眾要求段祺瑞政府拒絕八國最後通牒示威遊行。當請願隊伍到達段祺瑞執政府門前廣場時,軍警開槍向請願隊伍射擊,當時死亡47人,傷20餘人,張熾本人腹部受了重傷[5]

1926年5月,中共北方區委派他為特派員,前往大連工作。在大連工作期間他着手改選黨團組織的領導,建立了中共大連地委和青年團地委,併兼任大連地委宣傳部長。在大連地委領導下組織領導了四·二七大罷工(福島紡織株式社會、福紡紗廠),經過了一百多天的鬥爭,罷工取得完全勝利[6]。1926年8月,他被黨調回北京,北伐戰爭開始不久又被黨派往廣州,他在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滇軍)政治部工作。1926年雲南二六政變後,被派回雲南參加組「中共雲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他是省臨委的領導成員之一,負責宣傳方面的工作,主編《日光》周刊。1927年1月,他和趙琴仙來到路南。召開了有100多人參加的路南縣農民協會成立大會,1927年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同年5月11日,雲南政府對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革命群眾進行大逮捕。他遂由中共地下黨調離雲南,轉道香港等地到達武漢。後經江西,參加南昌起義[7],在起義部隊中先後擔任了師軍需主任和參謀長。起義受挫後,他化裝潛入香港。1927年10月底,和黨組織取得聯繫,又輾轉來到上海,被分配在黨中央秘書處工作。1930年春,被調往黨中央機關做巡視工作,來往於南京、北京、天津、瀋陽、營口、南昌、武漢等地[8]

1930年五一勞動節期間,張熾在組織上海魯班路工人集會時,被政府逮捕,以同情共產黨赤色分子罪判處5年徒刑,將他送到上海漕河涇監獄,蘇州國民黨中央軍人監獄和南京的中央軍人監獄。在獄中,他親自主辦手抄小報《生活》、組織共濟會,對殺害惲代英事件,提出聯合強烈抗議[9]。1932年淞滬會戰爆發後,他在獄中組織衝擊隊,計劃進行越獄暴動,因情況變化沒有實現。後因聯絡交通失事和叛徒出賣,張熾的身份被暴露,1932年冬被判處死刑。1933年4月1日,在南京雨花台被執行死刑[10]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 中共云南党史研究资料 第7辑 滇魂. 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1989.01: 209. ISBN 7-5367-0176-4. 
  2.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路南彝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編纂組. 路南言语史资料选辑 第3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路南彝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編纂組. 1989.07: 29–30. 
  3. ^ 李景煜主編;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纂;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人物誌編輯組編撰. 云南省志 卷80 人物志.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12: 113–114. ISBN 7-222-03576-1. 
  4. ^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 中共云南党史研究资料 第7辑 滇魂. 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1989.01: 211–212. ISBN 7-5367-0176-4. 
  5. ^ 李景煜主編;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纂;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人物誌編輯組編撰. 云南省志 卷80 人物志.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12: 113. ISBN 7-222-03576-1. 
  6. ^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 中共云南党史研究资料 第7辑 滇魂. 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1989.01: 207–214. ISBN 7-5367-0176-4. 
  7. ^ 《雨花英烈畫傳》編委會編. 雨花英烈画传 3. 南京:南京出版社. 2015.12: 070–074. ISBN 978-7-5533-1086-2. 
  8. ^ 昆明市路南彝族自治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路南彝族自治县志. 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6.11: 865. ISBN 7-5367-1294-4. 
  9. ^ 高三山. 不朽的战士 浙江革命英烈传 第2集.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04: 222–223. ISBN 7-213-00492-1. 
  10. ^ 大連市史志辦公室編. 中共大连市委历届委员名录.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9.10: 112. ISBN 978-7-5098-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