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彭曉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彭曉芸
出生廣東汕頭
教育程度暨南大學文藝學碩士
職業記者編輯

彭曉芸(1979年),暨南大學中文系文藝學碩士。畢業後先後供職於南都周刊、時代周報、鳳凰網、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分別擔任過時代周報、鳳凰網言論部門的負責人,長期為南方日報、南風窗、羊城晚報等媒體及鳳凰、新浪、騰訊等入門網站撰寫時政評論文章,也參與鳳凰衛視時政評論節目。

作為紙媒、網絡、電視三棲人,她自況是媒體的邊緣人、觀察者,對媒體在社會轉型中扮演的角色及媒介倫理多有反思,關注社會運動、政治倫理以及中國個體化進程中的道德觀念變遷[1][2]

生平[編輯]

  • 2002年汕頭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2006年暨南大學中文系文藝學碩士畢業。
  • 2006年4月-2008年9月,在《南都周刊》擔任記者[3]
  • 2008年10月,《時代周報》擔任編輯,後任評論部負責人[4]。2011年3月25日被解聘。
  • 2011年10月,加盟廣州日報集團旗下《共鳴》雜誌,任編委及採編中心主任;同年12月,《共鳴》改為文摘,離職。
  • 後在中山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5]

註釋[編輯]

  1. ^ 时评人彭晓芸谈港导北上:还需深入大陆的社会肌理. ent.ifeng.com.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7). 
  2. ^ 新浪推出微博社区公约及管理规定. BBC News 中文. 2012-05-28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中文(簡體)). 
  3. ^ CCTV.com. news.cctv.com.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4. ^ 特別節目 - 從王克勤事件看市場壓力下中國媒體生態―訪彭曉芸.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1-08-10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中文(繁體)). 
  5. ^ 中国年轻一代家长寄厚望于孩子 育儿心切难掩现世焦虑. 中新社. [2022-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6).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