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炯 (教育家)
外觀
徐炯(1862年—1936年),字子休,號蛻翁,華陽縣(今成都市)人,清末民國教育家。
自幼聰慧好學,十九歲考中秀才,補廩生,光緒癸巳舉人,兩次入京會試不第。在江南會館設私塾,將《資治通鑑》定為入塾士子的必讀之書。戴季陶及長兄傳薪曾在徐炯門下受業。甲午之戰後,擴充稱為澤木精舍。後創辦四川通省師範學堂。徐炯寫《古今有女媧否》,影射慈禧太后的專制。當時四川臬台沈秉堃要加害他,遂避禍陝西。應陝西布政使樊增祥之邀,率陝西首批留學生赴日,任留日學生監督。一年後返國。1910年,吳虞與其父發生衝突,徐炯時任四川教育總會會長,特別召開一次教育會,視吳虞為名教罪人,將他逐出教育界。辛亥革命後,任四川教育會會長。1917年春,徐炯發起於成都少城實業街建立「六先生祠」,又創建麗澤會,講習道學。[1]1921年,徐炯倡辦大成學校,堅持「尊孔讀經」。畢生從事教育事業,主張學以致用。晚年名其居宅為「霽園」 ,學者稱霽園先生。1936年,病逝於成都。著有《霽園文鈔》《霽園詩鈔》,輯有《守約編》《軍人道德談》等。
註釋
[編輯]- ^ 吳紹伯《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徐炯》一文提及:「先生又於祠內創立一新的研讀組織——『麗澤會』,邀集名師學者多人,共同支持,函請全市各大中學校報送優秀學生一二名,按月參加會考,由名師分房閱卷,評定甲乙,並募集獎金,用為鼓勵之資,平時定期由先生親自講課,使全市學生勤修苦讀,成為風氣。」袁庭棟《成都街巷志》於「商業街附實業街」條,云:「六先生祠難以維持,不久即廢。」